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发肺结核空洞的影像学表现

周树辉;王云华;张乐君

关键词:结核, 肺/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单发性肺结核空洞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单发肺结核空洞患者87例胸片及27例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①结核空洞发生率为占肺结核的35.1%,其中单发肺结核空洞为22.5%.②单发肺结核空洞的影像学特征:多数结核空洞为厚壁空洞(79.3%),其壁可厚薄不均(82.6%),厚壁空洞的27.5%其内壁伴有壁结节,24.1%空洞出现浅液平面,空洞外缘7可模糊或伴粗长毛刺,可伴浅分叶,但不出现细小毛刺与深分叶征,全部病例可见卫星病灶,与引流支气管影.另外CT还显示2例空洞壁有钙化.[结论]肺结核空洞多为厚壁空洞,尤其是干酪厚壁空洞的影像学表现类似肺癌空洞,但前者不出现细小毛刺与深分叶征.出现卫星病灶、引流支气管影征、邻近肺叶或肺段支气管播散灶与空洞壁钙化是结核空洞的特征,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198例临床分析

    本院妇科自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198例,为探讨其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小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健康体格检查者24 h动态心电图作为正常对照,比较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马来酸氨氟地平片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析心率时域指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用药前时域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合并左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指数减低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同组其他高血压病患者.经马来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后SDNN、SDANN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且其损害程度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而加重.合并左室肥厚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DNN,SDANN与无左室肥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显示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与病情呈正相关.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作者:许晓琼;郑昭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NSCLC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由两位放疗科医师分别根据采集到的单纯CT和PET/CT融合图像勾画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利用Topslane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勾画靶区范围,分别称为CT-GTV1、PET-GTV1、CT-GTV2、PET-GTV2.比较四者异同.对PET/CT勾画的靶区进行计划设计并实施放疗,疗后进行随访.[结果]3例因发现远处转移而未采取根治性放疗,其余45例均完成放疗.平均CT-GTV1为179.3 cm3,平均CT-GTV2为197.0 cm3,利用配对t检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6).平均PET-GTV1为161.7 cm3,平均PET-GTV2为162.2 cm3,未见统计学差异(P=0.496).放疗医师1勾画结果中29例(64.4%)pET-GTV较CT-GTV小,平均减少45.3 cm3,其余16例(35.6%)PET-GTV较CT-GTV大,平均增大30.7 cm3.放疗医师2勾画结果中33例(73.3%)PET-GTV较CT-GTV小,平均减少58.4 cm3,其余12例(26.7%)PET-GTV较CT-GTV大,平均增大28.8 cm3.随访结果:肿瘤局部控制率为71.1%,11例出现了远处转移,8例出现了局部复发.1年生存率为66.6%.3例发生Ⅰ~Ⅱ级放射性肺损伤.[结论]PET/CT减少了由于勾画者不同而引起的靶区差异,使靶区勾画更为容易和准确.精确靶区放疗保证了肿瘤局控率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正常组织受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道奇;周光华;莫逸;刘利民;苏加利;杨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单发肺结核空洞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单发性肺结核空洞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单发肺结核空洞患者87例胸片及27例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①结核空洞发生率为占肺结核的35.1%,其中单发肺结核空洞为22.5%.②单发肺结核空洞的影像学特征:多数结核空洞为厚壁空洞(79.3%),其壁可厚薄不均(82.6%),厚壁空洞的27.5%其内壁伴有壁结节,24.1%空洞出现浅液平面,空洞外缘7可模糊或伴粗长毛刺,可伴浅分叶,但不出现细小毛刺与深分叶征,全部病例可见卫星病灶,与引流支气管影.另外CT还显示2例空洞壁有钙化.[结论]肺结核空洞多为厚壁空洞,尤其是干酪厚壁空洞的影像学表现类似肺癌空洞,但前者不出现细小毛刺与深分叶征.出现卫星病灶、引流支气管影征、邻近肺叶或肺段支气管播散灶与空洞壁钙化是结核空洞的特征,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树辉;王云华;张乐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颈静脉氧饱和度及动静脉乳酸差值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评估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与动静脉乳酸差值(AVDL)作为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每6 h测定颈静脉搏氧饱和度与动静脉乳酸.[结果]结果SjvO2、AVDL与预后显著相关,或发作2次以上预后不良,AVDL增加预后差.[结论]SjvO2、AVDL监测相结合,能较可靠反映脑供血及脑代谢状况,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徐福林;王建清;徐征;马捷;全勇;贾丕丰;盖延廷;茅宇航;沈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282例肾上腺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肾上腺疾病的分布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1993年7月至2002年1月肾上腺手术患者282例的病案资料,经过整理后均以Excel形式录入计算机进一步分析.[结果]282例中,肾上腺皮质肿瘤161例,髓质肿瘤78例,间质肿瘤23例.[结论]肾上腺病变以醛固酮腺瘤多见,嗜铬细胞瘤次之.肾上腺意外瘤以无功能皮质腺瘤多见,嗜铬细胞瘤次之.影像学检查是肾上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胡晓强;李全民;李小凤;许杰;陈国昌;杜瑞琴;王熙然;田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03个周期的冻融胚胎移植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胚胎冷冻结果及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结果]103个周期冷冻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31.1%(32/103),胚胎种植率18.6%(48/258),冷冻时期为受精后d2组和d3组的胚胎妊娠率、种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30岁组、30~34岁组、35~42岁组,以上3组的临床妊娠率,以年龄<30岁组为高,35~42岁组明显下降,年龄<30岁组和30~34岁组与35~42岁组之间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助孕方式IVF和ICSI组在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优质胚胎的个数为3枚、2枚和1枚和0枚四组中,移植3枚组和2枚组的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只移植1枚组和0枚组(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不同的助孕方式、移植优质胚胎的数目是影响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曹敏;吴贤玲;郭玉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精神病患者首次求治途径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首次求治途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精神病患者首次求治途径调查表》,调查入住于本院精神科的病人715例.[结果]精神病患者首次求治选择迷信、宗教方式的占42%,选择普通诊所的占13%,选择综合医院非精神专科的占18%,选择精神专科的占27%.70.48%的精神分裂症首治于非精神专科,80.7%的抑郁症首治于综合医院非精神专科,61.54%的躁狂症首治于非精神科.有近47.78%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26%的抑郁症患者、12.82%的躁狂症患者、36.36%的其他精神病患者首次求治选择了迷信、宗教活动方式.[结论]精神病患者患病后首次求治多数不能到精神专科,既延误了治疗时机,又加重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及精神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作者:陈经余;任自玉;阮士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骨质疏松患者体外培养BMSCs的生物学特性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骨髓源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和作为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从一骨质疏松患者髂骨中抽取骨髓10ml,体外培养、传代和扩增,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及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将第三代细胞分别接种在常规DMEM培养液及常规DMEM+10ng/ml(PDGF-BB)培养液,绘制两组的生长曲线、倍增时间及用MTT法分析其存活和增殖能力;将第三代细胞分别用常规DMEM培养液、常规矿化液和常规矿化液+PDGF-BB(10ng/ml)培养液培养,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后测定三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及茜素红法(ARS)钙化结节染色.[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原代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特性;生长曲线显示常规DMEM+PDGF-BB培养液组较常规DMEM培养液组细胞增殖快且细胞倍增时间短;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群为BMSCs,纯度在95%以上;MTT法显示三组两两之间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LP定量测定显示三组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茜素红法(ARS)钙化结节染色结果显示常规矿化液组和常规矿化液+PDGF-BB培养液两组均为阳性.[结论]从骨质疏松患者骨髓源中获得的BMSCs,经体外培养、纯化、扩增后可达到组织工程骨所要求的106~107细胞数量级,且其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PDGF-BB能促进BMSCs的增殖,但不影响其分化成骨能力.

    作者:代平;詹瑞森;王卫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微创技术处理急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急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该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早期进行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方法.随访时间4个月至3年5个月.[结果]内窥镜手术解除神经根、马尾神经的压迫,疗效优良为86%.[结论]内窥镜手术能使急性神经根、马尾神经受压得到彻底减压,并在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小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作者:臧晓方;刘洪;王丽玲;詹瑞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狼疮肾炎患者尿MCP-1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LN)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与LN活动的关系,试图寻找一种反映LN损害程度及疾病活动情况的非创伤性临床指标.[方法]选择本院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LN的患者40例,其中狼疮活动期患者18例,狼疮静止期患者22例,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患者晨尿MCP-1浓度,采用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测定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酶(NAG),双缩尿法测定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常规方法检测血尿肌酐浓度.[结果]LN患者尿MCP-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狼疮活动期患者尿MCP-1浓度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且尿MCP-1浓度与NAG浓度及尿蛋白定量成正相关(r分别为0.781和0.611,P均<0.01).[结论]LN患者尿MCP-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疾病的损伤程度和疾病的活动成正相关,尿MCP-1浓度可作为反映LN损害程度的指标.

    作者:杨敬华;周巧玲;聂晚年;邓声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Foxp3表达与TGF-β1的变化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Foxp3基因表达及其与TGF-β1水平的关系,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人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1、d3、d7、d14的PBMCs及血清,检测PBMCs中Foxp3 mRNA的表达;同时用ELISA检测血清TGF-β1的水平及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及外周血清TGF-β1浓度在起病后d1、d3时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7逐渐恢复至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到d14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Foxp3 mRNA的表达与血清TGF-β1浓度成正相关(P<0.01).[结论]调节性T细胞和TGF-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急性期参与了缺血后脑组织损害过程而急性后期则可能参与了组织修复的过程.

    作者:汪顺清;赵峰;黄立;欧阳绍全;李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顺式阿曲库铵在新生儿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简称阿曲库铵)应用于新生儿的药效学特点.[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新生儿60例,于5 s内静注2ED95(Ⅰ组)或3ED95(Ⅱ组)顺式阿曲库铵(n=30),记录拇内收肌肌颤搐高度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级.观察阻滞起效时间、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肌松恢复指数与体内作用时间.[结果]Ⅱ组气管插管时肌松阻滞和插管条件较Ⅰ组好.肌松起效时间Ⅱ组(90.5 s)较Ⅰ组(145.5 s)短(P<0.01).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肌松恢复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ED95诱导剂量应用于新生儿起效快且插管条件佳,且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均较2 ED95的时间长.两组恢复指数无明显差异.

    作者:姜金玉;孔高茵;刘景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改良倒T形内固定术在儿童漏斗胸矫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改良倒T形内固定术在治疗2~4岁单纯对称性儿童漏斗胸中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间本院60例2~4岁单纯对称性漏斗胸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切断胸骨和肋软骨加倒T形内固定术,B组采用改良倒T形内固定术(即不切断胸骨和肋软骨加倒T形内固定术)进行矫治.[结果]60例漏斗胸患儿胸骨畸形均得到满意矫正.两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上具有显著差异(P<0.01),B组均优于A组;而胸骨抬高高度、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组取得相同的手术效果.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至2年,B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改良倒T形内固定术治疗2~4岁单纯对称性儿童漏斗胸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手术瘢痕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住院时间短和住院费用低的特点,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曾德斌;刘平波;周文武;王敬华;陈仁伟;易立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经阴道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目的]探讨经阴道-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5例采用TVT-O术治疗女性SUI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术后尿失禁得到控制,随访5~12个月无再次尿失禁发生.[结论]TVT-O治疗女性SUI疗效可靠,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低.

    作者:葛成国;靳风烁;李彦锋;王洛夫;聂志林;孙中义;郭咏萍;张尧;梁培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30例分析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肾性贫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左卡尼汀及rhEPO治疗,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及rhEPO治疗,疗程为12周.治疗前、治疗后每4周测定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统计rhEPO的总量,同时观察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上升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高血压的发生率低(P<0.05),于治疗12周结束后,治疗组rHEPO的用量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左旋卡尼汀联合应用rhEPO可以改善肾性贫血,并且可以减少rhEPO的用量,降低rhEPO相关高血压的发生率.

    作者:肖力;刘伏友;彭佑铭;陈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P27蛋白及Survivin在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细胞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P27蛋白及Survivin在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7蛋白及Survivin在44例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5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胃炎伴不典型增生P27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二者差异显著(P<0.01).②胃炎伴不典型增生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胃炎伴不典型增生中P27的表达与Survivin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P27蛋白表达的下调及Survivin表达的上调是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的重要环节,Survivin可能调节P27蛋白的表达.

    作者:张建安;夏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肝小血管瘤与Ⅰ型、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表现

    [目的]分析肝小血管瘤以及Ⅰ型、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特点,以帮助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穿刺活检所得病理结果,或经药物治疗长期随诊证实的肝血管瘤25例,非均匀性脂肪肝16例,观察记录病灶声像特点.并将超声结果与增强CT对照,分析其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超声明确提示肝小血管瘤19例,提示Ⅰ型、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14例.与CT增强扫描结果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诊断对肝小血管瘤与Ⅰ型、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准确率较高,加深对两者声像特点的认识和鉴别意识可减少误诊及漏诊.

    作者:陈苏;肖萤;廖锦堂;黄铁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不同年龄的双侧隐睾患儿手术前后血中性激素的变化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双侧隐睾患儿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对2003~2005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33例双侧隐睾患儿于手术前后测定性激素水平,并与正常同龄儿童作比较.[结果]双侧隐睾组血清FSH水平高于正常同龄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隐睾患儿6岁以前手术对性激素的影响明显小于6岁以后手术者.[结论]①双侧隐睾患儿早期行睾丸固定术有利于睾丸功能的恢复,睾丸固定术好在2岁以前进行.②血清FSH水平的升高可能反映睾丸功能损害严重程度.

    作者:祖建成;郑为;赵夭望;刘李;彭潜龙;刘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局部应用苯妥英钠粉剂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总结局部应用苯妥英钠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96例糖尿病足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76例局部应用苯妥英钠治疗(治疗组),另20例未使用苯妥英钠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4%)、治愈率(56.6%)、显效率(2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0%、20.0%、15.0%)(P<0.01).[结论]局部应用苯妥英钠为糖尿病足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陈敏;方小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