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疗保险费用总额预付模式下医院内部控制费用的管理

王淑月;胡银辉

关键词:医疗保险总额付费, 医院内部控制费用, 医院健康发展
摘要:医疗保险总额控制付费模式下,医院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减轻垫付压力,采取内部控制费用的方法,促进医疗、收费等方面的合理性,在维护医、患、保三方关系的基础上,配合做好临床及患者的服务管理.医院通过内部控制费用,促进了医疗质量的规范提升,还提高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水平,使医院在医疗竞争中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疼痛管理对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分析疼痛管理对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医院接受伤口治疗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及试验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伤口愈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伤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伤口愈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伤口疼痛,加快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海艳;黄素碧;蒋纯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痛多为常见的首发症状,好转或治愈出院31例,死亡3例,签字放弃治疗出院2例.结论:AD的早期预检分诊、诊断治疗、重视心理护理、缓解疼痛、控制血压和心率、可以减少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莫景书;杨起;李海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意义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时使用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组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将两组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复发率更低(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全切除术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且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超宇;宋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围术期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均较高,统计学分析认为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患者围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其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王善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6min步行距离的影响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氨茶碱配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氨茶碱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氨茶碱与呼吸功能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为435.6m(s=22.3),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为382.6m(s=19.5),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 (P<0.05).结论:氨茶碱与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应用,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缓解其临床症状,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疗效.

    作者:潘耀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腹部超声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的价值及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并丙肝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单纯慢性丙肝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腹部超声表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腹部超声表现肝大、回声增粗,脾大,胆囊壁增厚,腹腔淋巴结大;腹水检出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艾滋病合并丙肝患者的超声表现与单纯慢性丙肝存在显著差异,能够直观反应患者腹部脏器损害情况,在疾病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指导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英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治疗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37.79mm(s=3.14),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48.15mm(s=3.61),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0.18% (s=10.3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吕永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强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5%,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李生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阿莫西林的药性作用及合理用药研究分析

    目的:对阿莫西林的药性作用及在临床的应用合理性分析.方法:在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采用阿莫西林治疗患者中选取600例,对阿莫西林使用情况、药性作用及临床应用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选取的600例患者中,用药后5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胃肠道反应、嗜睡及乏力等.结论:阿莫西林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如果出现不合理用药则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因此为有效发挥阿莫西林药性作用,需要提高阿莫西林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

    作者:张洛川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痤疮诊疗中的应用

    探讨“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寻常痤疮的诊疗中的应用.讨论如何通过辨病、辨体相结合把握疾病,如何通过辨证加辨体,或辨体加辨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以痤疮为例探讨三辨诊疗模式在皮肤科的应用意义.

    作者:张景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时普外科手术患者行心理护理对其焦虑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中,采取随机法抽选出60例进行分析,予以分组:常规组:30例行常规护理项目,护理组:30例加行心理护理措施,对两组的焦虑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接受护理前,常规组30例患者Zung焦虑表评分57.12分(s=4.23),护理组56.77分(s=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51.76分(s=9.22),护理组43.02分(s=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康复治疗相关知识,终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

    作者:范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唑来膦酸(密固达)联合PKP技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唑来膦酸(密固达)联合PKP技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20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PKP技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唑来膦酸联合PKP技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股骨近端骨密度(BMD)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唑来膦酸联合PKP技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魏入帅;李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术后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相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双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静脉补液等治疗,并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消旋卡多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总有效率;大便频率、性状复常时间、止泻时间、72h大便量;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大便频率、性状复常时间、止泻时间、72h大便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炎症因子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采用常规抗病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效果确切,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炎症状况,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英;石梅兰;周润芯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至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90例)与健康人员(40例),贫血患者当中45例缺铁性贫血(A组),45例缺叶酸性贫血(B组),40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比以上3组观察对象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及血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之比.结果:A组患者RBC较B组低,Hb明显低于B组与对照组,其RDW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与B组,P<0.05;B组患者的RBC/MCV与RBC均明显较A组与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MCH、MCV均明显较A组与B组高,P<0.05.结论:血液检验可对贫血的不同类型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吴以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以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及高压氧辅助治疗;试验组(60例)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评分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周后,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患者(5.00%),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给予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薛军;牟科杰;蒋勇;崔荣周;邓雷;邹福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四逆加味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经四逆加味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西医(同对照组)与中医(四逆加味汤)联合治疗,记录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6.67%)较对照组70.00%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给予西医、中医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给药.

    作者:杨永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B超定位下喙突下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前臂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下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前臂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前臂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喙突下组(25例)和腋窝组(25例),分别运用超声定位进行喙突下和腋路途经施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评价综合满意度.结果:同样浓度和容量的局部麻醉药,喙突下组的神经阻滞范围和效果优于腋窝组,两组均无副作用发生;综合满意度喙突下组比腋窝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通过喙突下途径施行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骨折的手术,效果确切.

    作者:张耕;庄春波;陈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应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观察和分析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结果:使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使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7.50%,两组患者相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比较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鄂彤光;熊丽娜;徐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老年患者使用集束化护理管理,研究对老年患者压疮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压疮治疗的134例老年患者分为A、B两组,各67例,其中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压疮所用时间.结果:B组总有效率(83.58%)高于A组(6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压疮好转时间为10.87个月(s=3.97),明显短于A组的15.84个月(s=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治疗疗效并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彭玉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