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莉华;王燕芳;尹瑜洁;崔娟
目的:探讨分析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方案,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性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肺心病患者,单纯肺心病者作为对照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者作为观察组,总结两组的治疗方案.结果:较单纯肺心病的对照组患者而言,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更容易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P<0.05);在胸部X线片的结果上,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胸部的病变程度小于单纯肺心病的患者(P<0.01);在心电图表现方面,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除在肺型P波少于单纯肺心病患者以外,在心肌梗死、左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持续ST-T改变均多于单纯肺心病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8.5%.结论:掌握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对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改善心脏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于俊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98例初步诊断疑似乳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钼靶X线以及磁共振检查.结果:确诊乳腺良性病变的有18例(病灶22个),纤维腺瘤6例,乳腺囊肿2例,乳头状瘤7例,乳腺腺病3例;确诊乳腺恶性病变180例,导管内原位癌13例,浸润性癌167例;磁共振检查法的特异性、灵敏性以及准确性,均明显优于钼靶X线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钼靶X线检查法的特异性、灵敏性以及准确性,明显比彩色多普勒超声高(P<0.05).结论: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高,建议不同检查方法的结合使用,使乳腺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
作者:白中亮;马丽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析乳腺纤维瘤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距离乳头乳晕4cm以内的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组则运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手术时间短,但是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乳房外形、乳房对称以及切口瘢痕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乳腺纤维瘤患者环乳晕切口治疗,不仅安全,且不会影响乳房外观,可以满足患者的审美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许章波;吴剑;姚欣敏;罗静;陈丽萍;张文杰;王品;张艳;刘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深入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使用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效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使用心脏临时起搏器的40例患者,临床转归率为95%(38/40).结论:借助心脏临时起搏器能够帮助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度过危险期,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李锋;貊宝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选取24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围术期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完成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术中切除组织较小,出血少,术中均未进行输血;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并发症均治愈,患者住院时间约为1周.结论:护理有利于提高行TURP围术期疗效,有必要大力推广及使用.
作者:胡正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评价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224眼)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分次手术;观察组:小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眼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可有效控制眼压,能迅速提高视力.
作者:谷成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在临床中针对内科慢性疾病伴发抑郁症的患者行以心理治疗干预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治疗,观察分析相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精神科接诊的患有内科慢性疾病伴发抑郁症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都行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行心理治疗干预,保证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个月的治疗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无论是在治疗依从性还是抑郁方面,试验组均明显地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科慢性疾病伴发抑郁症的患者行以心理治疗干预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深入探究及广泛应用.
作者:杨光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针对临床中对慢性喉炎患者行以活血益气化痰法进行治疗所起到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诊的慢性喉炎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对照组行以常规咽喉护理.对试验组则行以活血益气化痰法进行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经过不同的处理方式之后,试验组患者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整体有效率进行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对慢性喉炎患者行以活血益气化痰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钟春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治疗老年人终末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大小分非老年组(n=27)和老年组(n=30),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老年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0%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x2=4.65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磷、血红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非老年组患者的血磷、血红蛋白含量改善显著优于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终末期肾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并发症多,改善效果差,因此要充分掌握患者的指征,加强营养和护理干预,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高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期间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医院几个方面.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教授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改善心血管内科病房环境,完善医院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马永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HIV/AIDS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4年至2015年宣恩县本地发现报告的108例HIV/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HIV/AIDS感染患者中,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总传播途径的84.26%(91/10)8),其次为同性性传播,占12.04%(13/108).结论:宣恩县HIV/AIDS.感染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性接触,其不具有特异性,然而具备非常复杂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所以在临床中应该提高对HIV/AIDS感染的认知程度,加强实验室HIV血清学检测,这一研究结果值得在临床上参考.
作者:胡儒元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急救措施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急诊抢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5例,根据患者在急救处理中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差异性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取常规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神经等西医手段治疗,其余34例归纳为观察组,在西医处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学理念行辨证施治急救,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脑中风中医症候评分”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在症状及神经损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治疗急性脑出血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疗效确切,起效迅速,值得推产应用.
作者:韦玉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保护性真空采血管对血凝检测的影响.方法:选择30名健康志愿体检者,选择3种商品化的凝血真空采血管:①添加惰性气体的保护管;②添加缓冲抗凝剂的满管充盈管;③常规血凝管.每人随机采集3管标本(25℃,不开塞存放),另外再选择常规血凝管随机采集3管标本(25℃,开塞存放). 在2h、4h、6h后上机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对所得各组结果两两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开塞常规管标本6h检测结果与2h结果进行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各组结果两两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3种不开塞血凝管标本随存放时间的变化PT、APTT检测结果变化不明显,开塞常规血凝管标本随存放时间的变化明显大于不开塞的常规血凝管标本. 结论:保护性试管在不开塞情况下标本存放6h的测定结果基本不变(肝素治疗标本除外).
作者:陈钦江;周锦缎;陈燕春;李溶萍;上官清珍;温培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及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参数,硝酸甘油用量、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胸部疼痛、乏力气促、心悸等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Hct),硝酸甘油用量、发作持续时间及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及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促进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频率,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阿孜古丽·艾合买提;孜里哈·买赛尔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失语患者早期进行语言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比较2组护理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早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后,临床疗效(90.0%)显著优于对照组(52.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进行早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语言功能及早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进一步对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站儿科收治的15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基础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78例,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新生儿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的一次穿刺完成率、穿刺的堵塞率以及穿刺并发癌的发生率等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基础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两组新生儿留置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长于基础组患者(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属于新生儿护理中重要的一项护理措施,其临床护理效果较佳.
作者:扈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2组.参照组46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46例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阴道分娩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9.1%、4.3%,明显优于参照组的69.6%和23.9%,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癜痕子宫阴道分娩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作者:汪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医院就诊老年患者牙髓根尖周病临床路径文本制定方式和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5例老年牙髓根尖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就诊时使用临床路径模式,观察院内医疗资源节省情况和患者康复周期缩减情况.结果:在引入这种模式之后,既往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和以往相比较为严谨,患者疾病得到满意控制,大限度地降低了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就诊时间.结论:对于老年牙髓根尖周病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路径,可节省医疗资源,缩减康复周期,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蒋柏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妇科肿瘤临床诊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83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结果:肿瘤类型有良性肿瘤(57.83%)、恶性肿瘤(30.12%)、交界性肿瘤(12.05%),包括子宫平滑肌瘤、外阴尖锐湿疣、阴道乳头状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癌等;外阴尖锐湿疣在良性肿瘤中所占比例较大,为22.89%,宫颈癌在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较大,为10.84%;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光照疗法、手术切除和抗菌消炎,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免疫疗法、生物疗法、放疗、化疗及手术(部分患者可用微创手术治疗).结论:尽早诊断和治疗对妇科肿瘤患者非常重要,临床上应加强对诊治过程的管理,规范诊治程序,灵活应用多种诊治手段,以强化治疗效果.
作者:田革联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前列地尔治疗80岁以上糖尿痛并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5例80岁以上的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接受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短暂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高于对照组患者(0),但比较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80岁以上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尿蛋白,同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沈康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