学术投稿

熏洗剂超声雾化与坐浴对肛门疾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

沙菲;党秀英

关键词:肛门疾病术后, 熏洗剂超声雾化, 坐浴, 创面愈合时间
摘要:目的:利用超声雾化作用,把中药液雾化成极细微的颗粒直接喷洒在病灶部位,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方法:将自愿入选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超声雾化熏洗仪,对照组使用中药熏洗剂,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并对比.结果:治疗组第6天创面愈合面积为20% ~ 25%,观察组第6天创面愈合面积15~20%;治疗组第12天创面愈合面积25~55%,观察组第12天创面愈合面积20%~50%;治疗组第18天创面愈合面积55~90%,观察者第18天创面愈合面积50% ~ 80%;治疗组第24天创面愈合面积98%,观察组第24天创面愈合面积90%.结论:治疗组优于观察组,P<0.05,熏洗剂超声雾化疗效佳.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对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疗的重要意义

    目的:对应用超声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抽取72例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声像图变化情况及治愈率、复发率进行分析.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应用超声诊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有助于防止疾病复发.

    作者:裘逸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通过药品的不良反应分析如何加强医院药物管理

    目的:探讨引发药品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此来归纳总结出加强医院药物管理的策略.方法:选取100例于我院就诊时因药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出现恶心、头昏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症状,仅仅只有部分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包括抗生素、干扰素、抗感冒药、中药以及其他种类药物,且抗生素所占的比例大,为39.00% (39/100);其次为干扰素和抗感冒药,均为23.00% (23/100).结论:通过对引发药品的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医院的药物管理并不完善,应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作者:完晓建;杜洪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护理措施及防治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护理措施以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我市5家托幼机构的87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总结护理措施以及防治方法.结果:全部患儿均康复,无死亡,护理满意度为96.55%.结论:构建完善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层层把关,互相监督管理,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毕奎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齐拉西酮与喹硫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齐拉西酮与喹硫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4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两组,分别是齐拉西酮组与喹硫平组,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SAN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齐拉西酮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57%)与喹硫平组的(97.14%)相差不多,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情感平淡、意志缺乏、思维缺乏、注意障碍、兴致缺乏等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明显,同时齐拉西酮组中有6例(8.57%)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而喹硫平组中有8例(11.43%)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齐拉西酮与喹硫平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齐拉西酮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稍好于喹硫平,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为其提供针对性治疗.

    作者:杨薇;李建华;叶帆;张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分析56例接受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总结术前术后护理经验,帮助患者手术获得成功,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十分关键.

    作者:黄君玲;林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小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白内障合并青光眼采用小切口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中,抽选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小切口联合手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周视力不足0.1者明显减少,0.1~0.3、0.3以上者明显增加;治疗后眼压明显降低、前房深度明显增大,和治疗前相比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角膜水肿5例、前房积血3例、晶状体夹持1例、一过性高眼压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4%,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而言,小切口联合手术效果确切,能够控制眼压、促进视力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唐天德;李林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360例骨科住院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异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患者,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纠纷率和护理满意率进行整理和对比.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护患纠纷的概率为3.9%,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3.9%,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患纠纷率为14.4%,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75.0%,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让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更满意.

    作者:张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肺气肿合并睡眠相关低氧大鼠肺部炎症特点的研究

    目的:建立肺气肿合并睡眠相关低氧(SRH)大鼠模型并研究其肺部炎症损伤的特点.方法:纳入45只Wistar大鼠,按暴露条件分3组,每组15只.A组(单纯SRH组),正常饲养28d,第29天起在睡眠时段暴露于含12.5%氧的混合气体中共3h(分4次给予,每次45 min);B组(单纯肺气肿组),每天两次暴露于纸烟烟雾共1h(每次约30min);C组(肺气肿合并SRH组),前28d暴露同B组,第29天起继续熏烟暴露,同时睡眠时段进行低氧气体(12.5%)循环暴露(方法同A组).各组大鼠连续暴露至第56天,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BALF炎症细胞总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及比例;采集肺组织,切片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B、C组BALF炎症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均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B、C组BALF淋巴细胞比例均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B、C组大鼠肺组织切片HE染色均呈明显肺气肿样改变,支气管壁淋巴细胞浸润明显.结论:我们发现肺气肿合并SRH的肺部炎症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这种炎症模式不需要经过反复感染的过程,只要合并SRH后炎症就会持续进展.

    作者:姚我;冯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分析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安眠药中毒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急诊室滞留时间当成因变量,自变量则为可能影响患者急诊室滞留时间的各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昏迷评分(GCS)、初始救治时间以及改良早期预警系统(MEWS)评分等.结果:不同初始救治时间、年龄、GCS评分、MEWS评分之间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GCS评分为重度、初始救治时间超过1h以及MEWS评分为极重度为影响安眠药重度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高危因素.结论:年龄、初始救治时间、GCS评分和MEWS评分为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高危因素则主要包括GCS评分为重度、初始救治时间超过1h以及MEWS评分为极重度.

    作者:郭庆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深部热疗在肿瘤放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在肿瘤放疗(IMRT)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放疗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单纯放疗,观察组50例给予放疗后联合深部热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完全缓解情况88.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的6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测定Ⅰ级疼痛36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部热疗在肿瘤放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放疗的临床效果,减轻患者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且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唐惠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变异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更好地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名,使用颈动脉彩超对所有患者进行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将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者设为研究组,无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者设为对照组.使用24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值(PB),计算两组患者的血压标准差(SD)代表血压变异性(BPV),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值与BPV的相关性,以IMT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的24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的24h、日间、夜间的收缩压标准差(SSD)、舒张压标准差(DSD)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而且研究组的IMT值与24h、日间、夜间的SSD、DSD成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临床上要积极控制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马智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研究进展

    宫颈炎在目前临床上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目前有研究显示,通过使用西医治疗的方法,往往无法对于慢性宫颈炎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慢性宫颈炎患者而言就显得极为重要.文章探讨了目前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的简称)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剂量为7.5mg的0.5%罗哌卡因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剂量为10mg的0.5%罗哌卡因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100%,对照组为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剂量为10mg的0.5%罗哌卡因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能有效缓解患者在手术中的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夏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联合角膜松解术与散光晶体植入术矫正散光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陡轴超乳切口加对侧角膜缘松解术(联合角膜松解术)的球面晶体植入术与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 术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角膜散光为1~3D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配到2组,其中A组26例(26眼)行陡轴超乳切口球面人工晶体植入加对侧角膜缘松解术,B组26例(26眼)行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检查患者术眼裸眼视力(UCVA)、角膜散光、残余散光等数据.结果:术后3月两组眼球残余散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裸眼视力(UCVA)均明显提高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联合角膜松解术矫正中低度角膜散光的效果不及Toric植入术,但裸眼视力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朱晓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按常规降眼压,局部麻醉45例,年龄在7 ~ 14岁;全身麻醉25例,年龄在7岁以下.手术在ToPcon手术显微镜下施行.角膜清创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一期植入晶体14例;二期植入晶体28例;白内障联合眼内异物取出一期植入晶体3例;玻切取异物二期植入晶体2例;钝挫伤一期植入人工晶体10例,二期植入晶体3例;爆炸伤致白内障一期人工晶体植入7例,二期植入8例.结果:术后视力:0.05~0.1者15例;0.1~0.3者10例;0.3 ~0.5者30例;0.5 ~1.0者15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9例;前房炎症、瞳孔区纤维渗出膜37例;人工晶体移位、夹持3例;后囊混浊43例;玻璃体机化、视网膜脱离2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结论: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因致伤原因不一,伤情复杂多变,临床上很难形成固定的处理模式,因根据具体伤情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叶东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1例跌倒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时间、场景、高危人群、高危科室分布特点,为防范或降低跌倒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发生的21例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服用药物、陪护人力、病区环境、护理干预有着密切关系.结论:重视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关键是管理.

    作者:陶素珍;张美蓉;吴水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高血压管理中应关注的监测指标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0亿,每年因高血压死亡的人数多达96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1.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仍然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总体血压控制情况不容乐观,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在高血压的管理中除对血压进行管理外,也应关注以下因素血压的影响,以期达到对高血压的有效管控、全面治疗.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改进切除缝合术治疗肛瘘疗效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研究改进切除缝合术治疗肛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进切除缝合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进切除缝合术治疗肛瘘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浏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心理变化特点与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变化特点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心理变化特点、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50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仅有2例发生并发症,同时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变化以焦虑、恐惧及期待为主,重视心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焦虑症状,值得借鉴.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自然流产者TORCH感染现状及HCMV致流产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者TORCH感染现状与HCMV致流产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自然流产产妇120例及正常妊娠孕妇120例,用MEIA监测孕妇血清TORCH-IgM抗体阳性,比较两组阳性率,并分析总结自然流产者TORCH感染现状,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监测观察组HCMV-IgM抗体阳性,以及对照组妊娠组织中IL-2、IL10与TNF-α,探讨HCMV致使流产的机制.结果:观察组孕妇弓形体、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与巨细胞病毒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HCMV阳性者妊娠组织中IL10与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而IL-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为TORCH感染,而主要的病原体为HCMV,且可能较大程度抑制免疫功能,进而导致流产.

    作者:赵慧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