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陈红;徐爱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参苓白术散, 抗炎,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对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美沙拉嗪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腹泻、腹痛、脓血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颗粒状改变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 CRP、TNF-α、I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年复发率为14.58%,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UC临床疗效确切,可协同增强抗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钙片强制降解试验及有关杂质的研究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托伐他汀钙片有关杂质检查方法。方法:采用Venusil XBP CN氰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4.6mm ×250mm,5μm);流以醋酸铵缓冲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各特定杂质有效分离,杂质 A、B、C、D、H、a、c 检出限分别为3.27ng、2.85ng、2.40ng、3.12ng、2.64ng、0.85ng、2.50ng、2.64ng。确定了酸、碱、高温、氧化、光照条件下主要的降解杂质结构。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准确、灵敏,用于阿托伐他汀钙片有关物质的测定结果可靠。

    作者:姚亮元;宿亮;蒋胜兰;朱婧;吴正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中采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6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试验组采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室体积指数( LVMI)、左前降支( 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射血分数(LVEF)明显较优,各项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中采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崔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后护理对策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的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疗,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认真监护,将护理力度有效提高,终获得显著的手术效果,患者及家属均体现出较高的满意度。结论:对于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评估,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采用有效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患者展开细致护理干预,实施密切监护,为患者成功度过围术期做出充分保证。

    作者:钟文心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时外渗的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外渗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60例,患者均便有不同程度的去甲肾上腺素外渗现象,对此我科护理人员重点分析药物外渗的原因,探讨总结针对性护理防护对策。结果:经过处理,皮肤红肿0.5h开始消退,灼痛感逐渐缓解,24~48h完全消退。仅有灼痛感者两天疼痛缓解。皮肤呈紫黑色的患者未完全坏死或形成创面,在3~7d黑色范围缩小,颜色变淡。结论:去甲肾上腺素为血管活性药物,一旦发生外渗,护士应积极应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钟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34例和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4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运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文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 P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自量评分( IPSS)、生活质量评分( QOL)及大尿流率( Qmax)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实施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手术时间平均47.2min(s=10.3),术中出血量平均56.1ml(s=9.3),术后尿管留置时间72.3h(s=4.8),住院时间3.5d(s=0.6);术后1周,IPSS、QOL及Qmax较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取P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岩;吴春磊;李建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和对照组(口服胆康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显著的疗效,与口服药物治疗相比,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更加安全、便捷、有效,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董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双相情感障碍与神经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目的::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精神活动密切相关,而双相情感障碍( BD)患者往往会伴有内分泌功能的改变,本文探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BD的作用及影响。方法:简述并归纳了相关文献对内分泌系统中的3大分支系统在BD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神经内分泌在BD发病过程中有明显变化,与BD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其动态变化可能能够提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与缓解。

    作者:杨千叶;况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药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42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换药,观察组应用中药大黄、芒硝外敷。观察两组产妇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及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者应用中药大黄、芒硝外敷,能显著提高切口愈合率,促进产妇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大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足月妊娠临界性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分析足月妊娠临界性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足月妊娠临界性羊水过少的孕妇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分娩的75例羊水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经统计,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胎盘钙化、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及胎粪Ⅱ~Ⅲ度污染的发生率,以及羊水污染、胎儿窘迫等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当孕妇出现羊水过少的情况时,会提高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母婴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临床应加大对孕妇的产前检查力度,在恰当的时机选取合适的分娩方式,防止羊水过少情况的发生,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白翠颖;秀琴;刘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早期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效果

    目的::探究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4例呼吸困难新生儿进行研究,比较使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疗法前和使用后24h内新生儿的症状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等指标。结果:治疗24h后,呼吸困难的34例新生儿的PaO2、PaCO2与pH值都比治疗前有了较大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困难的新生儿治疗中采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法,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大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炎的疗效。方法:选取47例跟腱止点炎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1月对患者分别进行视觉模拟( VAS)评分及Maryland足功能评分。所选病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治愈20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4%。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能显著降低跟腱止点炎患者视觉模拟( VAS)评分,提高其Maryland足功能评分。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炎安全有效。

    作者:介思;徐和伟;汪溪;冯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4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在其入院后所有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其病情的控制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治疗完成后,74例患者中,治愈为48例(78.38%),好转为21例(28.38%),不良为5例(6.76%),其中总有效率93.24%。大部分患者的肺功能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在随访1年后发现,72例患者的病情均处于稳定的状况下,2例患者出现了复发的现象,经再次治疗后,病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比较明显,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后续的恢复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贺海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精密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管理

    目的::探讨手术精密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规范管理流程和制度。方法:通过采用常规化处理方法和特殊处置方法对临床精密医疗器械进行规范化处置。结果:医疗器械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清洗精密医疗器械时要结合其特点,熟悉其使用场景,采用一些特殊处置的方法,同时加强对专业清洗人员的培养,并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才能确保清洗质量。

    作者:樊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有效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8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结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儿治疗依从性,增加临床有效率,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夏小嵘;李玲;孙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45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取材成功,取材成功率为100%,恶性肿瘤34例,占75.6%,良性肿瘤10例,占22.2%,1例穿刺病理检查提示为炎性细胞浸润,术后病理证实为鳞癌,本研究中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确诊率为97.8%。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损伤小、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确诊率高的检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建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瘢痕妊娠( CSP)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CSP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SP患者接受的护理对策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的46例CSP患者接受的护理对策为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的45例CSP患者接受的护理对策为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CSP患者的护理疗效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71.11%)( P<0.05)。结论:对CSP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护理疗效,提高CSP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顺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胆囊息肉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息肉病变患者1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后病理进行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相关资料,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本组160例患者超声诊断150例,符合率为93.8%,包括:病理诊断单纯腺瘤26例,超声诊断24例;病理诊断胆固醇息肉114例,超声诊断110例;病理诊断炎性息肉13例,超声诊断11例;病理诊断腺癌4例,超声诊断3例;病理诊断腺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3例,超声诊断2例。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较好的符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无痛苦,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特别是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平;韩智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在我院出生的ABO新生儿溶血患儿60例,采集60份患儿的血样与随机抽取的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血样进行主侧交叉配血300次,选用的方法为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比较两种方法配血结果的差异和配血与直抗试验的关系。结果:微柱凝胶技术法中血清和放散液表现不合分别为222次和186次,凝聚胺法中血清和放散液表现不合分别为9次和15次,除采用凝聚胺法对患儿进行血清交叉配血之外,直抗呈阳性的患儿血清和放散液中交叉配血的不合率明显高于直抗阴性患儿,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为临床输血提供准确信息,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兰霞;郭改玲;马涛;贾新勇;张月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X线诊断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X线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8例消化性溃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普利德多用途数字化胃肠X线诊断机对其进行胃肠道双重造影,通过对数字点片的实时图像采用Easy Vision处理为每个患儿找到好的4~6个X线片。结果:18例消化性溃疡患儿的X线片都发现了明显的龛影,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15例,胃溃疡有3例。结论:幽门螺杆菌在球部黏膜发生了快速的繁殖,终导致黏膜溃破和黏膜炎等疾病,O型血人群更容易发生消化性溃疡。

    作者:吴杰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