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应锋
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治疗的16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双盲法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均82例患者。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微波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利普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0%。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使用利普刀进行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可推广。
作者:王博;陈荣;冯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隐性失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0例(20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0)及对照组(n=1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隐性失血、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止血带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围术期隐性失血,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匡苏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应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皮肤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7年5月~2012年3月张家港市妙桥医院100例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改进了传统缝合方式,用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结果: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疼痛轻、切口感染率低、外表美观、经济方便。结论: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忠良;吴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医学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现代的女性,她们对于生活的品质追求的越来越高,也就使得微创这种手术方式慢慢被大家所熟知,因为微创具有切口小,不留疤痕,恢复较快等特点,因此它被妇科手术作为首选,本文我们将针对微创手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做出探讨。
作者:孙晓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士长如何防范及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对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具体措施进行落实结果:切实为病人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结论:护士长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吴春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发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卡维地洛相较美托洛尔,疗效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范振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其中40例手术过程中采用的全身麻醉,为全身麻醉组;另外40例应用的硬膜外麻醉,为硬膜外麻醉组,对全身麻醉患者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几种药物实施麻醉;对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应用罗哌卡因、阿托品、麻黄碱几种药物实施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心率、动脉压、认知功能等参数。结果:实施麻醉24小时之后,全身麻醉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监测量表评分为:(27.1?0.8)分;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监测量表评分为(29.5?0.6)分,两组患者麻醉24小时后的精神状况检测量表评分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心率、动脉压等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麻醉24小时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要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喻泽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理念,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理念,对2组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有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947,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理念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秦洪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某社区88例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病情的显著转好率、用药依从性等的改善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显著转好率、用药依从性社会参与率均得到有效提高,稳定期患者的数量有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可促进疾病防治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邓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食品理化检验指于实验室内通过物理与化学手段,借助专业测量工具及设备,对食品营养、安全与卫生实施常规进行检验,其中包括动物、植物性食品,以及调味品与食品添加剂等。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进行控制,是为提升食品检验其准确度,提高食品安全性,本文就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对策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提供一些建议。
作者:夏小平;占波;胡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探讨临床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回顾性分析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通过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为临床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防止斑块脱落,避免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作者:桑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30例剖宫产窒息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BCDE复苏方案进行复苏,给予快速正确评估、呼吸道清理、辅助呼吸、胸外按压、静脉给药等抢救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30例剖宫产窒息新生儿都成功复苏。16例婴儿正压人工呼吸后可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后,2-5分钟内3例婴儿恢复自主呼吸,口唇、皮肤逐渐变红,心率在每分钟120次以上,Apgar评分达到8-9分。11例婴儿经过5-11分钟的复苏抢救,Apgar评分达到8-10分,成功复苏。结论:快速正确评估、呼吸道清理、辅助呼吸、胸外按压、静脉给药等抢救措施应用于复苏剖宫产窒息的新生儿,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应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结肠癌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率、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降低患者住院开支,提高患者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张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在2007年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5%,而在2013年9月,中国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1%,女性患病率为11.0%),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上升至50.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52.1%,女性患病率为48.1%)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已成为糖尿病大国,也是糖尿病肾脏病大国,而且由于失诊、误诊、迁延不愈等原因导致肾功能衰竭而透析比例还在快速地增长,我们作为临床医生,应当了引起重视。
作者:张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吉妮节育器与T型节育器的避孕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站收治的放置节育器的妇女24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吉妮组和T型组,每组122例,分别放置吉妮节育器以及T型节育器。对全部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放置成功率、移位率、脱落率、带器妊娠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后,吉妮组放置成功率为95.90%(117/122),明显高于T型组的77.05%(94/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妮组放置失败率为4.10%(5/122),明显低于T型组的22.95%(28/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0%(15/122),明显低于T型组的36.89%(4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型节育器比较,吉妮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好,放置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应用。
作者:袁金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干预对Ⅱ型糖尿病(TZ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140例 TZDM 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多层次的指导与护理半年。结果:干预后患者非依从性的多项原因改进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或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TZDM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吴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标准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入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对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80例H.pylori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给予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C组:在A组三联疗程结束后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疗程都是2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 H.pylori。结果:A..B.C 组H.pylori根除率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67.8%84.2%83.9%,按意向性(ITT)分析分别为:63.3%80.0%78.3%, B组及C组的PP根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PP及ITT根除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7%和10.7%vs 30.4%,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对药物耐受程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三联疗法加入益生菌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降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康东;马岚;董琳;冶正财;郭锐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老年痴呆症、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以及神志不清的危重症病人,这些患者经常在无意识情况下将身上各种治疗用的管子拔除,若拔掉的是输液管、吸氧管,还无大碍,但如果是胃管、静脉置管、脑部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一旦被拔掉,则性命交关。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实用新型的固定手套,既有利于实现不同的治疗用途,又可以较好地规避了患者意外拔管造成的风险,同时可以减轻患者家属及陪护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作者:叶凤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特征。方法:对收治28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从今年l月至11月,有二十八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仅1例出血3500mL,行子宫切除,其余均保留子宫,捆扎子宫动静脉,缝子宫切口顶端,子宫动脉及卵巢动脉的结扎,宫腔修复整形,宫颈环扎术。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对母婴安全能构成严重威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为降低凶险型前置胎盘和剖宫产出现率关键,应当加强孕期保健和监测工作,针对产后出血做好抢救准备能够尽量确保母婴生命的安全。
作者:蒋艳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血清锌含量变化及补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锌治疗,观察两组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止泻时间。结果:观察组腹泻患儿的总有效率(90.00%)、止泻时间(1.13±0.34)d 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泻患儿的血清锌含量明显的降低,补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病程。
作者:姜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