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李海英;石梅兰;周润芯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不同药物治疗方案, 应用, 临床对照
摘要:目的: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静脉补液等治疗,并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消旋卡多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总有效率;大便频率、性状复常时间、止泻时间、72h大便量;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大便频率、性状复常时间、止泻时间、72h大便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炎症因子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采用常规抗病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效果确切,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炎症状况,值得推广.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在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先后通过随机入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内镜下指导医生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在内镜下治疗,其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时,采用内镜查看患者内部具体情况,临床医生在综合内镜反应结果及自身经验后,可以更加快速的制订治疗方案,减少治疗时间.因内镜创面较小,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伟东;杨晓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脊柱结核病患106例,依据患者治疗手术指征及自我治疗意愿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53例,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53例,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时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椎体骨性融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能够减少患者创伤,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椎体骨性快速融合.

    作者:蔡军;吴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痛心绞痛患者200例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方法的治疗以及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痛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可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杨宗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强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5%,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李生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唑来膦酸(密固达)联合PKP技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唑来膦酸(密固达)联合PKP技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20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PKP技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唑来膦酸联合PKP技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股骨近端骨密度(BMD)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唑来膦酸联合PKP技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魏入帅;李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9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并随机分组.单用组单用人工泪液治疗,联合药物组用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比较两组患者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评分)、眼部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的差异.结果:联合药物组患者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治疗效果高于单用组(P<0.05);治疗前两组SAS评分、眼部症状积分、BUT、SIT比较数据接近(P>0.05);治疗后联合药物组SAS评分、眼部症状积分、BUT、SIT优于单用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效果优于单用人工泪液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张可;段国平;沙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痛多为常见的首发症状,好转或治愈出院31例,死亡3例,签字放弃治疗出院2例.结论:AD的早期预检分诊、诊断治疗、重视心理护理、缓解疼痛、控制血压和心率、可以减少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莫景书;杨起;李海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对于本病治疗一直未有突破,常用抗风湿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副作用大等问题.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艾绒熏灼、温熨体表一定部位,并借助其热力及药物作用来平衡人体阴阳、扶正祛邪、调节经络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具备应用便捷、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等特点.本文根据所查文献仅对艾灸治疗RA及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开慧;杨吉恒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阴道和腹部联合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和腹部联合超声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异位妊娠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及经腹部超声检查检查,对比单纯经阴道超声检查、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及漏诊率,并对比经阴道超声检查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的检查结果.结果:单纯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7.78%;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5.56%;阴道和腹部联合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8.89%.经统计学分析,单纯经阴道超声检查、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单纯检查方法与联合检查方法相比,诊断准确率差异显著(P<0.05).在孕囊、异位妊娠包块及盆腔积液等阳性检出率方面,经阴道超声检查显著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阴道和腹部联合超声检查的方式诊断异位妊娠,可以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恢复健康,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文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治疗的72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分为一般组和综合组,各36例,一般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综合组在常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在相同的护理周期内,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治疗,一般组患者的血糖为5.7mmol/L (s=3.0),综合组患者的血糖为7.1mmol/L (s=2.0),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般组相比,综合组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明显的提高,综合组高达94%,而一般组仅有55%,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稳定糖尿病患者病情,提高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薛静;段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会厌逐瘀汤治疗肥厚性喉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会厌逐瘀汤在治疗肥厚性喉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7例肥厚性喉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厚性喉炎患者行会厌逐瘀汤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蒋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针灸方法用于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镜术后恢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从不同针灸方法的应用综述了近10年来针灸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帅亮;周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院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33例患者在入院前采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流程进行院前急救,对患者救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经过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流程急救后,24h运转时间为22.5min(s=3.5);有30例被成功运转至我院接受治疗,死亡3例,有效救治率高达90.9%.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桂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血常规化验,记录相关检查结果;使用23G的细针进行穿刺抽吸活检,取标本涂片进行病理学诊断,分析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理诊断情况.结果: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穿刺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例,占比13.46%;甲状腺髓样癌患者4例,占比3.85%;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0例,占比48.08%;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20例,占比19.23%;甲状腺腺瘤患者16例,占比15.38%.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能够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从而根据诊断结果制订治疗方案,值得应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评价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2例神经内科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9%,低于对照组(12.50%),护理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91.07%),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促进护患关系,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李秋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PDCA对提高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注射室护理中应用PDCA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医院门诊注射室接受注射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注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患者对门诊注射室环境、护理态度、护理技术、信任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注射室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乡镇基层卫生院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乡镇基层卫生院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期间的护理人员1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5年10月前,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期间的护理人员1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不实施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护理风险与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8.33%,护理纠纷未发生,基础护理24.26分(s-1.02)、护理安全23.10分(s=1.01)、应急处理24.13分(s=0.41)、感染控制24.85分(s=0.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新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乳腺囊性增生症与大汗腺在临床上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症与大汗腺在临床上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彩超多发性囊肿住院的患者287例,同时检查患者有无腋臭存在,并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8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学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症或乳腺囊肿者259例,剩余28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乳腺腺病及慢性炎症等.259例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症或乳腺囊肿的患者同时伴有腋臭者有211例(占81.5%),而诊断为其他乳腺疾病的患者同时伴有腋臭者3例(占10.7%).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患者有腋臭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乳腺疾病,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高度密切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王颖;陈飞;孙鹤庆;路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CT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CT检查,统计检查结果以及CT表现.结果: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6.25%.77例确诊患者均可见肿块腔内侧的溃疡病灶,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水平均匀的35例,不均匀的42例.肿瘤位于胃部的54例,肠腔的21例,肠外(肠系膜、网膜)的5例.55例患者的肿瘤边界清晰,22例患者的肿瘤与周围邻近组织有粘连.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检查有明确的特征,有助于临床医师获取详细的影像图信息,提高诊断正确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覃天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药联合柳氮磺吡啶和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柳氮磺吡啶和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纳入的时间段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单双号来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单号为观察组(n=40),采用中药联合柳氮磺吡啶和氨甲蝶呤治疗;双号为对照组(n=40),仅使用柳氮磺吡啶和氨甲蝶呤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的差异较大(P<0.05);同时,在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例,占7.5%,两组间进行比较的差异明显(x2 =5.5411;P<0.05).结论:中药联合柳氮磺吡啶和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南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