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花
目的:探讨肠炎宁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7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采用肠炎宁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炎宁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具备用药安全性,能够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新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修复部位:小腿下段7例,踝部4例,足跟2例,足背4例.致伤原因:外伤后骨及肌腱外露15例,足背、足跟后慢性溃疡2例;皮瓣大为12cm×6cm,小为5cm×4cm.结果:17例中15例完全成活,1例修复足背创面皮瓣远端浅表皮缘坏死,1例修复足背近1/3创面皮瓣远端1/5坏死;随访10个月至3年,术后足外缘皮肤麻木、感觉迟钝,随术后时间延长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耐磨,但感觉较差.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易掌握,可有效地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徐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知识掌握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2例DPN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成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知识掌握度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知识掌握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N患者应用CNP干预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知识掌握度提高,从而促进疗效及预后改善.
作者:唐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联合血红蛋白(Hb)电泳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避免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建立档案的孕妇239例作为地中海贫血出生筛查对象进行血细胞分析,分别进行MCV、MCH检测,MCV、MCH联合Hb电泳检测,对比观察两组检测结果,分析检查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MCV、MCH联合Hb电泳检测组阳性率为16.74%,MCV、MCH检测组阳性率为20.0%,Hb电泳检查阳性率为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α地中海贫血21例(8.79%),疑似β地中海贫血19例(7.95%).结论:采用MCV、MCH联合Hb电泳法对孕妇进行产前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安全、简便、经济实惠,而且准确度很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军垣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研究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入院的9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仅在颅内压监测方面,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测方法,观察组采用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局,分析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和死亡率分为13.32%和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和8.88%,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患者脱水药用量,观察组用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可更加确切、适时地反映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情况,对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对于指导治疗、指导用药意义重大.
作者:蒋勇;薛军;牟科杰;邓雷;邹福建;崔荣周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予以治疗.对照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2%,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相对比,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同时还能够改善血脂指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贾德权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以此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期门诊收治的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比较两组高心率和低心率、24h平均心率、24h总心搏数等指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各项指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较好,能提高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彩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经皮骶髂螺钉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均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其中对常规组采取骶髂关节前路铜板内固定治疗,对试验组采取经皮骶髂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取经皮骶髂螺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出血少、手术耗时短、住院时间段等优势,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刘超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但研究组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9%,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春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院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33例患者在入院前采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流程进行院前急救,对患者救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经过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流程急救后,24h运转时间为22.5min(s=3.5);有30例被成功运转至我院接受治疗,死亡3例,有效救治率高达90.9%.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桂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儿股骨干骨折患儿采用桥式钢丝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儿均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给予桥式钢丝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Bryant牵引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优良率为96.67%,与对照组的93.33%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较对照组的36.67%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儿股骨干骨折患儿,采用桥式钢丝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俞文涛;刘尧;刘亚;庄挺;陆敏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经四逆加味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西医(同对照组)与中医(四逆加味汤)联合治疗,记录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6.67%)较对照组70.00%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给予西医、中医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给药.
作者:杨永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在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针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子以安慰疗法,观察组予以针灸疗法,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针灸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进行应用,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的优点.
作者:张荣锡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小儿急性阑尾炎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0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试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状况、术后镇痛剂使用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结果:两组经过不同手术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镇痛剂使用量、术中出血量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儿,疗效十分突出,可有效缩短惠儿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术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剑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早期筛查,以期尽早发现宫颈癌,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近些年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演进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邹丽丹;王萍玲;黄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了解高港区2010-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有效地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6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手足口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6年高港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2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0.15/100000,全年每个月均有发病,有两个发病高峰,每年4-7月和10-12月,部分年份为单高峰.1~5岁人群发病多,占总病例的88.59%,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78∶1,托幼机构共聚焦性发病12起.实验室诊断280例,病原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其他肠道病毒为辅.共有11例重症病例,死亡1例,均为EV71感染.结论:手足口病的疫情处于高发态势,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和性别差异,在托幼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作者:陈翠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对于microRNA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为一种生物学标志在肝细胞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进行综述.首先描述目前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病情况及其可能的病因,其次介绍microRNA合成、成熟及功能,后阐述microRNA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一种生物学标志物在肝癌诊断及临床治疗的价值.终得出综合分析microRNA的水平能早期诊断肝细胞性肝癌并有利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并认为以某些关键microRNA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可控制肝细胞肝癌发生及发展.
作者:刘勇;梁长华;李增志;李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静脉补液等治疗,并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消旋卡多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总有效率;大便频率、性状复常时间、止泻时间、72h大便量;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大便频率、性状复常时间、止泻时间、72h大便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炎症因子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采用常规抗病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效果确切,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炎症状况,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英;石梅兰;周润芯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肝硬化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行CT和MRI诊断,观察不同的影像诊断对肝硬化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硬化结节的MRI诊断独立预测指标为结节性肝表面、门静脉高压及肝实质异常;肝硬化结节的CT诊断独立预测指标为肝边缘、肝实质异常以及门静脉高压.CT和MRI两种检测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两种检测方式之间的价值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和MRI诊断均能够提高肝硬化结节的准确率,两者各有优势,就能够提高临床的诊断效果.
作者:毛锦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应用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确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10例患者资料,应用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指数、血压及不良反应情况加以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指数、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患者出现1例(0.91%)皮疹,2例(1.82%)头晕和1例(0.91%)乏力,总不良反应率为3.64% (4/110).结论:糖尿病并高血压者应用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能改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可被临床推广.
作者:吕翠叶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