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肠造口术后病人学习造口护理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徐婧

关键词:肠造口, 造口护理, 因素分析, 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后病人学习造口护理需求特点,分析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对53例登记在案可随访造口患者,进行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引导患者说出护理需求,进行聚类分析,归纳需求维度,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生活习惯适应70例次、自我护理造口28例次、问题应对98例次、社交36例次、情绪53例次、社会支持27例次;女性情绪相关需求例次率高于男性,造口时间<1年者生活习惯适应、自我护理造口、问题应对需求例次率高于造口时间≥1年者,结肠造口问题应对、情绪护理需求例次率高于回肠造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生活习惯适应、自我护理造口护理学习需求属普通技术性需求,不受性别、造口部位影响,而问题应对、情绪护理、社交开始增多;这与原发病性质、造口需求有关;应建立系统性的自我护理群共享,针对不同人群,做好针对性指导工作,有预见性制定、落实指导计划,化被动为主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溶血样本生化检验结果的作用及优化措施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样本生化检验结果的作用及优化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生化检验的新生儿60例,全部患儿均根据常规方法采集血液标本2管,分别作为未溶血标本和溶血标本,对两组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标本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组新生儿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尿酸、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溶血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则显著高于未溶血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标本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临床医务人员应加以关注和重视,在溶血样本生化检验中应给药有效的优化措施,让溶血现象的发生有效降低。

    作者:王静华;仲昭睿;黄靖媛;张丽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观察选择丹红注射液完成治疗后对自身血管内皮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20例,B2组(对照组60例):西医常规治疗方法;B1组(观察组60例):西医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合并症患者完成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MSSS评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合并症患者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显著高于B2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P<0.05);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选择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改善,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提高,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凸显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庆东;张翠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钟祥市2014年居民自杀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钟祥市居民自杀流行特征,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自杀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钟祥市2014年居民自杀死亡病例资料。结果:钟祥市2014年居民自杀死亡率为18.77/10万,为伤害死因顺位的第一位,其中男性死亡率为16.86/10万,女性为20.71/10万,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差异(X2=2.09 P>0.05);结论:自杀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为题,应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建立专门的机构,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等干预和预防措施已可不容放缓。

    作者:刘秀立;霍军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给予对照组头孢他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6.00%>76.00%);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皮疹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4.00%<8.00%;2.00%<6.00%;6.00%<14.00%)。两组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明显,可加快患者疾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银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7例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浅析

    目的:浅析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7,采用西药治疗)和治疗组(n=37,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ALT、AST、Tbil 相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

    作者:赵翠巧;曹广民;李艳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慢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慢性胃溃疡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慢性胃溃疡患者共115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3例对照组和62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针对性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P均<0.05。结论:在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广芹;代振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严重脓毒症24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评估低分子肝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02月至2014年02月我院ICU住院的24例诊断为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12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12例。对照组早期用广谱抗生素,补充循环血容量,抑酸保护胃黏膜,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器官支持与保护,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皮下注射,q12h,疗程7d,如有明显出血倾向、低凝状态或患者死亡,立即停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DP)、乳酸、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和28d病死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PT、APPT、FDP及D-二聚体差异无显著性(р>0.05);乳酸和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р<0.05);患者DIC发生率、MODS发生率与28d病死率差异具有显著性(р<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和血液高凝状态,临床应用安全,其应用价值需要继续观察研究。

    作者:咸其宏;孙修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病变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消化道病变患者中的诊断意义,特别是为空、回肠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81例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末发现病灶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等症状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1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12例发现小肠病变,胶囊内镜检查中末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是无创性,可视性检查,小肠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图雅;刘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我院药物咨询情况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咨询情况,总结咨询内容,以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药物咨询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咨询者身份主要为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等;咨询的主要内容是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药物作用与用途及相互作用等。结论:药物咨询是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药师专业水平,促进合理用药,有利于开展全面优质服务。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对策及效果

    食品理化检验指于实验室内通过物理与化学手段,借助专业测量工具及设备,对食品营养、安全与卫生实施常规进行检验,其中包括动物、植物性食品,以及调味品与食品添加剂等。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进行控制,是为提升食品检验其准确度,提高食品安全性,本文就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对策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提供一些建议。

    作者:夏小平;占波;胡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内窥镜手术在FRS外科治疗中的地位

    鼻内镜检查在 FRS 的诊断、术后和药物治疗随诊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清楚、明确地显示疾病的现状以及治疗、失败和疾病复发。但对内镜鼻窦手术在 FRS 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英国著名鼻内镜外科医师Lund曾作如下叙述:作为一个治疗阶段,内镜鼻窦手术在 FBAFRS 和部分选择性的 CIFRS的外科治疗中值得大力推荐。然而,当病变的范围使得鼻内镜技术不能成为好的治疗手段时,应该随时意识到术者自身的局限性。Lund 的意见对于指导是否选择内镜鼻窦手术极为重要。

    作者:郑国胜;禹桂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救治疗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危象患者急诊抢救和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急诊科的106例高血压危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必要的急救和治疗措施,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急救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3%,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及时的急救措施可有效的减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绍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胆囊炎根治术中配合品管圈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炎根治术中应用品管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实施腹腔镜下胆囊炎根治术的患者33例,其护理人员12名为研究对象,给予护理人员品管圈相关知识的学习,观察和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素质。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率为91.67%,明显优于品管圈活动前的66.67%(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工作热情、管理能力及执行力的评分,明显优于品管圈活动后(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炎根治术中应用品管圈,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工作热情、管理能力及执行力,提高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路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院在2011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产后不同程度出血的高龄初产妇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其单一危险因素以及独立风险因素。结果:35例产后出血的高龄初产妇出血量在500ml~1000ml者25(71.43)例,≥1000ml者10(28.57)例。造成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单一危险因素分别为:流产史10(28.57)例、高血压8(22.86)例、前置胎盘6(17.14)例、巨大儿3(8.57)例、子宫收缩乏力3(8.57)例、软产道裂伤3(8.57)例、凝血功能障碍2(5.71)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为其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前置胎盘和子宫收缩乏力为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危险因素的重视,做好产前预防工作。

    作者:刘唐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清前白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在儿童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儿72例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非感染性疾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A和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的PA值低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CRP值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 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5.00%。CRP 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83.75%。细菌感染组经抗生素治疗后,P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检测可以用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动态变化可用于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用药指导。

    作者:龚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组织学评价

    目的:观察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后术后组织学疗效。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对10例结肠癌患者行术前结肠动脉选择性灌注化疗,并与非术前10例结肠癌化疗病人术后标本行组织学对比研究。依据化疗组织学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术后组织学差异。应用t检验对两组差异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前动脉灌注化疗10例病人肿瘤组织学疗效0级1,1级,4例,2级4例,3级1例,全组总有效率90%,本组7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有效率为71%(5/7),对照组肿瘤血管周围无组织坏死。TNM分期与组织学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本组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有明显组织学疗效,并能有效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作者:唐建伟;纪昌学;姚君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12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2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治疗6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1.6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发生1例便秘,2例失眠,1例头晕头疼,临床不良反应6.66%,对照组患者临床发生3例便秘,2例视物模糊,4例失眠,1例头晕头疼,临床不良反应16.67%,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理想,不良反应率低,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唐德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联合应用多索茶碱和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仅应用多索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喘息以及胸闷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取得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俊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子宫穿孔的发生原因诊断处理和预防方法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子宫穿孔的发生原因诊断处理和预防方法;方法:我院于2010年~2015年1月共行宫腔镜电切术2015例次,术中给予腹腔镜或(和)B超监护,术前1晚在阴道后穹窿放置200μg米索前列醇或者放置宫颈扩张棒,根据具体的手术目的和指征来进行手术操作;结果:手术共有11例患者发生子宫穿孔,子宫穿孔发生率为0.55%,放置器械引起的6例(其中扩宫时穿孔4例,置镜时穿孔2例),电切电极导致的穿孔5例。11例子宫穿孔患者均为术中发现,其中腹腔镜监护发现子宫穿孔3例,B超监护发现子宫穿孔4例,宫腔镜先于B超监护发现子宫穿孔3例,患者先发生临床症状,之后经过B超检查发现子宫穿孔1例。完全子宫穿孔患者8例,子宫不全穿孔3例。宫腔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和宫腔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并没有发生子宫穿孔;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发生子宫穿孔3例,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发生子宫穿孔1例,宫腔镜子宫粘连切除术发生子宫穿孔4例,宫腔镜宫腔异物取出术发生子宫穿孔3例。结论:在宫腔镜电切术的操作中,应该对扩宫进行有效控制,并在直视下进行置镜;手术类型和临床术者的经验会直接影响子宫穿孔的发生。术中给予腹腔镜、B超监护能有效预防子宫穿孔,然而却不能对子宫穿孔进行完全防止。

    作者:杨淑敏;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74.5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作者:曹晓娜;高卿;杨豪宁;周树玲;姜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