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花;胡静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心律失常疗效及心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后,心律失常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得到提升。
作者:宗爱芬;玄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比索洛尔对于改善心功能及预后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9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35例观察组与34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加比索洛尔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半年,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并将患者相关的左心室结构以及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58.8%,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LVEDd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LVEF均比治疗之前有了显著的上升(P<0.05),两组患者的FS以及心血排量均有一定的上升,但两组患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比索洛尔能够有效的改善其心功能,进一步减缓心率,若患者长期服用比索洛尔,则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立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120例子宫腺肌病通过超声检查,完全符合诊断的是114例,6例误诊为子宫其他疾病。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王志榕;郑继伟;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理中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前往血站献血的800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的范畴中,所有对象均接受针对性的护理管理;以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800例样本作为对照,未接受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血液报废率和满意度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采血过程中应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乌梅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寒热错杂型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乌梅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0%,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乌梅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热错杂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万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占30%以上,近来研究发现,多数PCI术后患者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与非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进展相关,且目前针对非罪犯血管的治疗策略尚无统一指南。本文就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非罪犯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王亚敏;李东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院在2011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产后不同程度出血的高龄初产妇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其单一危险因素以及独立风险因素。结果:35例产后出血的高龄初产妇出血量在500ml~1000ml者25(71.43)例,≥1000ml者10(28.57)例。造成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单一危险因素分别为:流产史10(28.57)例、高血压8(22.86)例、前置胎盘6(17.14)例、巨大儿3(8.57)例、子宫收缩乏力3(8.57)例、软产道裂伤3(8.57)例、凝血功能障碍2(5.71)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为其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前置胎盘和子宫收缩乏力为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危险因素的重视,做好产前预防工作。
作者:刘唐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百合中主要含有磷脂、生物碱、皂苷及多糖,另外还含有一些淀粉、氨基酸和无机元素。百合味甘、性微寒、归肺、心经。有润肺、祛痰、止咳、健胃、安心定神的功效,尤其对肺结核、气管炎的滋养、缓解作用甚佳。
作者:阿如娜;罗兴平;聂敏;古培丽;郭文杰;杨永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后术后组织学疗效。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对10例结肠癌患者行术前结肠动脉选择性灌注化疗,并与非术前10例结肠癌化疗病人术后标本行组织学对比研究。依据化疗组织学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术后组织学差异。应用t检验对两组差异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前动脉灌注化疗10例病人肿瘤组织学疗效0级1,1级,4例,2级4例,3级1例,全组总有效率90%,本组7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有效率为71%(5/7),对照组肿瘤血管周围无组织坏死。TNM分期与组织学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本组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有明显组织学疗效,并能有效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作者:唐建伟;纪昌学;姚君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支气管镜检查是利用支气管镜经口腔、咽喉到气管、支气管,直接诊断和治疗气管和支气管疾病的一种诊疗技术。需要轻柔操作,粗暴可致声带或声门水肿,气管壁受损,甚至发生气胸,并发症的发生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患者对支气管镜检查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常常伴有抵触情绪,导致检查过程中依从性差,导致检查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术后的良好沟通及配合是保障支气管镜检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2010年1月卫生部正式启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全程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有效的改善了检查流程,提高患者对支气管镜检查的依从性,进而减少检查对患者心理及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作者:张淼;邰贵刚;孙璐;王泽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结肠癌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率、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降低患者住院开支,提高患者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张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效果,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开始抗病毒治疗出现不同不良反应的36名患者按照治疗号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8例,在同样的医疗环境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联合给予积极心理支持,转介同伴支持,家庭随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各种药物反应,提高依从性。
作者:吴革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四种含抑菌涂层导尿管与普通硅胶导尿管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抑菌效果比较与分析。方法:1、将各导尿管节段置于两种含一定浓度致病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溶液的试管中进行连续恒温细菌培养,逐日观察和采集从当天到28天的溶液变化。2、提取原始态导尿管上的有效抑菌物质测定含量并进行“等同抑菌效果”的平板试验。结果:普通硅胶导尿管无抑菌效果,四种含抑菌涂层导尿管初始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菌种不同也有差异,延长时日则之间差异明显,三日后则仅存一种管有抑菌效果,并保持到28天。结论:1、普通硅胶导尿管不具有抑菌效果;2、四种主流含抑菌涂层导尿管有三种在三天内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三天后只有AM导尿管抑菌效果较明显,且能达到28天。
作者:周克东;冯凤钜;李忠泽;高芹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到我院进行脑出血治疗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对护理效果总体满意率为83.3%,研究组对护理效果的总体满意率为96.7%;对照组的日常生活功能得分为(82.3±2.6)分,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93.8±2.7)分;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要由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杨秋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针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处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依据,使急性酒精中毒的清酒效果得到提高。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具体急救处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102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经过相应的急救措施治疗后,均已恢复意识,其恢复时间在5~10h内不等,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后100例患者均已健康出院,其余2例患者因为合并其他疾病入住相应科室进行积极治疗。结论:针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采用急救处理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使患者的中毒症状得到有效并且迅速的缓解,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毛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老年痴呆症、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以及神志不清的危重症病人,这些患者经常在无意识情况下将身上各种治疗用的管子拔除,若拔掉的是输液管、吸氧管,还无大碍,但如果是胃管、静脉置管、脑部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一旦被拔掉,则性命交关。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实用新型的固定手套,既有利于实现不同的治疗用途,又可以较好地规避了患者意外拔管造成的风险,同时可以减轻患者家属及陪护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作者:叶凤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云南省云县2014年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提供的云县2014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统计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结果: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78.90/10万、21.10/10万,未发现甲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和风疹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云县法定传染病疫情不容乐观,尤其是梅毒和风疹,应当加强监测和防控力度。
作者:宋科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探讨临床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回顾性分析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颈动脉血管不稳定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通过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为临床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防止斑块脱落,避免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作者:桑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麻疹合并肺炎患儿共86例。给予所有患儿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患儿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相比护理前,护理后所有患儿的发热、皮疹、肺部哮鸣音以及肺部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郑必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后病人学习造口护理需求特点,分析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对53例登记在案可随访造口患者,进行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引导患者说出护理需求,进行聚类分析,归纳需求维度,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生活习惯适应70例次、自我护理造口28例次、问题应对98例次、社交36例次、情绪53例次、社会支持27例次;女性情绪相关需求例次率高于男性,造口时间<1年者生活习惯适应、自我护理造口、问题应对需求例次率高于造口时间≥1年者,结肠造口问题应对、情绪护理需求例次率高于回肠造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生活习惯适应、自我护理造口护理学习需求属普通技术性需求,不受性别、造口部位影响,而问题应对、情绪护理、社交开始增多;这与原发病性质、造口需求有关;应建立系统性的自我护理群共享,针对不同人群,做好针对性指导工作,有预见性制定、落实指导计划,化被动为主动。
作者:徐婧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