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华
目的: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共收治764例结肠癌患者,从中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患者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应用和椎广.
作者:张建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骨科脊柱手术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骨科脊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规范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3.37分(s=0.69)]低于对照组患者[4.63(s=0.81)],护理满意度(92.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脊柱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有利于减少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观察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腹泻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儿股骨干骨折患儿采用桥式钢丝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儿均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给予桥式钢丝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Bryant牵引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优良率为96.67%,与对照组的93.33%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较对照组的36.67%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儿股骨干骨折患儿,采用桥式钢丝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俞文涛;刘尧;刘亚;庄挺;陆敏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析磁共振Tricks技术在四肢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四肢血管瘤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平扫,再进行对比剂的注入,同时利用磁共振Tricks技术对患者的动态血管进行造影,后再采取增强扫描,对患者病变显示的具体情况和病例图像的质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手术病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磁共振Tricks动态图像真实清楚的显示了血管瘤瘤体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通过常规扫描的结合,其诊断的准确率为95% (19/20).结论:磁共振Tricks技术在四肢血管成像中是一种新兴且有效的诊断方法,能够清楚地动态观察血管瘤异常血管的组成,提高诊断率.
作者:余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应用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确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10例患者资料,应用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指数、血压及不良反应情况加以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指数、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患者出现1例(0.91%)皮疹,2例(1.82%)头晕和1例(0.91%)乏力,总不良反应率为3.64% (4/110).结论:糖尿病并高血压者应用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能改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可被临床推广.
作者:吕翠叶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90例肛周脓肿患者并随机分组.传统组给予切开引流手术,一次性组则实施一次性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肛周脓肿治疗效果、复发率、术前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一次性组患者肛周脓肿治疗效果高于传统组(P<0.05);一次性组复发率低于传统组(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一次性组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应用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可缩短疗程,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危急值报告在妇产科急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且报告超声危急值的病例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报告妇科超声危急值46例、产科超声危急值24例,分析病史特点、超声声像图、临床处理结果及患者预后.结果:经过超声危急值上报,妇产科医师及时的积极处理,成功救治所有病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符合率98.57% (69/70),超声危急值上报与术后病理诊断及随访结果符合率98.57%(69/70).结论:超声危急值报告给妇产科医师及时提供有效的诊断信息,有利于临床做出及时恰当的处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吴凤妹;朱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药物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自愿原则下从我院心脑血管科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众多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并严格遵照随机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常规性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前者的治疗基础上添加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研究比较.结果: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常规性的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胺碘酮与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取得十分可观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苏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的价值及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并丙肝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单纯慢性丙肝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腹部超声表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腹部超声表现肝大、回声增粗,脾大,胆囊壁增厚,腹腔淋巴结大;腹水检出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艾滋病合并丙肝患者的超声表现与单纯慢性丙肝存在显著差异,能够直观反应患者腹部脏器损害情况,在疾病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指导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英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围术期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均较高,统计学分析认为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患者围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其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王善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针灸调补任督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任督组.常规组行常规针刺治疗,任督组行针灸调补任督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尿失禁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夜间护理次数、日均排尿次数的差异.结果:任督组相对于常规组脑卒中后尿失禁治疗效果更好(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治疗前两组夜间护理次数、日均排尿次数相似(P>0.05),治疗后任督组相较于常规组夜间护理次数、日均排尿次数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灸调补任督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治疗方法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孔秋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痛多为常见的首发症状,好转或治愈出院31例,死亡3例,签字放弃治疗出院2例.结论:AD的早期预检分诊、诊断治疗、重视心理护理、缓解疼痛、控制血压和心率、可以减少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莫景书;杨起;李海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医疗单位患者身份识别工作落实情况更加重视,2008年卫生部提出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提出,有效地规避了以往查对制度下工作落实中的弊端,而在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中积极成立品管圈(QCC)小组,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疗服务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规范与责任意识,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保证医疗、护理活动的安全,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唐森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比盐酸氨溴索分别联合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研究对象为海南边防总队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肺炎患者.A组43例,使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47例,使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对比两组药物的疗效.结果:B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急性肺炎见效快速,有效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文立献;张立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会厌逐瘀汤在治疗肥厚性喉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7例肥厚性喉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厚性喉炎患者行会厌逐瘀汤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蒋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院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33例患者在入院前采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流程进行院前急救,对患者救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经过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流程急救后,24h运转时间为22.5min(s=3.5);有30例被成功运转至我院接受治疗,死亡3例,有效救治率高达90.9%.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桂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近年来,白藜芦醇成为科学界关于抗氧化抗衰老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白藜芦醇的自然界分布、理化性质、生产工艺、在机体内代谢途径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阐述.鉴于白藜芦醇的广泛作用机制,其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有效化合物.
作者:严全全;柯峰;苗芬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集20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分别对室温下放置0min、30min、2h和6h后的静脉进血行血常规检查;对血常规检查中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末梢血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静脉血(P<0.05),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静脉血(P<0.05),中间细胞百分比(MXD)和静脉血无差异(P>0.05);静脉血的WBC、RBC和Hb不同时间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PLT较放置前明显降低(P<0.05),MXD较放置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较多,采取静脉血2h以内检查可以降低误差.
作者:蒙绍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修复部位:小腿下段7例,踝部4例,足跟2例,足背4例.致伤原因:外伤后骨及肌腱外露15例,足背、足跟后慢性溃疡2例;皮瓣大为12cm×6cm,小为5cm×4cm.结果:17例中15例完全成活,1例修复足背创面皮瓣远端浅表皮缘坏死,1例修复足背近1/3创面皮瓣远端1/5坏死;随访10个月至3年,术后足外缘皮肤麻木、感觉迟钝,随术后时间延长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耐磨,但感觉较差.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易掌握,可有效地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徐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