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亮;杨金芳
目的:对比奥氮平及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9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比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唐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本文就碘甘油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疱疹性咽炎患儿70例,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5),给予对照组患儿阿奇霉素治疗,给予治疗组患儿碘甘油治疗,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退热时间以及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以及治疗总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经比较后,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疱疹性咽炎治疗中采用碘甘油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患儿的症状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治疗时间以及退热时间也明显缩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芳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手术麻醉中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重比重液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患者给予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麻醉,B组患者给予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脑脊液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到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组,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两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手术麻醉中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重比重液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艳华;李文革;陈峰;韩莹;王继伟;王东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术中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肢手术200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单纯肌间沟或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止血带反应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较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与对照组(14.74%)差异不显著,P>0.05;止血带反应时,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0.78±11.30)次/分、(87.56±6.21) mmHg,较对照组的(101.52±12.43)次/分、(90.42±6.52) mmHg低,P<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以下显著优势:①麻醉起效快,麻醉持续时间长;②不增加止血带反应等不良反应;③发生止血带反应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小,安全性高.
作者:罗星燎;丁锦屏;肖剑;孟丽莎;刘志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管理.方法;选取我科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定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操作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各项评分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96.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3.8)(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提高,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贺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牙周炎及其引起的牙髓根尖周病变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07例,151颗患牙,全部患者均行牙髓活动评估,并根据患者主诉症状、牙周牙髓病情制定牙周综合治疗或采取根管治疗术,对全部患者随访观察3~6个月,查看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根治治疗之后患牙松动度、压槽骨高度及牙周袋深度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观察3~6个月,患牙松动度及PD指标均得到明显下降(t=13.078 9,P =0.000 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慢性牙周炎及其引起的牙髓根尖周病变时,需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主诉进行全面评估,行基础治疗、楔形充填、脱敏处理,若症状尚未消失可考虑采取根管治疗.
作者:王香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的氟喹诺酮类应用情况;方法:通过限定日剂量法来统计分析我院药学干预前(2009年)和药学干预后(2010-2011年)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情况,以此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结果:药学干预后我院住院患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金额显著下降;药学干预前,洛美沙星注射剂是应用频率高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药学干预后高的则为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药学干预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日均费用显著低于药学干预前,另外G-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降低.结论:药学干预能让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更加合理和规范.
作者:高立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欣母沛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具有潜在产后出血因素的高危产妇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欣母沛250ug及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对照组96例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比较两组术后2h,2~24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h,2~24h的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有产后出血倾向因素的剖宫产患者,应用缩宫素的同时肌肉注射欣母沛,可明显降低剖宫产手术及术后的出血量,且有快速、安全的特点.
作者:徐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产妇通过超声诊断后的检出率以及超声检查特点.结果:本次研究通过超声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产妇检出50例,检出率为89.28%.其中≥35岁的产妇51例,占91.07%;至少有2次宫腔操作的产妇49例,占87.5%.结论:使用产前超声诊断能够很好地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产妇进行确诊,对于有多次剖宫产史及年龄≥为35岁的产妇,尽可能使用产前超声诊断,为临床分娩提供资料.
作者:樊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应用超声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抽取72例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声像图变化情况及治愈率、复发率进行分析.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应用超声诊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有助于防止疾病复发.
作者:裘逸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并收集单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例,设置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髂动脉、股动脉以及小腿动脉闭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髂动脉、股动脉以及小腿动脉闭塞率均明显高于单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这可能和患者的血压血脂以及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作者:邹鑫;周忠晓;王晓威;宋国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上的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77.5%,P<0.05;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72.5%,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全面护理观察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春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分析岗前培训对提高哈萨克族中专护生临床带教成效.方法:2012年至2014年我院接收哈萨克族护生中专学历88人,对其实施规范化培训,使用卡方(X2)检验对培训后考核成绩进行分析.结果:培训后实习护生理论成绩提升幅度为34%,培训后技能操作成绩比培训前提高了35%,带教老师对其满意度也有所提升(P<0.01).结论:培训后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培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尉晓兰;张新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对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收住我院2005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9例,手术13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28.6%.结论: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吴春波;杨家成;王立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儿童BD针的穿刺与固定新法应用便于观察是否渗漏,方便家长看护,减少护理工作量.方法:右手穿刺后食指抠针柄,拇指送管,左手固定,单手送管,方向不变,血管固定,穿刺成功后用微孔通气胶布绷带式固定,固定于舒适的功能位,不影响患儿的玩耍和饮食等日常活动.常用的穿刺部手部桡静脉,手背静脉,足部、踝静脉、足背静脉.结果:根据197例患者留置针穿刺治疗结果分析:改进BD针的穿刺与固定方法后延长了BD针的留置时间,由原先的1~2天延长至3~4天.结论:不仅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痛苦,同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患儿的血管.
作者:陈万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配合舒筋通络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肩周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医按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给予中医按摩的同时配合舒筋通络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观察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按摩配合舒筋通络汤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情况.
作者:邓本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进行探析,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收集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17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均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检查,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TIA组,11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其中又以患者年龄为基础,分为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对比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结果:血管病变主要集中于老年组,共发现466支血管病变,其中前循环295支,占63.3%,后循环171支,占36.7%,前循环病变主要集中于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双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等;后循环主要集中于椎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内段、双侧锁骨下动脉、基底动脉等部位.老年组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明显比中年组、青年组严重,差异性显著(P<0.05).中年组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情况明显比青年组严重,差异性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在100%狭窄中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受到患者年龄的影响.
作者:赵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对控制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微生物检验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所有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经过治疗控制后显效3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中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两种患者比较显效、有效、无效所占比重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可有效提高临床控制效果,降低感染严重程度,该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艳梅;张月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抗生素进行合理分类研究,以此提高临床抗生素应用管理效率,有助于改善医院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0版》《医院处方集》以及临床用药习惯给予医院100例围手术期患者以及感染患者进行每日抗生素使用剂量限制,以此规范抗生素的应用.结果:管理前,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占患者抗生素应用总额的25%,限制使用级的抗生素占患者抗生素应用总额的9%,人均抗生素消费为548.6元;在对患者进行抗生素应用管理后,使用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占患者抗生素应用总额的11%,与管理前相比,降幅为14%;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占患者抗生素应用总额的4.8%,与管理前相比,降幅为4.2%,人均抗生素消费费用为279.3元,与管理前相比人均消费金额降低269.3元.结论:通过对抗生素进行严格的分类以及应用管理控制,有效地提高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有效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陈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痔瘘手术后患者康复过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的100例痔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采用舒适护理作为观察组,另外50例采用常规护理作为观察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有效率.结果:采用舒适护理的患者经过护理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5%,显著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痔瘘手术后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熊红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