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患者PICC置管维护护理体会

郑贤玉;郑桂月;赵桂珍

关键词:门诊, PICC置管患者, 维护
摘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一些科室得到普遍应用,是一种从周围静脉置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 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很多患者化疗间歇均带管回家在当地门诊进行PICC置管的维护,我院从2014年至今在门诊为患者PICC维护243例,不仅减少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PICC导管的使用期,而且还保证了治疗顺利完成。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肺心病的辨证体会

    慢性肺心病主要是由于肺部疾病长期反复发作所引起的脉动脉高血,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后右心代偿不全,引起右心衰竭,缺氧代谢障碍的全身疾患。从临床来看,主要表现喘咳不能平卧,胸闷、气短、口唇紫绀,水肿,尿少,甚则昏迷并嗜睡、狂躁等症,为中年和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痰饮,喘咳,水肿,心悸范围。

    作者:王雨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LC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 EBN,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BN有效促进LC患者术后康复,改善心理健康。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预防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分为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后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比较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预防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发生优于对照组,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明显预防作用。

    作者:于文慧;徐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患者术后护理分析

    目的:针对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患者,讨论临床术后护理方法,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毁损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全肺切除手术治疗。将70例患者应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优质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患者,术后护理尤为重要,通过实施常规+优质术后护理的方法,可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质量。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将常规+优质护理推广应用,延长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患者的寿命。

    作者:刘静;惠立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胆囊炎根治术中配合品管圈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炎根治术中应用品管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实施腹腔镜下胆囊炎根治术的患者33例,其护理人员12名为研究对象,给予护理人员品管圈相关知识的学习,观察和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素质。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率为91.67%,明显优于品管圈活动前的66.67%(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工作热情、管理能力及执行力的评分,明显优于品管圈活动后(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炎根治术中应用品管圈,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工作热情、管理能力及执行力,提高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路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剖宫产窒息新生儿复苏

    目的:探究剖宫产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30例剖宫产窒息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BCDE复苏方案进行复苏,给予快速正确评估、呼吸道清理、辅助呼吸、胸外按压、静脉给药等抢救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30例剖宫产窒息新生儿都成功复苏。16例婴儿正压人工呼吸后可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后,2-5分钟内3例婴儿恢复自主呼吸,口唇、皮肤逐渐变红,心率在每分钟120次以上,Apgar评分达到8-9分。11例婴儿经过5-11分钟的复苏抢救,Apgar评分达到8-10分,成功复苏。结论:快速正确评估、呼吸道清理、辅助呼吸、胸外按压、静脉给药等抢救措施应用于复苏剖宫产窒息的新生儿,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应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研究两种教学模式结合在检验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以讲义教材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结合应用在检验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校2012级检验核医学专业本科班6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13及检验核医学科本科班71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讲义教材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以讲义教材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结合应用进行教学。观察并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综合考核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检验核医学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与以讲义教材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钱爱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2例子宫内膜癌绝经前后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32例子宫内膜癌绝经前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32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n=14)和绝经后组(n=18)。根据术中情况和病理诊断判断患者的病理特征,包括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情况,采用免疫组化试剂盒检测 ER、PR、p16、p53的表达情况。结果:绝经前患者的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均低于绝经后患者,发生脉管转移明显少于绝经后患者,绝经前患者的ER、PR、p53、p16的阳性率均高于绝经后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绝经前后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肿瘤分级和分期较低、肌层浸润和脉管浸润深度较浅且抑癌基因表达较高。

    作者:玄科;宗爱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六分钟步行试验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六分钟步行法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金杨社区自愿参与研究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33例正常对照组。对入选病例的6分钟步行距离(6MWT)、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射血分数(EF)、生活质量评分(LHFQ)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正常对照组与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6MWT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F=34.38,P<0.01)。NYHA II级与III级之间的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6MWT与NYHA、LHFQ相关性高于与EF值的相关性,而且随着患者心功能恶化6MWT与LHFQ之间的相关性更加显著。结论:6分钟步行法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的评估心功能的客观检测方法,联合其他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可提高社区医生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准确性。值得在社区推广。

    作者:潘桂俊;唐慧芸;陆萍;陈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柳氨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22%(37/4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奥美拉唑用于治疗患者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且用药安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凤兰;李继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与相关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进行研究,作为研究组,同期接诊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总结分析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对两组对象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可知,父母任何一方有哮喘史、母亲孕期使用过致敏药、过敏体质、被动吸烟史、感染、气候变化、长期居住空调房间及刺激性气体属于危险因素,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又以过敏体质、父母哮喘史为严重。结论:支气管哮喘属于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遗传因素与体质因素属于为主要的因素,需充分做好健康宣教,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孟祥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高热惊厥应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析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7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体温下降时间以及惊厥好转时间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复方小儿退热栓对小儿高热惊厥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还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贾传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品管圈活动对肝性脑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肝性脑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取120例肝性脑病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60例肝性脑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的60例肝性脑病患者则进行品管圈活动。将观察组和对照组肝性脑病患者在非计划性拔管效果进行比较,并同时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管理办法后,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概率少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肝性脑病非计划拔管具有重要影响,非计划拔管率显著减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唐述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三甲医院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及人格特征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影响青年护士护士沟通能力的因素,为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护士沟通能力及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某省级三甲医院护士,使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护士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共调查462人,其中护士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148.3±11.3)分;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和职称的护士沟通能力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护患沟通培训是否足够与护患沟通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现正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护患沟通培训是否足够、E问卷(外倾性)、N问卷(神经质)和 P问卷(精神质)是护士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在注重护士沟通能力培训的同时也应注意其人格特征的培养,以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朱娟娟;何银银;吴丹;吴德全;任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改良压疮预防干预措施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压疮预防干预措施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213例在神经外科住院的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225例在神经外科住院的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压疮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对常规的压疮预防干预措施进行了部分改良。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各期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25例患者中8例发生压疮,压疮总发生率3.56%,Ⅱ期以上压疮的发生率0.44%;对照组232例患者中22例发生压疮,压疮总发生率10.33%,Ⅱ期以上压疮的发生率3.76%。观察组压疮的发生率及较为严重Ⅱ期以上压疮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取改良预防压疮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作者:林丽美;蒋云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运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72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患者使用干扰素栓进行治疗,实验组36例患者使用保妇康栓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宫颈炎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86.11%)显著高于对照组(69.44%),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63.89%)和对照组(66.67%)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秦志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灸盒配合中药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目的::深入分析灸盒配合中药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中药治疗,观察组行灸盒配合中药治疗,两组患者均行对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系统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灸盒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并配合相应的对症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从瑞霞;高茜;刘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啶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进行研究,A组给予右美托咪啶0.8μg/㎏注射;B组给予右美托咪啶0.4μg/㎏注射;C组给予20ml生理盐水注射。结果:与同组T0时段相比较P<0.05,与同组T1时段相比较P<0.05,与同时段C组相比较P<0.05,与同时段A组相比较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够影响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血流动力学,且在0.4μg/㎏左右时影响小,但效果镇静佳,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时期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哈萨克族孕妇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孕产妇其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05例哈萨克族孕产妇其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产妇,采用健康宣教,加强护理干预的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护理干预前后孕妇缺铁性贫血程度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收到满意效果。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注意孕期营养,及时补充铁剂;并对妊娠期各个阶段实施全方位的健康宣教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孕产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减少母婴并发症,确保母婴健康。

    作者:尉晓兰;任凤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麻疹合并肺炎患儿共86例。给予所有患儿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患儿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相比护理前,护理后所有患儿的发热、皮疹、肺部哮鸣音以及肺部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郑必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