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陈开慧;杨吉恒

关键词:艾灸,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研究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对于本病治疗一直未有突破,常用抗风湿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副作用大等问题.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艾绒熏灼、温熨体表一定部位,并借助其热力及药物作用来平衡人体阴阳、扶正祛邪、调节经络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具备应用便捷、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等特点.本文根据所查文献仅对艾灸治疗RA及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DCA对提高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注射室护理中应用PDCA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医院门诊注射室接受注射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注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患者对门诊注射室环境、护理态度、护理技术、信任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注射室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痛多为常见的首发症状,好转或治愈出院31例,死亡3例,签字放弃治疗出院2例.结论:AD的早期预检分诊、诊断治疗、重视心理护理、缓解疼痛、控制血压和心率、可以减少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莫景书;杨起;李海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住院药房药物调剂差错原因与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我院住院药房药物调剂差错的原因及相应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住院药房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近两年来药物调剂的差错记录231份,差错记录占总记录的0.05%(药物调剂共计462 000份).对差错记录进行总结,分析出现的常见差错,导致差错发生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差错发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发放药剂的调剂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错发药品的风险,思想认识不深刻.②调剂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或业务能力低.③药房调剂人员在发药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④药品间名称过于相近有些仅存一字之差.⑤医院药房没有制定严格的差错报告和登记制度及科学有效的赏罚规则.结论:导致差错发生主要原因有主观与客观两种,但药房调剂人员的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为此增加药剂人员的业务及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深刻了解调剂差错的重要性,坚定其一心一意对患者负责的思想,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操作规程及赏罚规则并严格遵守.

    作者:兰玉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献血者机采中出现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目的:探究献血者机采中出现反应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方法:搜集贵港市中心血站采血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机采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结果:25例发生献血反应,其中轻度20例,占80.0%;中度4例,占16.0%;重度1例,占4.0%.献血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睡眠不足加上过度疲劳,以及空腹献血,分别占到44.0%(11/25)、40.0% (10/25),其次为晕车后献血,占4.0%;精神心理因素,占4.0%;皮下血肿,占4.0%;枸橼酸钠进入体内引起口唇发麻或手足抽搐,占4.0%.结论:机采献血既关系献血者的健康,又关系我国机采献血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献血者的身体检查,提高采血技术,减轻疼痛,营造一个舒适的献血环境,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韦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放置宫内节育器对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影响

    目的:研究放置宫内节育器对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站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行宫内节育器进行节育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术后的生殖健康状况展开调查与分析,并对所得结果展开研究.结果:经术后随访调查结果得出,在术后共有20例女性出了异常症状,其中包括:8例女性月经不规律,6例女性出现小腹疼痛,3例女性出现了盆腔炎,3例女性发生了节育器异位.因节育器的选择不同,手术者在术后出现的异常症状也存在明显区别,从统计结果中发现,节育器应用母体环和T形环的患者其不良症状发生率要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内放置节育器会给女性的生殖健康带来一定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与患者的身体耐受力、节育器类型等有着密切关联.

    作者:尹素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医疗保险费用总额预付模式下医院内部控制费用的管理

    医疗保险总额控制付费模式下,医院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减轻垫付压力,采取内部控制费用的方法,促进医疗、收费等方面的合理性,在维护医、患、保三方关系的基础上,配合做好临床及患者的服务管理.医院通过内部控制费用,促进了医疗质量的规范提升,还提高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水平,使医院在医疗竞争中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王淑月;胡银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泰州市高港区2010-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高港区2010-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有效地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6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手足口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6年高港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2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0.15/100000,全年每个月均有发病,有两个发病高峰,每年4-7月和10-12月,部分年份为单高峰.1~5岁人群发病多,占总病例的88.59%,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78∶1,托幼机构共聚焦性发病12起.实验室诊断280例,病原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其他肠道病毒为辅.共有11例重症病例,死亡1例,均为EV71感染.结论:手足口病的疫情处于高发态势,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和性别差异,在托幼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作者:陈翠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重庆市綦江区库存血量和临床用血量管理现状及对策

    目的:比较分析重庆市綦江区库存血量和临床用血量管理现状及对策.方法:对重庆市綦江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血液中心库存血量及用血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际用血需求量同库存血量比较,全血及红细胞悬液不同血型构成比差异较大.各类血型红细胞血液实际用量远低于库存血量,二者间关系不稳定,AB型库存较其他型库存量低.结论:在采血、存血前应先对当地常年实际用血比例进行了解,并结合当地当时的库存血量血型构成比来实施采血存血,优先采集较为紧缺的血型,避免因血液过期导致浪费,建立安全、稳定、自愿的无偿献血队伍,利于采血有计划的实施.

    作者:杨长勤;张晓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

    目的:评价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1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1例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31例患者的踝关节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 ~ 24周,平均愈合时间15.7周.术后1年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91.1分(s=5.7),其中优23例,良6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3.6%.结论: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仁崇;唐健;阎海威;谢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超短波综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短波合并药物综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48病例患者中,观察组80例采用药物治疗和超短波物理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的痊愈率为7.4%,总有效率为85.3%.结论:超短波合并药物综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耿杰;苏冰;张金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诊治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36例骶尾部畸胎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果:对所选的患儿中的24例进行了随访观察,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23例患儿良性畸胎瘤随访期间未见复发,1例成熟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患儿术后化疗6个疗程后复发,实施二次手术.结论:小儿骶尾部畸胎瘤主要为良性,通过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术后将尾骨完整切除,避免肿瘤破溃是预防肿瘤恶变和复发的关键措施,彻底手术切除恶性畸胎瘤同时辅助化疗能够达到良好的生存率.

    作者:张莹;段昀盈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因急性腹痛就诊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法,为以后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抽取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24日至我院消化科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20~80岁)33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造成急性腹痛的病因较多且比较复杂,涉及内科、外科(包括泌尿外科)、妇科等科室,临床医生需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全面综合患者的发病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才能准确找到病因,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率,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刘春;陈日龙;严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意义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时使用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组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将两组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复发率更低(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全切除术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且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超宇;宋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目的:探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儿3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机械通气至少48h,按照是否发生VAP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分析造成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380例患儿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持续时间至少48h,58例患儿出现VAP,发病率约为15.26%;数据经统计学单因素分析,两组患儿在血清白蛋白浓度、基础疾病类型、持续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频次、进入PICU治疗时间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CHEⅡ)标准评分结果、留置胃管情况及是否进行激素类药物治疗等诸多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显著(P<0.05);Logisitic多因素回归显示,PICU患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及OR值如下,血清白蛋白含量(OR 1.355,P<0.05)、施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OR2.644,P<0.05)、气管插管频次(OR 1.890,P<0.05)、进入PICU治疗时间(OR 1.693,P<0.05)、APACHE标准评分(OR2.662,P<0.05)、留置胃管率(OR 1.871,P<0.05).结论:PICU治疗惠儿出现VAP可能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后开展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VAP发生风险.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 1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大小[2.39cm(s=0.31) vs4.22cm(s=0.51)]、术中出血量[14.15ml(s=4.08)vs30.26ml(s=6.85)]、术后排气时间[15.38h(s=2.74) vs 36.19h(s=4.28)]、住院时间[36.19d(s=4.28)vs9.14d(s=0.9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2%vs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其安全性高,术后恢复效果好,能够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贾华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与研究

    目的:研究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痛患者中选出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心绞痛发作次数更少,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冠心病效果确切,减轻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鹿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至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90例)与健康人员(40例),贫血患者当中45例缺铁性贫血(A组),45例缺叶酸性贫血(B组),40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比以上3组观察对象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及血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之比.结果:A组患者RBC较B组低,Hb明显低于B组与对照组,其RDW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与B组,P<0.05;B组患者的RBC/MCV与RBC均明显较A组与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MCH、MCV均明显较A组与B组高,P<0.05.结论:血液检验可对贫血的不同类型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吴以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儿童临床保健研究进展

    保健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儿童保健的需求在临床也不断加强,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儿童保健的医疗服务内容不断丰富,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儿童保健的临床研究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作者:张利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品管圈在优化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医疗单位患者身份识别工作落实情况更加重视,2008年卫生部提出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提出,有效地规避了以往查对制度下工作落实中的弊端,而在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中积极成立品管圈(QCC)小组,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疗服务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规范与责任意识,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保证医疗、护理活动的安全,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唐森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舒适护理在痔疮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痔疮围术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55例)与对照组(n=55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围术期患者疼痛感程度、焦虑度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满意率分别为98.18%、83.64%,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疼痛感、焦虑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疮围术期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不仅能为患者提供优的服务,也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疼痛感和焦虑度,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护理方案.

    作者:戴永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