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可权;许承斌;曹希亮;陈玉石;于文朝
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空心螺丝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2例,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71(64~85)岁.
作者:谭卫民;俞星作;张佳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在单纯内镜下单鼻腔经蝶窦入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垂体腺瘤患者在硬性鼻内镜控制下经单鼻腔进入,不切除鼻中隔直接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其中无功能腺瘤14例,泌乳素腺瘤9例,生长激素腺瘤1例.[结果]24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1例,近全切3例.术后4例一过性脑脊液漏,1例暂时性尿崩.死亡1例.随访6个月至2年,10例患者内分泌功能均恢复正常,复发1例,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和唇龈麻木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单鼻腔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入路途径短,切除腺瘤彻底,鼻腔结构损伤小,手术显露良好,具有明显优越性.
作者:文建平;蒋柏桥;赵铁鹏;张少宏;刘建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科接受LASIK治疗的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患者864例(1 599眼),根据屈光状态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6.0D~-10.0D),共714例(1311眼);B组(>-10.0D),共150例(248眼),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d1裸眼视力即有明显提高;术后1周达到或接近术前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时视力趋向稳定,裸眼视力与预期矫正视力符合率A组为94.05%(1233/1311眼),B组为93.15%(231/248眼).术后3个月时实际矫正屈光度与预期矫正屈光度差值在±0.75D范围内者两组分别为94.20%及93.15%.屈光回退者两组分别为33眼(2.52%)及9眼(3.63%).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IK在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中是安全,有效和可预测的.疗效的提高有赖于设备与方法的改进,手术技巧的熟练及经验的积累.
作者:郑卫国;刘兴红;刘登忠;易双梅;王俐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2005年收治18例22个椎体血管瘤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并排除禁忌证.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为(7.5±1.6).[结果]随访1~4.5年,平均2.3年.术后24 h患者疼痛基本消失6例,明显缓解9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1例,优良率为83.3%,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5±0.8).3个月后患者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椎体高度未继续丢失,肿瘤未见复发.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4椎,均未引起患者症状加重.[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血管瘤能凝滞病变、固化椎体、稳定脊柱、解除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廖前德;钟达;陈刚;张宏其;胡建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放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1997年6月至2003年6月经本院治疗的早期巨块型宫颈癌166例,根据不同的术前治疗分为放化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放化疗组术前经动脉灌注或静脉化疗平均2疗程,同期给予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化疗组用药方法及方案剂量相同.平均2疗程.2~3周后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术前治疗结束2周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放化疗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38.9%、61.0%,化疗组分别为29.6%、70.4%(P均>0.05).术后病理宫颈肿瘤残留率,放化疗组41.1%,化疗组69.0%(P<0.01);宫旁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1),病理完全缓解率放化疗组48.4%,化疗组26.8%(P<0.01).3年复发率,放化疗组低于化疗组(P<0.05),3年存活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严重的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放化疗组尿瘘率高于化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能有效缩小肿块提高手术切除率,放化疗比单一的术前化疗更能降低宫颈肿瘤残存率,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但对预后不良高危因素的影响没有差异,对年轻患者可在新辅助化疗后选择手术,两种术前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有待长期随访及大样本研究.
作者:陈亦乐;夏蛮;肖辉;欧阳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药物治疗不仅可降低血压而且可减少因高血压所致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依那普利、氢氯噻嗪(HCTZ)作为廉价的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不仅可以降压,还可以保护靶器官,但可能引起血尿酸升高、咳嗽等副作用,其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2].
作者:肖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单发性肺结核空洞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单发肺结核空洞患者87例胸片及27例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①结核空洞发生率为占肺结核的35.1%,其中单发肺结核空洞为22.5%.②单发肺结核空洞的影像学特征:多数结核空洞为厚壁空洞(79.3%),其壁可厚薄不均(82.6%),厚壁空洞的27.5%其内壁伴有壁结节,24.1%空洞出现浅液平面,空洞外缘7可模糊或伴粗长毛刺,可伴浅分叶,但不出现细小毛刺与深分叶征,全部病例可见卫星病灶,与引流支气管影.另外CT还显示2例空洞壁有钙化.[结论]肺结核空洞多为厚壁空洞,尤其是干酪厚壁空洞的影像学表现类似肺癌空洞,但前者不出现细小毛刺与深分叶征.出现卫星病灶、引流支气管影征、邻近肺叶或肺段支气管播散灶与空洞壁钙化是结核空洞的特征,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树辉;王云华;张乐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简称阿曲库铵)应用于新生儿的药效学特点.[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新生儿60例,于5 s内静注2ED95(Ⅰ组)或3ED95(Ⅱ组)顺式阿曲库铵(n=30),记录拇内收肌肌颤搐高度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级.观察阻滞起效时间、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肌松恢复指数与体内作用时间.[结果]Ⅱ组气管插管时肌松阻滞和插管条件较Ⅰ组好.肌松起效时间Ⅱ组(90.5 s)较Ⅰ组(145.5 s)短(P<0.01).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肌松恢复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ED95诱导剂量应用于新生儿起效快且插管条件佳,且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均较2 ED95的时间长.两组恢复指数无明显差异.
作者:姜金玉;孔高茵;刘景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方法]总结1989~2005年本院收治的21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率为52.4%(11/21).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66.7%(12/18).根治性手术7例,病理诊断为胆管腺癌及粘液癌.随访16例,根治组平均存活18个月,姑息治疗组平均存活8个月.[结论]胆管癌的发生与肝胆管结石有关,伴有结石的胆管癌疗效较差,应重视胆管结石的早期根治性治疗,以防止胆管癌的发生,姑息性手术可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曾业宏;吕湖;汤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理基础、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根据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MRI检查,按不同的特点分为四种类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6例术后随访5个月至9年,平均3.9年.前路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2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应尽早行MRI检查,以明确临床类型.对颈脊髓受压明显者,应尽早采用不类型的手术治疗,对无颈脊髓受压者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等非手术治疗,亦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维汉;陈军;张跃云;罗大光;赵和钦豪;孙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技巧、注意事项、及实现去钛夹化优越性的体会.[方法]基本同常规LC方法,丝线结扎胆囊管后切断之,胆囊动脉及胆囊床组织用超声刀分离、剥离、凝固、切割止血.[结果]本组485例均痊愈出院,其中中转开腹11例.体内保留钛夹79例,胆囊破裂45例,放置腹腔引流管54例.[结论]在LC手术中超声刀的应用,具有以下优越性:①止血效果好;②切割精确;③安全性高;④手术时间短;⑤基本实现去钛夹化优点.但是,若使用不当,仍能引起严重的副损伤及并发症.
作者:吴新军;陈勇;谢敖文;曹文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离子交换高性能液体色谱法(HPLC)和离子交换低性能液体色谱法(LPLC)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比较.[方法]采用离子交换HPLC和LPLC测定100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值,两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做χ2检验;两种HbA1c质控各测5次.[结果]100例HbA1c的平均值为:HPLC:8.15±2.27,LPLC:8.33±2.43,两种方法测定值的相关性好,回归方程为Y=0.96X+0.53,相关系数(r)为0.99,P<0.01,n=100.χ2=0.65,有极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测定质控结果均接近靶值,CV值小.[结论]HPLC和LPLC测定HbA1c的相关性好,均为可靠测定HbA1c的方法.
作者:冯雪凤;贾支俊;黄群;郭万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阴茎癌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36例阴茎癌发病及治疗情况,其中鳞状细胞癌32例,乳头状瘤癌变4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7例,阴茎全切并会阴部造口术9例,双腹股沟淋巴清扫术11例.[结果]30例获得随访.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5%和70%,行阴茎全切术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和75.8%,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包茎及包皮过长是导致阴茎癌的主要诱因.对于Ⅰ、Ⅱ期阴茎癌行阴茎部分切除术疗效确切,其3年、5年生存率与手术方式关系不大,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明显转移者,应积极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黄力;陈立新;姚启盛;王晓康;陈从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后路单纯应用碳素纤维cage治疗退行性下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双侧椎板开窗,单纯碳素纤维cage椎间融合治疗52例退行性下腰椎不稳的疗效.[结果]失访3例,49例随访8~25个月,平均19个月.术中硬脊膜损伤1例,予以修补,未出现脑脊液漏及神经损伤症状;再手术2例,术后一周cage脱出1例,另1例为术后3个月症状未缓解,均再次手术效果理想.JOA评分术前(10.5±1.6)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22.8±2.2)分、(23.1±2.6)分,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P<0.01).椎间隙高度手术前8.07±0.75 mm,术后一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2.50±1.81 mm,11.88±1.92 mm,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P<0.01);RIS优良率85.74%,一年以上随访骨融合率为100%.[结论]经椎板开窗联合单纯碳素纤维cage椎间融合,对退行性下腰椎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舒冬平;王文军;王麓山;宴怡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情况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结果]本组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6个月.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植骨愈合,病灶无复发;愈合时间3~7个月;术前Cobb角平均35°,末次X线片随访复查Cobb角平均16.5°.[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黄象望;肖晟;刘向阳;张毅;刘宏哲;王靖;方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青春期功血激素治疗效果与子宫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1月到2007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43例青春期功血患者,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及出血量采用不同激素治疗.[结果]根据子宫内膜厚度不同采用不同激素治疗方案,有效率为97.9%.[结论]根据子宫内膜厚度,结合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激素治疗方案是治疗的切入点.
作者:赵群;薛敏;李志跃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中晚期食管癌置入带膜支架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中晚期食管癌患者69例,其中采用内镜法置入带膜支架30例(对照组),采用X线监视+内镜直视法置入带膜支架39例(观察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定位、吞咽困难、并发症、安全性和准确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安全性和准确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吞咽困难平均分级分别由治疗前3.18级和3.30级下降至治疗后0.83级和0.77级,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在定位上欠准确,观察组在定位上和安装及调整上均弥补单纯内镜直视下置入支架的不足,效果满意.[结论]中晚期食管癌置入带膜支架采用X线监视+内镜直视法优于单纯内镜法,方法便捷,安全性好,并发症少,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作者:甘克定;李化升;王洪乾;黎振林;何才永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烟酰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有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实验组加用烟酰胺,观察治疗期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组血磷水平逐渐下降,4个不同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各时间点血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治疗组血钙水平无明显改变.实验组血钙磷乘积逐渐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时间点血钙磷乘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血iPTH水平从治疗后30 d开始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30 d后各时间点血iPTH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烟酰胺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
作者:丁益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术中内镜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时机选择及安全性.[方法]对常规手术方法探查不能找到出血病灶的24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施以术中内镜检查,寻找出血病灶.[结果]24例术中内镜检查有21例明确了出血原因,检出率为87.5%.术中内镜平均用时15min,无一例术中内镜受检者发生术中及术后内镜相关性并发症.所有内镜检出的出血病灶均予相应处理,术后无一例再发出血.[结论]不明原因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剖腹探查术中常规方法不能明确病灶部位时,术中内镜检查有极大的帮助,可大幅度提高剖腹探查的成功率.
作者:朱斌;王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40例恶性淋巴瘤(ML)患者化疗期间凝血参数和血栓调节蛋白的动态变化,以了解ML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为临床上选择预防ML患者血栓形成的合适时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磁珠法原理检测ML患者化疗期间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及ELISA法检测血栓调节蛋白(TM)浓度.[结果]在细胞毒药物应用期间患者血浆中TM浓度进行性增高,PT,APTT,FIB浓度无明显变化,而细胞毒药物结束后TM很快恢复恢复正常水平,而PT,APTT明显缩短,FIB浓度增高,在一周后才恢复正常.[结论]ML患者化疗期间的高凝状态主要发生在细胞毒药物结束后一周以内,这段时间是预防血栓形成的佳时机.
作者:胡国瑜;袁朝晖;邓明扬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