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王献忠

关键词:腰椎,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再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文总结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治疗31例.初次手术治疗方式:胶原酶注射治疗6例,单纯腰间隙椎板开窗12例(包括MED髓核摘除5例,半椎板切除8例,全椎板切除5例).再次手术方式:采用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7例,对于腰椎不稳摘除髓核的同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19例.[结果]本组病例经过术后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再次发生腰腿痛的症状,椎间植骨均达到临床骨性融合,术前对比术后2周VAS评分及X线椎间隙的高度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对比术后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仔细分析原因,采用正确的术式,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与护理

    [目的]探讨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贴剂) 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52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给予多瑞吉镇痛治疗,剂量范围为25~200 μg/h,贴膜每72 h更换1次,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总的疼痛缓解率92.3%,不良反应轻,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多瑞吉治疗癌性疼痛并辅助相应的护理措施疗效明显.

    作者:熊慧;夏春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57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体会

    [目的]提高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手术技能,拓展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57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临床病例,阐述手术体会. [结果]10例中转开腹,560例获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5 min,术后5例胆漏,4例胆道残石,术后随访375例6个月到5年无胆道狭窄表现.[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不仅安全可行,而且将会成为胆道探查的主要术式.

    作者:尹新民;周海兰;沈贤波;易为民;吕品;成伟;吴金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末端回肠贮袋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贮袋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25例分为两组:A组为回肠贮袋与直肠肛管吻合,B组为末端回肠与直肠或肛管吻合,比较两组术后排便功能.[结果]两组均无出血、死亡.A组:发生肠梗阻1例予胃肠减压、禁食等保守治疗后好转.贮袋炎和便秘各2例,灌肠后好转.吻合口狭窄2例,予手指扩张后缓解.B组:吻合口狭窄4例,予扩张好转.肠梗阻2例,保守治疗好转,未予手术治疗.术后1年内A组术后排便功能明显优于B组.[结论]回肠贮袋与直肠肛管吻合在FAP术后排便功能明显改善.

    作者:李森;俞一峰;冯强;潘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微骨窗入路与常规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微骨窗显微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1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骨窗显微手术组(n=70)和常规开颅手术组(n=42)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微骨窗显微手术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开颅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亦优于常规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微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准确可靠,患者预后好等优点,是高血压脑出血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茂武;傅建华;黄纯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非特异性超声图像特征在诊断输卵管妊娠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非典型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异位妊娠的早期检出率.[方法]采用经腹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输卵管妊娠的超声图像.[结果]66例输卵管妊娠中,8例有典型的妊娠囊声像,附件区实性或囊、实性混合包块58 例,管状环包块45 例,盆腔积液22 例,盆腹腔积液26 例,肝肾间隙积液4 例.[结论]盆腔或腹内游离的液体,附件区管状环和复合包块等是异位妊娠的非特异性超声图像特征.

    作者:肖耀成;李海霞;胡玉凤;李朝阳;曹迎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具有出血高危因素行剖宫术的产妇40例, 按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药物的不同随机分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A组,n=20例) 、缩宫素+卡孕栓组(B组,n=20例),比较各组术中出血量及副反应.[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317.31±162.47) mL显著少于B组[(441.57 ±252.03) 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 .[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出血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安全、有效;但需严密观察其副反应发生情况.

    作者:唐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35例晚期妊娠边缘性前置胎盘期待疗法的产前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边缘性前置胎盘应用期待疗法的产前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35例妊娠28周后边缘性前置胎盘期待疗法的护理效果.[结果]35例晚期妊娠边缘性前置胎盘应用期待疗法,产前给予整体护理,有效地延长了妊娠期,通过实行剖宫产术或经阴道分娩,孕产妇平安,围产儿成活率较高.[结论]晚期妊娠边缘性前置胎盘孕妇在期待治疗中,应重视对孕妇的全面护理,尤其重视心理护理及日常起居护理,综合治疗并行计划分娩可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SV-2 333株在Vero细胞中持续感染及增殖特性研究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中感染及增殖的特性.[方法]将HSV-2接种于Vero细胞中培养和传代,制备电镜样品观察,于不同时间收获病毒液并测毒力,进行pH值、血清以及在Vero细胞传代、不同感染复数等不同培养条件的摸索.[结果]pH值、残留牛血清是HSV-2在Vero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佳收毒时间为36~72 h.在Vero细胞上培养病毒3~5代,病毒毒力较高.[结论]建立了HSV-2在Vero细胞上培养增殖的初步方法,为下一步建立HSV-2的潜伏与激发细胞模型打下基础.

    作者:孙朝晖;石玉玲;冼江;王捷;杨慧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面瘫患者全口义齿咀嚼效率和大咬合力值的测试

    [目的]研究面瘫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咀嚼效率和大咬合力值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无牙颌患者,分为面瘫患者和无面瘫患者两组,对所有患者于佩戴义齿3~6个月后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分别于患者佩戴义齿1周和3~6个月时测试义齿的咀嚼效率和大咬合力值.[结果]面瘫患者全口义齿咀嚼功能、固位和稳定功能、语音功能、舒适性的满意度及咀嚼效率和大咬合力值均显著低于无面瘫患者(P<0.01).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大咬合力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面瘫患者肌肉系统不能协调有效地将食物运送到人工牙的牙合面上,大咬合力值亦显著降低,致面瘫患者全口义齿咀嚼效率低,但其对全口义齿仍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作者:汪卫国;王笃权;姚斌;黄道庆;刘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栓塞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肺栓塞(PE)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5例病例分别为1例大动脉炎致AMI合并PE;3例AMI患者长期卧床后引发PE;1例AMI患者行冠脉造影术后所致PE.[结果]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和肺动脉会导致AMI和PE,但多表现为基础疾病症状;高龄患者长期卧床或股动脉穿刺加压易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脱落会引发PE,患者多合并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结论]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AMI可发生内源性的肺动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不典型,全身基础疾病多掩盖典型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AMI合并PE多为外源性栓子脱落所致以下肢血栓为主,症状典型,预后差.

    作者:申磊;夏豪;江洪;姚园;曲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诊断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或肺表面张力物质缺乏疾病(SDD).临床上多见于未成熟儿,尤以胎龄<35周的低体重出生儿,多见生后短期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及呼吸呻吟,三凹征 ,且常继发各系统疾患,病程发展快,早期死亡率高 .病理上以肺泡、肺泡壁及细支气管管壁上附着嗜伊红膜为特征.早产儿为主要诱因,也可发生糖尿病孕妇,剖宫产或宫内缺氧窒息胎儿[1].有关文献报道此病发病率占早产儿的10%~14%,其死亡率则占50%~70%[2].笔者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本院临床确诊为NHMD的完整资料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X线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彭碧群;陈贤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MED与有限化手术急诊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otomy, MED )与有限化手术(limited-incision LIM)急诊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MED急诊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冷光源下椎板拉钩法的小切口有限化手术(LIM)急诊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将两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ED组比LIM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有显著性差异,术后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按照Nakai疗效评定标准, MED组:优22例,良16例;LIM组:优21例,良14例;两组优良率MED组优于LIM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ED比LIM急诊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略好,出血少,更具有微创优势,但操作困难,时间略长,两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作者:董红辉;龙明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NF-κB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κB位点特异性结合并促进基因转录的核蛋白因子,它参与调控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分化、细胞粘附和细胞凋亡[1].近年来研究表明,NF-κB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闫双通;陆菊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6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治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 MS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例MSF患者的病例资料,按唐三元等提出的方法进行分类,对Multiple-level Spinal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按Asia标准26例平均随访18个月,均无神经症状加重、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或植骨不融合发生.23例有脊髓损伤,8例恢复正常,10例有一级以上改善,5例无变化.[结论]对于MSF应根据其的稳定性、神经损伤及合并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立;杨双石;荆光泉;雷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监督下功能锻炼治疗Ⅲ度急性踝外侧副韧带损伤

    [目的]判断监督下功能锻炼在Ⅲ度急性踝扭伤功能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本院急诊就诊的Ⅲ度急性踝扭伤病人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恢复期均用功能疗法治疗.试验组在监督下进行;对照组在医生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在家功能锻炼;均治疗12周.伤后3个月、1年分别用POVACZP评分系统比较:总体效果,两组的治疗时间,对于主、客观不稳定,疼痛、肿胀、再扭伤发病率、用足的外侧缘行走、运动等恢复情况的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在用足的外侧缘行走和主观不稳定较对照组为优(P<0.05);伤后1年再扭伤发病率少于对照组(P<0.05),在客观不稳定性、疼痛、肿胀、恢复踝的运动能力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总体POVACZP评分比较,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监督下的功能锻炼可明显提高功能治疗Ⅲ度急性踝扭伤伤后3个月和1年的总体治疗效果.

    作者:叶恭水;张建中;丁宁;陈晓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并发症的探讨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主要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对1 066例(2 128眼)患者准分子激光手术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屈光度-1.50D~-11.00D,散光度-4.00D以内.[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偏中心、角膜瓣下异物残留、上皮脱落、结膜下出血;术后并发症有疼痛、角膜瓣皱褶、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屈光欠矫、屈光回退、眩光、视疲劳、干眼症.[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术中术后均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加强手术医师技能培训,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毛安真;王瑞平;鲁红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肿瘤直径小于3.0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PAG)的可行性.[方法]36例PAG随机分为三组,其中16例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A组),1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B组),8例行腮腺全切除术(C组),随访时间 3~5年.[结果]A组术后瘢痕和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发生及腮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B、C组,肿瘤的复发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是PAG临床治疗的理想术式.

    作者:黄端阳;尹婵;刘新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中不同缝合方法止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环形间断缝合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对35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病例分别采用环形间断缝合(A组,15例)和宫腔内8字缝合(B组,20例)对两组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手术时间和止血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及输血少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环形间断缝合止血法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止血效果可靠,是控制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华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Ⅱa~Ⅱb期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宫颈癌Ⅱa~Ⅱb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分别行注药完后40~50 s及90~180 s两期或三期扫描,并与手术分期对照.[结果]CT分期结果和手术判断结果一致者21例,占75%,不一致者7例,占25%,其中分期过低2例,占7.1%,分期过高5例,占17.9%.[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宫颈癌Ⅱa~Ⅱb分期的准确性,对宫颈癌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曹阳;易文中;陈结;李维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宫腔镜在协助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宫腔镜协助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和优势.[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26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并在宫腔镜下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萎缩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的敏感性高,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总符合率93.35%.萎缩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是本组患者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息肉是绝经前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送病理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对部分病人可达到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的作用.

    作者:唐嗣信;刘瑞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