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敏感成像对脑外伤微出血的诊断价值

王美娟;邵宝富;王超;陈桂兵

关键词:磁敏感成像, 脑外伤, 微出血,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磁敏感成像(SWI)对脑外伤微出血(CMB)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脑外伤精神伤残鉴定患者行常规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T1加权成像(T1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及SWI序列扫描,将常规序列CMB的检出率与SWI序列比较.结果:SWI序列对颅内微小出血检出45例,检出率达80.36%.常规 T2WI、T2FLAIR、T1WI 和 DWI 序列分别检出28例 (50.00%)、28例 (50.00%)、28例 (50.00%)、31例(55.36%)颅内微小出血灶.SWI序列对颅内微小出血的检出率(80.36%)高于常规序列(50.00%、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I序列对颅内微小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序列,对临床诊断及脑外伤所致精神伤残鉴定具有较大价值.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AF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年我院收治的37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予以AF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经X线测量Cobb角及椎体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价,其中1例A级无变化,B~D级的37例患者均提高1~3级,全组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38例患者术后的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得以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F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脊髓损伤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有利于脊柱序列的恢复及稳定性重建,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作者:农奔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方法:抽取我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结合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结合使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苏醒情况.结果:在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时和拔管后,观察组患者SBP、DBP、HR水平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出现寒战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490;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结合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减少患者的病痛,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在临床进行推广的可行性高.

    作者:周宁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C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分析我院CCU心脏骤停实施心肺复苏的84例患者资料,复苏成功者纳入研究组,未复苏者纳入常规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心脏骤停时间<3min内实施复苏抢救的成功率较高;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因素;肾上腺素用量越高,复苏成功率就越大;对心脏骤停患者予以机械通气,抢救成功率要明显优于未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结论:心律失常、肾上腺素剂量、心脏骤停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是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相关因素,需高度重视.

    作者:刘喆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探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随机分配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片的基础上进行红花黄色素的注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树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有创通气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试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飞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抽屉式海绵床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抽屉式海绵床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用于深度褥疮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深度褥疮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一使用VSD,观察组采用抽屉式海绵床与VSD,对其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持续治疗1个月后,对40例症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常规治疗前后症状差异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主要症状为淤血、红斑、水泡、充血、水肿、感染、组织坏死等.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屉式海绵床与VSD联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杜立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66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生理盐水的安慰剂治疗,研究组以脑蛋白水解物的注射液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的安全性和效果.结果:研究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为34.67分(s=4.13)比对照组17.30分(s=2.1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疗效是69.70%,比研究组90.9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皆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对卒中治疗后可改善认知功能,安全性高.

    作者:孙小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TACS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TACS)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产科接诊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止血,观察组患者进行TACS术止血,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宫素使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宫素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1%,明显低于对照组20.45%,差异显著(P<0.05).结论:TACS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希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期间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并结合DMS工作站数据记录与院内2名丰富心电图检查医生共同判断,观察患者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期间心电图缺血性J波变化.结果: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24h无症状期间心电图缺血性J波出现率仅为6.25%(4/64),而症状出现24h之后心电图缺血性J波出现率高达87.50%,两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1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24h无症状期间心电图缺血性J波出现率仅为16.67%(2/12),而症状出现24h之后心电图缺血性J波出现率高达66.67%,两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J波属于典型的除极综合征指标,预示着机体生理心电异常或缺血状态下,有着较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对此需提高警惕,做好患者的急救处理准备,形成针对性干预处置预案,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

    作者:朱顺海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临床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患者往往都具有较高的高血压发病率,对患者的透析后恢复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与透析周期容量存在一定的关系,会随着其周期性变化而发生变化,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测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压评价时,需要从多个时间点入手.血液透析患者对血压进行控制的靶目标通常是由于患者的个人因素而决定的,需要对患者容量以及心脏情况进行考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容量控制时,降压药应当根据患者在进行透析时,透析效果的强弱进行调整.目前来说,长效钙通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常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

    作者:唐英骞;张祖隆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七氟醚与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实施瑞芬太尼麻醉.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以及麻醉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麻醉,可促进其术后清醒,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麻醉效果.

    作者:成韶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ICU患者以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舒适度,值得推广.

    作者:郑丽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浅析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ICU科室收治的240例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分为包含120例患者的常规护理的常规组和包含120例患者的层级护理管理的护理组,经过30d不同管理模式下对患者的服务,调查各患者的满意程度并进行综合质量评比.结果: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ICU科室患者的满意率高96.6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90.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理管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综合得分为95.78分(s=3.1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91.37分(s=3.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确实能显著提高我院ICU科室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开展.

    作者:张元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卒中后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归纳、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62例患者中,17例患者为迟发型癫痫,占比27.42%,45例为早发型癫痫,占比72.58%.有2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以部分发作为主(18/26),有36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以全身发作为主(31/36).有17例患者为皮质下部位病变,占比为27.41%;45例患者为皮质部位病变,占比为72.58%.结论:早发型癫痫为卒中后癫痫的主要发病时间,以皮质为主要发病部位,相应的发病率和卒中类型之间具有相关性.

    作者:卞焕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及传统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外科病房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并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取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方案,对照组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分数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VAS评估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临床疗效确切,相比于传统疝修补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贾志勇;邓朝东;和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锁定钢板和Herbert空心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在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中,分别应用锁定钢板和Herbert空心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25例)给予行锁定钢板固定法治疗,试验组(25例)行Herbert空心钉固定,对比两组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锁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评分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相差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erbert空心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肩关节并发症低等优点,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裴琰慧;樊友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系统综合治疗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系统综合治疗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急诊进行救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则采用系统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愈率(88.9%)高于对照组(58.3%),死亡率(5.6%)低于对照组(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综合治疗应用于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能够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作者:阮建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64排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病例40例进行冠状动脉CTA分析.结果:64排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性较高.结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64排CT进行冠状动脉检查,能高效诊断冠状动脉病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太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光子嫩肤仪、双波长美容激光仪联合治疗雀斑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双波长美容激光仪与光子嫩肤仪治疗雀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4例雀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光子嫩肤仪治疗4周后行双波长美容激光仪取出雀斑及深层色素斑.结果:经治疗后随访3~12个月,本组患者雀斑治疗总有效率为96.27%,其中痊愈率39.55%,有效率25.37%;面部皮损等症状呈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联合应用双波长美容激光仪与光子嫩肤仪治疗雀斑临床疗效显著,可去除面部超过70%的雀斑症状,皮损症状也可明显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仇冬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共情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共情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二级预防依从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共情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6个月时知识知晓率、遵医嘱行为率、复发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6个月时,观察组较对照组二级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嘱行为率明显提高(P<0.05),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共情护理干预助于减轻老年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并提高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

    作者:陈琼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