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国;陈安基;刘红波;潘道波
研究发现人体从出生开始就具备对疼痛的感知[1]。小儿容易受到疼痛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小儿对麻醉药物耐受性差,镇静的控制相对困难。镇静太浅可能出现体动,妨碍手术和检查,甚至产生心理创伤;镇静过深,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增加围术期气道管理和循环功能控制等方面的麻醉风险。美国麻醉协会(ASA)以及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等组织根据患儿意识水平、通气情况、心血管系统受抑制程度不同,将镇静分为轻度、中度、深度镇静及麻醉[2]。门诊小儿镇静要求大致包括消除紧张、疼痛控制和避免过度体动[3]。在小儿镇静药物的应用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全静脉和全吸入为主,全口服,全灌肠和混合应用。静脉应用主要是丙泊酚,曲马朵,咪唑安定等。吸入镇静则以七氟醚应用的相对较多。也有研究[3]表明采取10%水合氯醛灌肠后行口腔治疗也是可行的。除此以外有大量研究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手段,如咪唑安定和曲马朵联合,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等。作者对小儿门诊镇静药物选择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屈双权;肖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和协助判断预后。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新生儿病房确诊的早产儿败血症32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败血症以晚发型败血症(≥7 d)和院内感染败血症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并发症以肺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化脓性脑膜炎为主;血小板和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异常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药敏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较敏感;死亡16例,以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 g 者病死率高;5例诊断神经发育损害。结论早产儿败血症早期症状不典型,院感和合并症发生率高,监测血小板和 hs-CRP 有助于早产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治。
作者:杨慧;黄瑞文;廖镇宇;庄严;张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沉默 Caveolin-1(Cav-1)基因对人膀胱癌细胞株563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siRNA转染人膀胱癌细胞株5637(沉默组),以转染 FAM-siRNA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细胞为正常对照组。Re-al-time PCR法检测Cav-1基因沉默的效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种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siRNA转染可显著降低人膀胱癌细胞株5637中 Cav-1 mRNA 的表达水平。沉默组细胞的增强能力明显减低,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沉默Cav-1基因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株5637的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袁渊;罗婷婷;姚启盛;杨勇;陈从波;黄力;龚小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耳鼻喉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耳鼻喉二科2013年1~2013年6月的556例患者未实施风险管理措施,2013年7~12月的643例患者对其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护理风险先期评估,针对专科特点采取应对措施,建立健全风险护理体系,树立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定期护理风队防范培训。对比分析实施前后不良事件、护理投诉、护理表扬、患者满意度、护理部检查综合质量得分。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不良事件、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0.05),护理表扬、患者满意度、护理部检查综合质量得分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在耳鼻喉科护理实践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欢;黄利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胎盘植入产妇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择插至子宫动脉用甲氨蝶呤(MTX)进行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量,治疗前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水平及阴道流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术,保全子宫,术中出血量为(10.3±3.7)mL,手术时间为(41.3±7.4)min;治疗后β-HCG水平及阴道出血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介入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微创、恢复快、迅速止血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且能保留子宫,保存生育功能。
作者:李霞;孙贺;计月华;卢双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骨科外来器械的准入、清洗、灭菌、发放、使用环节及术后处理实施全程无缝隙管理。结果一年来骨科手术4216例,使用外来器械3627次,除器械供应商不能及时送来器械2次,造成手术推迟外,未出现因外来器械原因导致手术失败或感染。结论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外来器械管理,对提高骨科外来器械使用中的手术效果和工作效率,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毅峰;蔡益民;袁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近胆囊旁肝癌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就诊本科室的近胆囊旁肝癌患者65例为观察组,病灶共65个,选择同期位于肝实质内的肝癌患者50例为对照组,病灶共55个。均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统计消融结果。持续随访3~24个月,观察肿瘤的灭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消融效果均较好,一次消融成功率、辐射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复查,4个病灶局部肿瘤进展,其发生率6.15%(4/65),疗后3个月,肿瘤完全坏死率89.2%(58/65);对照组局部肿瘤进展发生率9.09%(5/55),肿瘤完全坏死率94.5%(52/5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仅部分患者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未经特殊处理,自然消退,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23%(45/65),对照组发生率76.00%(38/50),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近胆囊旁肝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平盛;刘晟;钱国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常会出现感染、休克及腹膜炎等并发症,临床致死率很高[1]。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往往较突然,且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病情发展快,临床表现也不典型,一旦诊治不及时,很容易导致胎死宫内或母胎双亡[2]。本科收治了一例妊娠29周合并SAP的患者,行剖宫引产术加胰床松解/腹腔清洗引流术,配合以精心周全的专业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就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成志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仅口服阿司匹林一种非甾体抗炎药200例患者,用药过程中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集两组患者吸烟史、现病史、既往史,行凝血常规、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胃镜检查,经单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出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Hp感染、既往溃疡病史的患者在观察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 Logistic回归后表明年龄>60岁、糖尿病、Hp 感染、既往溃疡病史和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 OR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60岁、糖尿病、Hp感染、溃疡病史是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代玉鑫;漆先琴;李济宇;校宏兵;叶世会;丁卫星;李茂全;欧敬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腹部Ⅲ类切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皮下置引流管)150例和对照组(皮下不置引流管)150例,比较两组间切口感染率,愈合时间的差异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但甲级愈合切口的拆线时间无显著差异。两组各出现切口疝1例,均无切口崩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皮下引流管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对甲级愈合切口拆线时间无明显影响。
作者:段家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快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胃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胃肠外科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快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不留置鼻胃管、无清洁灌肠、无长时间禁食禁饮、术中注重保暖、术后早期恢复进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中急性胃扩张和切口感染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1),恶心呕吐和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与常规护理比较,快速护理干预更有利于胃肠手术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
作者:刘颖;张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 Wnt2 b和β-caten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8例胃癌组织和4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Wnt2b和β-caten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Wnt2b 和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1.3%、66.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2.5%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553,P<0.05);Wnt2b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β-catenin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癌侵犯神经相关(P <0.05);且 Wnt2 b 与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r=0.340,P<0.05)。结论 Wnt2b和β-catenin在胃癌的进展、分化、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作者:杜维;杨利民;聂长庆;龚慧;胡丹妮;黄丽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驻湘部队男性退休人员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及其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为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驻湘部队男性退休人员4385名为研究对象,登记健康资料、体格检查以及生化项目检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记录5 min 心率变异。结果4385名人员中,检出 MS 1361名,检出率为30.04%。随机纳入代谢综合征组(MS 组)100名,非代谢综合征组(N MS 组)100名。MS 组与 N MS 组相比心率变异的各项指标,包括窦性 R-R 间期均值总体标准差(SDNN)、SDNN的均值指数(SDANN)等显著下降,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驻湘部队男性退休人员 MS检出率较高,需重视对这部分人群心电图的检测及心律失常的预防。
作者:杨德辉;朱新林;谭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6岁,因多饮、多尿6年,于2013年11月15日以2型糖尿病(T2DM)入院。检查空腹血糖(FBG)8.11、三酰甘油(TG)2.11、总胆固醇(TC)4.3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77 mmol/L,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心电图(ECG)(图1 a)等均基本正常。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良好。11月21日10时43分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悸、心前区闷痛,立即床旁心电图(ECG)检查:Ⅰ、Ⅱ、aVL、V5、V6导联 R波平顶或圆钝,V1、V2 ST上抬0.2 mv,Ⅰ、Ⅱ、V5、V6导联 ST 下斜型下移0.1 mv,V1~V3呈 QS 波,QRS波群时间达0.12 s(图1b),符合变异型心绞痛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速予以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约2 min后症状缓解。因V1~V3呈 QS 波,查乳酸脱氢酶(LDH)107 U/L,肌酸激酶(Ck)30 U/L,CK-MB 16 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99 U/L,肌钙蛋白 I(cTnI)阴性, CRP 3.86 mg/L,均正常。11月22日0点34分无诱因情况下再发心悸、心前区闷痛,伴惡心、出汗, ECG改变同前(图1 c),即给予硝酸甘油一片含服,数分钟后心绞痛缓解,3点30分复查 ECG 正常(图1 d)。诊断考虑变异型心绞痛伴短暂 CLBBB,给予地尔硫卓、硝酸异山梨酯、阿托伐他丁、氯比格雷治疗。11月26日在湘雅医院心导管室行冠脉造影检查:左前降支近段狹窄75%,中段狭窄50%,对角支近段狭窄50%;左回旋支开口狹窄50%,近段狹窄60%,远段狭窄75%。因狭窄不严重未予安装支架,患者坚持以上方案继续治疗,心绞痛未再发作。
作者:钱来森;孙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力月西对老年患者行肝叶切除手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老年行肝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力月西组(M组),每组各20例。D组诱导时给予右美托咪定0.25μg/kg,术中以0.2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1 h。M组诱导时给予力月西0.05 mg/kg。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呼吸恢复、呼唤睁眼、指令反应恢复和拔管时间,并记录术后不良事件(躁动、寒战、呛咳、恶心呕吐、心血管事件及镇痛无效)发生率。结果与 M组比较,D组自主呼吸恢复较快;D组疼痛词语等级量表评分(VRS)降低,镇痛有效率升高;D组 Glasgow 昏迷评分较高;D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缩短,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两组寒战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M组比较,D组躁动、呛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叶切除手术诱导给予右美托咪定0.25μg/kg,术中以0.2μg/(kg·h)维持可减少术后躁动,恢复时间较短,苏醒质量优于力月西组。
作者:骆佳;廖用琼;刘际童;梅习平;谭素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患者并发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总结护理干预的体会。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136例心脏直视术后发生AF的39例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静脉给予胺碘酮治疗,21例48 h转复成功,18例同位电复律,1~4 d后恢复窦性心律。结果影响患者术后发生 AF的因素是年龄>70岁、伤口疼痛、缺氧、术前心律异常、术前低血钾、心肺机使用时间、术中胸膜破裂后。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患者4d内全部恢复窦性心律。结论注意加强对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监护、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合理补液对预防其术后 AF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松;莘琳艳;佟晓丽;蔡伟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5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用药方案,将以上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依诺肝素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行血管彩超及 CTA检查诊断统计 DVT和肺栓塞(PE)例数,评价其有效性。统计两组患者出血事件、额外输血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PE,均无出现大出血事件。而DVT的发生率,一般出血事件发生率,额外输血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比依诺肝素,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 VTE 发生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并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刘峰;雷青;陈立;陈松;阳宏奇;倪江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并发症与其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6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择期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根治术后并发症与患儿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36例患儿共出现术后并发症86例次,其中肺炎占39.53%(34/86)、吻合口狭窄22.09%(19/86)、吻合口瘘16.29%(14/86);2例因肺炎死亡,1例因硬肿症死亡,1例吻合口瘘死亡,1例因胃食管反流导致误吸死亡。结论术后并发症是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死亡主要原因,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是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莫丹;李新宁;石群峰;曾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CIN Ⅰ级患者149例,分为四组,ALA-PDT治疗38例(ALA组)、微波治疗40例(微波组)、激光治疗35例(激光组)和冷冻治疗36例(冷冻组)。四组治疗后进行疗效、不良反应评估。结果治疗后3个月,ALA 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78.9%(30/38),显著高于微波组27.5%(11/40)、激光组28.6%(10/35)、冷冻组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P<0.05)。治疗后12个月时,ALA组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负荷量明显低于其余三组(t=10.17,P<0.05),而 HPV转阴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χ2=9.16,P<0.05);ALA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的例数明显少于其余三组,ALA 组 CIN Ⅰ级逆转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LA 组患者发生明显溃疡、感染及表浅瘢痕的病例明显少于其余三组,且疼痛评分也明显小于其余三组(P <0.05)。结论 ALA-PDT 治疗宫颈 CINⅠ级,疗效确切,治疗后复发率较低,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智慧;齐娜;柴红;姜海仙;张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外来器械管理中开展品管圈(QCC)活动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14年1~6月在外来器械管理中应用后的工作质量(清洗消毒,外来器械完好,外来器械准备差错)与2013年6~12月应用 QCC前相比较。结果应用 QCC后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不合格率、外来器械不完好率,外来器械准备差错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外来器械管理中应用 QCC有助于提高外来器械管理的工作质量。
作者:沈周敏;李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