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为;张禄雪;胡玉红;李明慧;郝红晓;王士俊;姜秀娟;张书凤;宋淑静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与静脉血HBV标志物状况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以及与孕妇HBV感染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以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 ×105拷贝/ml孕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孕妇分娩前采集静脉血,新生儿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前采集静脉血.在清洁和去除脐带表面污染血液,并用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采集脐带血.HBsAg、抗HBs、HBeAg、抗HBe采用雅培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美国雅培公司试剂,Abbott Architac i2000)检测,HBV DNA含量经COBAS TagMan HBV DNA定量检测仪检测.结果 共入组孕妇383例及所生新生儿,静脉血和脐带血HBs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2%和63.9%,HBe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2%和83.5%,HB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6.0%和59.4%,静脉血和脐带血之间均有一致性.静脉血和脐带血间HBsAg、HBeAg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766、0.857、0.692,P<0.000).新生儿静脉血和脐带血的HBeAg含量与孕妇的HBeAg含量具有相关性(r=0.362,P=0.000;r=0.352,P=0.000),而静脉血和脐带血的HBsAg含量与孕妇血清的HBsAg含量无相关性(r=0.023,P=0.785;r=0.04,P=0.604).结论 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和静脉血HBV标志物状态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以脐带血的HBV标志物反映新生儿静脉血HBV标志物.
作者:易为;张禄雪;胡玉红;李明慧;郝红晓;王士俊;姜秀娟;张书凤;宋淑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为评价莫西沙星联合喜炎平注射液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笔者对急诊收治的64例确诊患者中32例应用莫西沙星联合喜炎平,32例单用莫西沙星治疗的临床疗效行进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因下呼吸道感染急诊住院患者,抽取64例样本,其中男性22例,女性42例,年龄80~ 101岁,平均84.5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作者:李凤杰;孙玮艳;甄根深;王浩天;刘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动态分析不同基因型丙肝儿童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扩增仪对45例丙肝患儿进行基因分型;采用BD公司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和四色MultiTEST IMK Kit试剂盒动态分析丙肝患儿治疗过程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1b型患儿治疗24周后,CD4+T细胞才有明显升高(P<0.05);2a型患儿治疗12周和24周后CD3+T细胞、CD4+T细胞均有明显升高,而NK细胞则明显降低,相比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b和2a基因型丙肝儿童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和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是不同的.
作者:王大刚;陈霖;毛远丽;曲芬;王海滨;姚翠丽;朱剑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乙肝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检测评价指标.方法 荧光定量PCR检测252例乙肝产妇的血清及乳汁HBV DNA.结果 乙肝产妇血清与乳汁的HBV DNA总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阳乙肝产妇血清及乳汁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阳乙肝产妇(P<0.01).结论 同时检测HBeAg、血清及乳汁的HBV DNA对指导乙肝产妇母乳喂养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文萍;石荷英;李彩彬;李奇红;杜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HDV是已知的小动物病毒,具有很多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是进行诊断,防控和治疗的基础.HDV的研究也为其他病毒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和支持.本研究就HDV的生物学特征和研究进展进行论述.1 病毒学特征HDV颗粒呈球形,直径在35 ~ 37 nm,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25g/cm3.外面被HBV的表面抗原包被,L、M、S三种蛋白的比约为95:4:1,与乙肝病毒的Dana颗粒不同,与22 nm的杆状颗粒相似.[1]
作者:卢学新;伊瑶;毕胜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特点,以提高对KD合并MP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川崎病的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眼结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四肢末梢病变、心脏及肺部病变等情况;8例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规范治疗,3例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并红霉素治疗,其中2例大叶性肺炎实变合并胸腔积液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均痊愈.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导致的免疫紊乱可能与川崎病的发生有关,抗感染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朱巧;过建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和评价北京市成年健康人群肠道病毒71型(EV71)血清保护抗体水平,为EV71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医院收集北京市健康成年人群的血样和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V71 IgG抗体,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方法进一步检测EV71中和抗体滴度水平.结果 检测成年人群486例,年龄分布为19~62岁,平均EV71 IgG抗体阳性率水平为40.3%,男性抗体水平与女性没有显著差异,EV71 IgG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中和抗体阳性水平滴度高于1∶256的占13.3%,中和抗体滴度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结论 北京市40%的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具有EV71保护性抗体,抗体滴度高于1∶256者仅占13%,随着年龄增长,EV71保护性抗体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作者:王晶晶;吴巍;潘慧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制一种新的含竞争性内标引物,能同时检测EV71、CA16及通用型肠道病毒的四重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试剂盒,用于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方法 设计特异性的EV71型、CA16型及其他型肠道病毒和内参基因的引物,改进病毒核酸提取方法,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研究产品的准确度、稳定性、精密度和扩增效率和检测线性范围.结果 本试剂盒的引物和探针特异性好,试剂盒采用的的病毒RNA抽提效果与QIAGEN公司QIAamp Viral RNAmini Kit抽提效果相当,但具有更低的试剂成本.优化引物探针浓度分别为0.2μmol/L的上下游引物浓度、0.06 μmol/L的通用探针浓度、0.08 μmol/L的EV71分型探针浓度和0.08μmol/L的CA16分型探针浓度.产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CA16、EV71和肠道病毒通用型对引物的扩增效率分别是106%、101%和105%,线性检测范围是109拷贝/μl ~ 102拷贝/μl.结论 采用四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发的能同时检测EV71、CA16、其他肠道病毒和内标的手足口病诊断试剂盒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稳定性、精密度和扩增效率等,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丽琴;钟婧;周林福;钱福初;王家蔚;戴利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针对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Ⅰ (TIMP-Ⅰ)融合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从纤维化的肝组织中扩增TIMP-Ⅰ编码序列,产物克隆入pQE31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诱导表达后通过6×His标签进行纯化,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的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TIMP-Ⅰ原核表达体系,并获得了重组蛋白.筛选出4株能稳定分泌抗TIMP-Ⅰ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球蛋白类型有3株为IgGl类.Western Blot印迹显示这些单抗能特异结合TIMP-1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Ⅰ原核表达体系,并获得了单克隆抗体.
作者:侯俊;张健;郭静霞;陈霖;赵静;刘佳;徐军;刘爱霞;宋永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流感是一种由甲(A)、乙(B)和丙型(C)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甲型流感病毒的包膜糖蛋白,病毒可以分为1 ~16个血凝素(HA)和9个神经氨酸酶(NA)亚型,而这些均可从水禽体内分离出来[1].近,人们又从蝙蝠的体内发现了H17亚型,但未能成功分离出病毒.按照病毒的致病性来分,可以将所有的H1-16亚型禽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2].至今为止,人们仅发现H5和H7两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H9和H7等禽流感病毒被证实能够偶尔感染人[3].
作者:辛丽;舒跃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禽流感病毒(AIV)是一类可以引起禽类感染和(或)致病的A型流感病毒,它能引起大多数家禽、野生水禽的感染.部分禽流感病毒已经跨种属传播感染人群,1997年香港第一次报道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能感染人类,不断出现的H9N2、H7N2、H7N3、H7N7等禽流感亚型感染人类的报道,并显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和病死率[1-3].2013年3月在中国首次报道新的基因重组H7 N9亚型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导致重症肺炎引起死亡[4].
作者:张烨;舒跃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是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致病病原,为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一种新型病毒.通过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在巨噬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了解SFTSV在细胞内的复制组装机制.方法 应用两种人源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和U937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共聚焦方法分析SFTSV感染巨噬细胞后与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共定位.结果 SFTSV可特异性感染巨噬细胞,在SFTSV感染的巨噬细胞中SFTSV核蛋白与高尔基体共定位于核周,与内质网紧密相邻,但没有共定位.结论 在SFTSV感染的巨噬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是病毒进行加工修饰及包装成熟的重要场所.
作者:韩颖;李逸翔;金聪;李川;曲靖;张福顺;张全福;梁米芳;仇佩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国狂犬病病毒与亚洲毒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及狂犬病病毒在亚洲的进化传播特点.方法 选取中国狂犬病代表流行株,并结合来自亚洲其他国家G序列,利用BEAST软件和MigraPhyla软件等进行G基因时空进化分析.结果 通过中国代表株与亚洲流行株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中国6个狂犬病毒群(China Ⅰ-Ⅵ)呈不同范围的流行:China Ⅰ群、Ⅱ群和V群基本只在我国境内循环;ChinaⅥ群分布于我国广西和云南,与东南亚毒株共同进化;ChinaⅢ群和Ⅳ群亦与亚洲国家毒株有较近亲缘关系.亚洲范围内的地理迁徙分析显示,泰国和印度可能为亚洲的两个狂犬病传播中心.结论 中国与亚洲狂犬病流行株进化关系密切,亚洲狂犬病的早期传播可能以泰国和印度为中心.
作者:陶晓燕;李浩;唐青;梁国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干扰素λ1表达载体PCI-dhfr-λ1和连接增强子SP163的表达载体PCI-dhfr-SP163-λ1,并在CHO(dhfr-)细胞中表达.方法 在合成的干扰素λ1基因中引入相应酶切位点,并通过融合PCR获得连接增强子SP163-λ1基因,测序正确后将该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CI-dhfr,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I-dhfr-λ1和PCI-dhfr-SP163-λ1.将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转入CHO(dhfr-)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鉴定了λ1蛋白的表达,应用细胞病变抑制法初步鉴定了λ1蛋白的抗病毒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干扰素λ1真核表达载体PCI-dhff-λ1和PCI-dhfr-SP163-λ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分别转染了两种表达载体的CHO(dhfr-)细胞均能表达干扰素λ1蛋白,SP163增强子明显增强了干扰素λ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SP163的CHO(dhfr-)细胞表达干扰素λ1蛋白.通过细胞病变抑制实验,在转染细胞48h后的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了干扰素λ1的抗病毒活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的在CHO(dhfr-)细胞中表达了干扰素λ1,表达的蛋白具有抗病毒活性,为进一步建立稳定表达干扰素λ1的细胞系提供了条件.
作者:袁武梅;麻粉莲;张骞;郑文芝;郑丽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HBV基因型和肝脏组织学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 54例经肝活检证实的、基因型明确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根据体质量分别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 μg或180 μg,或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50 μg、80 μg或者100 μg,每周一次,疗程为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HBeAg的血清学转换情况,分析HBV基因型及肝脏组织学对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结果 54例患者随访结束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9.63% (16/54).基因B型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5.29%,高于C型患者的27.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2,P=0.537).肝脏炎症活动度较高者(>G2)、纤维化程度较重者(>S1)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50.00% vs.25.00%,40.90% vs.21.88%),但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91、1.444,P=0.238、0.229).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基因型、肝脏炎症活动度、肝脏纤维化程度等诸因素中,仅肝脏炎症活动度为HBeAg血清学转换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肝脏炎症活动度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而HBV基因型和肝脏纤维化程度可能意义不大.
作者:陆传统;高国生;颜华东;胡耀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伴发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AIDS伴发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检索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经实验室诊断艾滋病,经免疫球蛋白、抗病毒治疗后周围神经损伤痊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数量减少.结论 免疫球蛋白治疗对HIV感染伴发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有治疗作用,对抗病毒治疗有益.
作者:张文洛;曹悦鞍;夏菁;杨璐;谢文秀;王宇;彭朝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宫颈病变患者中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及特点,探讨HR-HPV DNA检测用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HR-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并行活检的官颈病变患者1130例临床资料.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宫颈炎症448例,官颈上皮内瘤变Ⅰ级和(或)湿疣(CIN Ⅰ/HPV Ⅰ)212例,高级别官颈上皮内瘤变或官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1NⅡ/Ⅲ)442例,宫颈浸润癌(均为鳞癌)28例.结果 1130例官颈病变患者中HR-HPV阳性率为65.84%(744/1130).细胞学异常者为862例,其中ASCUS356例、ASCH 84例、LSIL 216例、HSIL 184例、癌22例.病理学≥CINI/HPVI者682例,HR-HPV阳性率为78.59%(536/682).筛查≥CINⅡ病变TCT的灵敏度为88.94%,特异度为32.73%,阳性预测值为48.49%,阴性预测值为80.60%;HC-Ⅱ的灵敏度为90.21%,特异度为51.82%,阳性预测值为57.14%,阴性预测值为88.14%;两者联合的灵敏度为97.45%,特异度为22.42%,阳性预测值为47.22%,阴性预测值为92.50%.结论 HR-HPV在各年龄组宫颈病变患者中均有较高的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HR-HPV的感染率逐步升高.HC-Ⅱ检测HR-HPV DNA是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可选用的方法.HR-HPV DNA检测是一种有效的ASCUS和LSIL的管理手段,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
作者:朱军;林颖;阮海波;张霞晖;杨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报告基因的辛德毕斯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融合PCR技术将报告基因EGFP融合到辛德毕斯病毒XJ-160感染性克隆pBR-XJ160的结构基因编码框后,并在报告基因前面添加亚基因启动子SP6,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得到EGFP标记的辛德毕斯病毒.结果 成功拯救并获得了EGFP标记的XJ-160病毒,该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荧光表达特性和遗传稳定性.结论 EGFP标记的辛德毕斯病毒可用于观测病毒的侵染轨迹,为进一步研究辛德毕斯病毒嗜性、生物学功能,以及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邓玲玲;李江姣;尉研;王焕琴;张凤娟;孙继国;陈畅;朱武洋;梁国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腹泻患儿腺病毒的感染状况、临床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和流行病学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对腺病毒阳性株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共730份标本,检测出腺病毒21例,检出率为2.88% (21/730),主要的血清型为HAdV-41型,占总检出率的42.86%(9/21),非肠道腺病毒占总检出率57.14%(12/21).结论 肠道腺病毒41型(HAdV-41)和非肠道腺病毒感染在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长期系统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文娟;李晓乐;刘娜;段招军;金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GCRV在我国卢龙地区猪中流行状况和VP6蛋白编码基因的多样性特点,为猪GCRV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07年冬至2008年春河北卢龙地区腹泻和正常猪粪便标本共793份.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的方法对GCRV进行检测,并对测定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在793份粪便标本中,GCRV阳性率为16.65%,卢龙地区猪GCRV毒株间同源性差异较大.核苷酸进化树表明,猪GCRV多样性显著.由氨基酸进化分析可知,同一宿主的GCRV氨基酸序列亲缘关系更近.结论 2007-2008年冬春两季,C组轮状病毒在我国卢龙地区猪中感染率较高.VP6基因多样性广泛存在.实验提供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猪GCRV的分子流行特征提供了基础.
作者:彭蕊;李丹地;蔡琨;覃家剑;王永霞;林强;郭延青;赵春燕;段招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