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武
[目的]探讨宫腔镜协助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和优势.[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26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并在宫腔镜下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萎缩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的敏感性高,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总符合率93.35%.萎缩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是本组患者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息肉是绝经前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送病理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对部分病人可达到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的作用.
作者:唐嗣信;刘瑞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中感染及增殖的特性.[方法]将HSV-2接种于Vero细胞中培养和传代,制备电镜样品观察,于不同时间收获病毒液并测毒力,进行pH值、血清以及在Vero细胞传代、不同感染复数等不同培养条件的摸索.[结果]pH值、残留牛血清是HSV-2在Vero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佳收毒时间为36~72 h.在Vero细胞上培养病毒3~5代,病毒毒力较高.[结论]建立了HSV-2在Vero细胞上培养增殖的初步方法,为下一步建立HSV-2的潜伏与激发细胞模型打下基础.
作者:孙朝晖;石玉玲;冼江;王捷;杨慧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主要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对1 066例(2 128眼)患者准分子激光手术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屈光度-1.50D~-11.00D,散光度-4.00D以内.[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偏中心、角膜瓣下异物残留、上皮脱落、结膜下出血;术后并发症有疼痛、角膜瓣皱褶、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屈光欠矫、屈光回退、眩光、视疲劳、干眼症.[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术中术后均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加强手术医师技能培训,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毛安真;王瑞平;鲁红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老年糖尿病(DM)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诊断为2型DM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格列酮组(罗格列酮,4mg/d,n=23)与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750 mg/d,n=23),连续治疗12周.另选23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肱动脉基础内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ID),并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治疗前FPG、HbA1c、ET-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FPG、HbA1c、ET-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罗格列酮组治疗后NO水平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两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间肱动脉基础内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MD和EID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两组肱动脉基础内径较治疗前均无变化(P>0.05), FMD和EI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DM患者均存在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有较好的内皮细胞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付建芳;涂艳阳;姬秋和;张南雁;王莉;高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化成形技术制作个体化钛网进行颅骨修补,分析手术时间、术后塑形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2例病人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及皮下积液等,头颅外形对称,塑形满意.[结论]数字化三维钛网修复颅骨方便,快捷,塑形满意,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周彬;蒋宇钢;匡卫平;黄红星;李创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骨窗显微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1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骨窗显微手术组(n=70)和常规开颅手术组(n=42)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微骨窗显微手术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开颅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亦优于常规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微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准确可靠,患者预后好等优点,是高血压脑出血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茂武;傅建华;黄纯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喹硫平合并氯硝西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8例AD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服用常规剂量喹硫平组[(对照组,常规剂量100 mg/d基础上适当加大至150~275 mg/d)及常规剂量喹硫平合并服用氯硝西泮(0.5~3 mg/晚)组(观察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7.9%,观察组有效率为93.9%,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副作用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喹硫平合并氯硝西泮治疗AD伴精神障碍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
作者:徐燕;谭佩珍;张长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增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不同浓度FN刺激HFL1并观察不同浓度下细胞 ERK信号转导通路阻断剂PD98059对FN诱导HFL1增殖作用的影响;并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观察FN浓度为50 ng/mL时,PD98059对HFL1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FN对HFL1诱导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趋势,在50 ng/mL时作用显著;ERK抑制剂 PD98059可抑制FN诱导的HFL1细胞增殖.[结论]FN诱导HFL1的细胞增殖可以通过ERK信号转导途径实现.
作者:马跃文;柏广涛;张美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成像诊断胎儿严重出生缺陷的价值.[方法]筛查、登记本院2003~2007年严重出生缺陷病例,将产前超声诊断与产后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产前出生缺陷的超声成像与产后诊断符合率为82.96%,产前超声显像与产后诊断比较,符合率前五位的类型依次为:先天性腹水97.3%,腹壁畸形91%,神经畸形83.5%,脑积水78%,先天性心脏病70.5%.[结论]超声成像以诊断致死或致残的严重结构畸形为主,先天性腹水、腹壁畸形、先天性脑积水,产前产后超声显像符合率较高.
作者:瞿海霞;冯泽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及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人数逐年增长,护理人员在医疗保健机构中接触这类患者的几率势必增加[1].手术室护士因特殊的工作性质经常面临着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或被锐器刺伤的危险而成为高危人群.本文就手术室护士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原因及护士自身因素方面以及防护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林莉;蒋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8年1月,对42例45髋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Ficat Ⅲ、Ⅳ)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女29例,男13例,平均年龄47.4岁,单侧39例39髋,双侧3例6髋.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采用改良后外侧Gibson入路,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对于颈干角小于135°者,手术时适当增加至135°,大于135°则维持原有角度;采用X线检查和Harris功能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术前股骨颈干角平均134.1°,术后平均138.2°,其中术前颈干角小于135°的34髋,平均131.7°,术后平均137°;术前颈干角大于135°的12髋,平均140.9°,术后平均141.5°.股骨前倾角术前平均34.5°.术后X线显示髋臼外展角平均42°.双侧肢体长度差别术前平均2.1cm,术后平均0.5cm.平均随访14.4个月.Harri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2.6分,后一次随访功能评分为平均90.4分.随访期内无股骨颈骨折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伟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有效的护理及处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神经介入栓塞治疗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70例病人中58例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1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动脉瘤破裂再出血5例、脑血管痉挛4例、下肢血栓形成2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通过对其积极救治和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其中治愈8例,好转2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并及时抢救是保证栓塞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丽君;刘凤宇;何巧霞;官琼;陈东;胡新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研究[1-3]认为,早期适时空肠内营养(Enteral nutirion,EN)能够减少细菌移位和胰腺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院自2005年以来对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行EN,效果满意,现对EN治疗的护理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朝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VEGF-C、IGF-1R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4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VEGF-C及IGF-1R的表达.对其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表明:①VEGF-C、IGF-1R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6%、55.88%,均高于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20%和10%)(P<0.05,).②胰腺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者的VEGF-C、IGF-1R阳性表达(79.16%和70.8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为20%)(P<0.05),VEGF-C与IGF-1R在(UICC)Ⅲ、Ⅳ期中阳性表达要高于Ⅰ、Ⅱ期(P<0.05).③ VEGF-C表达与IGF-1R表达呈正相关(P<0.05).④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VEGF-C、IGF-1R表达阳性者的生存时间较阴性者短.[结论]胰腺癌组织中VEGF-C和IGF-1R表达增强且呈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推断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是有帮助的.
作者:肖君;孙维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患者血尿酸(BUA)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50人(A组),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两亚组;同时根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再分为两亚组.以非脑梗死病人50人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其BUA、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①A组年龄、TC、TG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BUA[(346.56± 99.16) μmol/L]明显高于B组[(324.71±69.20) μmol/L](P<0.05);②有高血压病史亚组和有糖尿病史亚组BUA,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A组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④BUA水平在<300 μmol/L和300~399 μmol/L两水平段时,A组与B组中患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而BUA在400~500 μmol/L和>500 μmol/L两水平段时,A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UA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孙韩祥;王模;毛宜虎;沈建英;李国忠;李正伟;张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测量从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接受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治疗34例(40个椎体)患者术前术后 X线侧位片的椎体高度、Cobb′s角度的改变情况和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随访患者胸腰背部疼痛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全部病例疼痛完全解除或者有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为 (7.5±1.3)分,术后第1天为 (1.7±1.1)分.椎体高度得到有效恢复:术前椎体前缘高度 (14.6±2.5) mm,中线高度 (13.5±2.4) mm;术后椎体前缘高度 (18.8±1.8) mm,中线高度 (18.2±2.5) mm.Cobb′s角度得到有效改善:手术前后单椎体后凸Cobb′s角分别为23.6°±4.4°、14.1°±4.1°.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重建脊柱稳定性,具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其长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陈大勇;吴罗根;黄庆华;胡凯;周文华;李照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并出血的急诊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3例CAVM并出血急诊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追踪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 ADL)分级.[结果]本组23例CAVM并出血急诊手术病人的血肿清除率较高,恢复率达56.52%.[结论]CAVM并出血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明确诊断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和佳治疗时机.
作者:段继新;袁贤瑞;罗湘颖;冯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 MS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例MSF患者的病例资料,按唐三元等提出的方法进行分类,对Multiple-level Spinal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按Asia标准26例平均随访18个月,均无神经症状加重、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或植骨不融合发生.23例有脊髓损伤,8例恢复正常,10例有一级以上改善,5例无变化.[结论]对于MSF应根据其的稳定性、神经损伤及合并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立;杨双石;荆光泉;雷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单纯的胬肉切除手术复发率高达89%[1].本院自2003年开始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护理上予以心理疏导和专科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祥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PCL)断裂对外侧副韧带(LCL)腓骨止点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新鲜尸体正常成人膝关节标本12侧作为PCL完整组,在200N载荷下,测试膝关节0°、30°、60°、90°外侧副韧带腓骨止点处应变,测试完毕后随机将标本造模成前外侧束(ALB)断裂组和后内侧束(PMB)断裂组,各6侧,在上述条件下测试,再将12侧标本的PCL中下1/3全部切断作为全断组进行测试.[结果] 膝0°位时,LCL腓骨止点各组均为压应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膝30°位时,各组均为压应变,PMB断裂组较完整组及全断组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膝60°位时,完整组和PMB断裂组为压应变,全断组和ALB断裂组为拉伸应力.全断组和ALB断裂组与完整组和PMB断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全断组和ALB断裂组及完整组和PMB断裂组,组间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膝90°位时,各组均为拉伸应变,全断组和ALB断裂组应变大于完整组和PMB断裂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但全断组和ALB断裂组及完整组和PMB断裂组,组间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0°、30°位时,PCL断裂对LCL腓骨止点生物力学无明显影响,膝60°、90°位时,PCL中PMB断裂对LCL腓骨止点生物力学无明显影响;膝60°、90°位时,PCL断裂或其中的ALB断裂时均对LCL腓骨止点生物力学产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周益昭;李康华;高曙光;雷光华;李鹏;章灿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