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焕菊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意外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评定患者心理状态,并分析循证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心理障碍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马姗姗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以所用术式分组:对照组34例行开放手术,观察组34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可增强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彭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在AIH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0例AIH患者(AIH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分析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及血清IL-10水平与AIH肝功指标及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结果:①AIH组外周血中Treg、Tfr的比例及血清中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IH组血清中IL-10水平与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与Tfr无相关性.③AIH组血清中IL-10水平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AIH患者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及血清中IL-10表达下降,与AIH的发生、进展有关.
作者:马亮;张力文;陈建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分析替莫唑胺在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诊断的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64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替莫唑胺序贯静脉化疗,对照组患者放化疗治疗后给予全脑照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脑转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血液系统和胃肠道系统,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较轻,方法安全可靠,临床上值得应用.
作者:杨海波;邢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对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为50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特布他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雷延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调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每天服用20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和强化组(每天服用40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都有明显改善,强化组效果明显高于基础组(P<0.05).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减少,强化组减少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的效果,能够稳定或者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斑块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王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TACS)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产科接诊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止血,观察组患者进行TACS术止血,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宫素使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宫素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1%,明显低于对照组20.45%,差异显著(P<0.05).结论:TACS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希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调查研究并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的差错,同时研究防范对策.方法:择取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于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的输液配置1221473例,发生差错的有85例,分析差错环节(系统、审方、调配、贴签、退药、复核包装、统计)及差错发现部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病区)调查情况,并探讨防范对策.结果:通过调查,有7个差错环节,其中审方环节出现的差错多,有26例,构成比为30.59%;系统环节出现的差错少,有3例,构成比为3.53%.85例差错事件中,发生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有76例,构成比为89.41%;发生在病区的有9例,构成比为10.59%.结论:为了确保患者静脉用药安全,减少调配的问题,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改善药品的复核制度等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浦周芳;张学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脑室系统内引流手术和脑室系统外引流手术的比较与分析,得出两种手术方法哪种更科学、有效且并发症少.方法:对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内镜治疗组,另一组为脑室腹腔分流组.内镜组进行第三脑室底部造瘘,对照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对其手术方式、手术过程、术后随访,并发症的多少、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脑室系统内引流更科学合理,更符合人体生理状态,手术更简单,并发症少.结论:临床工作中对梗阻性脑积水首选考虑内镜技术,再考虑脑室腹腔分流术.
作者:陈延;赵开胜;韦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本文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头坏死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论述.方法:选取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数据进行了对比.对照组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方法的,试验组的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对所有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的患者少,对患者的护理知识平均得分及满意度进行了对比,试验组效果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其护理效果非常理想,患者的病情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缓解,该护理方法对于患者来说,有着极高的满意度.
作者:曾爱莲;曹小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独活寄生汤辩证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仅供临床借鉴.方法:以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药雷公藤总甙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独活寄生汤辨证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相比更具优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应用独活寄生汤辨证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肖志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究在颈椎病治疗中,使用针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20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同时观察患者临床情况,评价其治疗的效果;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颈肩部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得到明显缓解;患者治疗后的颈肩部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出现明显改善,其中颈肩部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6.5分(s=1.0)降低至治疗后的2.5分(s=0.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观察发现,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情况,帮助患者得到有效恢复,因此值得临床中借鉴和使用.
作者:匡海茜;李德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究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方法,从而使术中甲状旁腺供血的充足性以及甲状旁腺结构的完整性有所保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70例,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具体操作为紧靠腺体分支对甲状腺血管行结扎术,大限度保留甲状腺上动脉的后支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支.术后行血管扩张药物与活血药物治疗方法.结果:甲状旁腺功能得到有效维护,其中11例患者产生暂时性低血钙症状,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例,单侧叶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4例,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例,仅有的1例甲状旁腺功能降低,具体出现于单侧叶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病例内,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不足1.5%,大体上可以确诊为短暂性低钙血症.结论:精细甲状腺手术措施的实施,并配以个性化规则,在维护甲状旁腺供血效果,防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降低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并且过程中体现出安全性与简易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汪琳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鼻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鼻鼾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一切除的治疗方式,试验组实施扁桃体、腺样体联合切除术,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结果:经手术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患者(77.78%),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69.56min(s=9.05)、术中出血量76.58ml(s=5.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单一切除扁桃体或者腺样体,实施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能够明显提高儿童鼻鼾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其治疗价值更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蓝俊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对康博西普在黄斑水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黄斑水肿患者20例,共为20只眼,均为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为所有患者应用康柏西普开展治疗,观察其开展治疗后眼压、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术后3个月开展复查,所有患者的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患者的眼压恢复至正常值,并且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260μm的患者有18例.结论:在为各种眼底疾病所导致的黄斑水肿开展治疗时,应用康柏西普为患者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作者:徐心灵;凌家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电凝止血与局部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7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采取内镜下电凝止血的作为观察组,采取局部填塞止血的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种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术后出血量30.7ml(s=6.0)、出血时间38.2min(s=8.4)、鼻腔通气恢复时间3.6d (s=0.6)、3个月内复发率(3.85%)、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2.2分(s=0.3)、术后不良反应率(17.3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6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能够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和鼻腔恢复通气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预防复发,并能提高患者的手术舒适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磊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门诊部接受治疗的PCOS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雄激素(T)、雌激素(E)、体重指数及月经情况等相关指标的各种变化.结果:所选的6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后,FSH和E无太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都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治疗PCOS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有创通气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试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飞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初产妇运用无痛分娩的效果和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08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产妇分为A组与B组,A组行常规分娩方法,B组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比较分析两组镇痛效果、母婴结局和初产妇产程.结果: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显著(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剖宫产例数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B组产程明显短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痛分娩应用于临床初产妇中,效果确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能有效缩短产程,促进新生儿的成长,值得推广.
作者:汪玉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的价值.方法:观察组(71例)为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照组(71例)为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分别对两组患者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并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胱抑素 C、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分别为2.19mg/ml(s=0.35)、27.9mg/ml(s=9.1),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分别为0.49mg/ml(s=0.21)、5.6mg/ml(s=2.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较高.
作者:薛军;卫鹏宇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