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生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康东;马岚;董琳;冶正财;郭锐芳

关键词: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 根除率
摘要:目的::探讨在标准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入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对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80例H.pylori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给予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C组:在A组三联疗程结束后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疗程都是2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 H.pylori。结果:A..B.C 组H.pylori根除率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67.8%84.2%83.9%,按意向性(ITT)分析分别为:63.3%80.0%78.3%, B组及C组的PP根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PP及ITT根除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7%和10.7%vs 30.4%,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对药物耐受程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三联疗法加入益生菌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降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R诊断在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中的意义观察

    目的::分析MR诊断在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中的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50例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患者均采取CT检查以及 MR 诊断,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T 诊断的准确率为72.00%,MR 诊断的准确率为90.00%,经比较可知,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患者采取MR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袁增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救治疗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危象患者急诊抢救和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急诊科的106例高血压危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必要的急救和治疗措施,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急救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3%,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及时的急救措施可有效的减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绍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对急性重度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体会

    目的:分析对于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4例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将4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实验组22例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昏迷指数,利于预后。

    作者:张金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穿刺术后腹水外渗的几种护理方式

    目的:探讨一种更加合适的腹腔穿刺术后护理方式。方法:选取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纱布覆盖组、3M 透明敷料组、青霉素瓶盖组、安普贴弹力绷带组,每组各20例。观察各组患者腹腔穿刺术后穿刺点渗漏液情况。结果:与常规纱布覆盖组相比,3M透明敷料组、青霉素瓶盖组、安普贴弹力绷带组患者渗漏液情况均明显减少,其中青霉素瓶盖组患者渗漏液情况减少为明显。结论:青霉素瓶盖法对腹腔穿刺术后腹水外渗情况的预防为有效。

    作者:李贝贝;常晋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与相关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进行研究,作为研究组,同期接诊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总结分析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对两组对象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可知,父母任何一方有哮喘史、母亲孕期使用过致敏药、过敏体质、被动吸烟史、感染、气候变化、长期居住空调房间及刺激性气体属于危险因素,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又以过敏体质、父母哮喘史为严重。结论:支气管哮喘属于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遗传因素与体质因素属于为主要的因素,需充分做好健康宣教,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孟祥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凶险型前置胎盘28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索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特征。方法:对收治28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从今年l月至11月,有二十八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仅1例出血3500mL,行子宫切除,其余均保留子宫,捆扎子宫动静脉,缝子宫切口顶端,子宫动脉及卵巢动脉的结扎,宫腔修复整形,宫颈环扎术。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对母婴安全能构成严重威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为降低凶险型前置胎盘和剖宫产出现率关键,应当加强孕期保健和监测工作,针对产后出血做好抢救准备能够尽量确保母婴生命的安全。

    作者:蒋艳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肺炎喘嗽治疗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肺为喘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儿科2013年6月~2015年2月接诊的86例肺炎喘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中医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护理路径表格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患儿短,住院费用明显较对照组少,护理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规范临床护理行为,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杨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钟祥市2014年居民自杀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钟祥市居民自杀流行特征,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自杀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钟祥市2014年居民自杀死亡病例资料。结果:钟祥市2014年居民自杀死亡率为18.77/10万,为伤害死因顺位的第一位,其中男性死亡率为16.86/10万,女性为20.71/10万,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差异(X2=2.09 P>0.05);结论:自杀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为题,应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建立专门的机构,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等干预和预防措施已可不容放缓。

    作者:刘秀立;霍军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彩超在颈动脉血管斑块中的鉴别诊断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探讨临床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回顾性分析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通过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为临床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防止斑块脱落,避免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作者:桑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层次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的评估与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不同层次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进一步加强重症护理质量管理。方法:选取科室内10名护理人员未研究对象,分别对其重症护理思维能力进行评估,深入分析不同层次护士重症护理的思维能力。结果:不同职称和学历的护士其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通过对不同层次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的评估,有助于提高重症护理质量并推进护理分级管理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史四季;王素枝;刘秀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68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护理效果,探讨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异位妊娠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我院自2012年到2014年收治的符合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条件的68例患者,采用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连续5日用药保守治疗。结果:治愈66例,占97%,所有病人用药一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约是9±3天;血HCG恢复正常时间约是14±3天;B超包块消失时间约120±20天。结论: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高效、安全。在保守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熊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病变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消化道病变患者中的诊断意义,特别是为空、回肠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81例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末发现病灶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等症状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1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12例发现小肠病变,胶囊内镜检查中末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是无创性,可视性检查,小肠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图雅;刘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高热惊厥应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析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7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体温下降时间以及惊厥好转时间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复方小儿退热栓对小儿高热惊厥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还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贾传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观察机械震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机械震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震动排痰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机械震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更能有效缩短患儿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能极大程度的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方元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改良压疮预防干预措施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压疮预防干预措施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213例在神经外科住院的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225例在神经外科住院的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压疮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对常规的压疮预防干预措施进行了部分改良。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各期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25例患者中8例发生压疮,压疮总发生率3.56%,Ⅱ期以上压疮的发生率0.44%;对照组232例患者中22例发生压疮,压疮总发生率10.33%,Ⅱ期以上压疮的发生率3.76%。观察组压疮的发生率及较为严重Ⅱ期以上压疮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取改良预防压疮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作者:林丽美;蒋云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住院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住院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护理措施,探讨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住院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包括隔离护理、卫生健康、心理护理及和并发症护理等。结果: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轮状病毒感染率,通过实验数据明显显示采用综合护理的实验组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率(3%)明显比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院内轮状病毒肠炎的感染率。

    作者:张银花;胡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7例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浅析

    目的:浅析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7,采用西药治疗)和治疗组(n=37,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ALT、AST、Tbil 相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

    作者:赵翠巧;曹广民;李艳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层流手术室护士控制院感执行力的现状及对策

    目的:分析层流手术室护士控制院感执行力的现状及对策。方法:监测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手术室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对统计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两者2012至2014年术后切口感染率逐年下降,下降的幅度显著(P<0.05)。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两者2012至2014年手术切口感染共发生93例,总发生率为0.41%,其中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32%和0.50%,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有效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是加强手术物品的消毒隔离,保持层流手术室的整体洁净度,完善其管理措施。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心理负担的干预探讨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心理负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利用所收治的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采用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心理负担的临床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极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影响肠造口术后病人学习造口护理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后病人学习造口护理需求特点,分析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对53例登记在案可随访造口患者,进行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引导患者说出护理需求,进行聚类分析,归纳需求维度,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生活习惯适应70例次、自我护理造口28例次、问题应对98例次、社交36例次、情绪53例次、社会支持27例次;女性情绪相关需求例次率高于男性,造口时间<1年者生活习惯适应、自我护理造口、问题应对需求例次率高于造口时间≥1年者,结肠造口问题应对、情绪护理需求例次率高于回肠造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生活习惯适应、自我护理造口护理学习需求属普通技术性需求,不受性别、造口部位影响,而问题应对、情绪护理、社交开始增多;这与原发病性质、造口需求有关;应建立系统性的自我护理群共享,针对不同人群,做好针对性指导工作,有预见性制定、落实指导计划,化被动为主动。

    作者:徐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