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乡镇基层卫生院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刘新红

关键词:安全管理, 乡镇基层卫生院,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乡镇基层卫生院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期间的护理人员1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5年10月前,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期间的护理人员1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不实施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护理风险与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8.33%,护理纠纷未发生,基础护理24.26分(s-1.02)、护理安全23.10分(s=1.01)、应急处理24.13分(s=0.41)、感染控制24.85分(s=0.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补充铁剂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的影

    目的:观察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补充铁剂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补充铁剂治疗,n=50例)和对照组(予以食疗法治疗,n=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各项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充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张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短期静脉高营养联合维生素B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短期静脉高营养联合维生素B对妊娠剧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00例妊娠剧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实施短期静脉高营养液联合维生素B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有一定效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妊娠剧吐,使用短期静脉高营养联合维生素B的方法能够取得更佳的临床疗效,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钱利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产前超声检查与胎儿21三体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早中期妊娠胎儿超声筛查异常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为21三体临床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已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的21三体综合征胎儿超声检查异常表现,了解异常核型出现的类型及与超声异常的相关性,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超声检测手段应用于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前景.结果:60例超声异常孕妇中20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独立微小结构异常患者总计20例,21三体综合征患者共4例,在多发微小结构异常的10例患者中共有3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18例为胎儿单发结构异常其中5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12例为多发胎儿畸形其中8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结论:旱中期产前超声检查对产前诊断意义重大,对特异超声异常孕妇应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静脉穿刺术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李锦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传统甲状腺手术与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手术方式为传统甲状腺手术,观察组术式为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瘢痕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28.0%(P<0.05);两组1年复发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效果优于传统甲状腺手术.

    作者:刘蕊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塞通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滴丸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论:血塞通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汪元元;周晓妍;黄德莲;吕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质量持续改进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质量持续改进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4例儿科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儿科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两组患儿康复都比较顺利,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显著,护理人员护理意识和效率提高的同时,患儿家属也非常认可,值得推广.

    作者:曾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Micro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对于microRNA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为一种生物学标志在肝细胞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进行综述.首先描述目前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病情况及其可能的病因,其次介绍microRNA合成、成熟及功能,后阐述microRNA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一种生物学标志物在肝癌诊断及临床治疗的价值.终得出综合分析microRNA的水平能早期诊断肝细胞性肝癌并有利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并认为以某些关键microRNA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可控制肝细胞肝癌发生及发展.

    作者:刘勇;梁长华;李增志;李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磁共振Tricks技术在四肢血管瘤诊断中的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磁共振Tricks技术在四肢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四肢血管瘤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平扫,再进行对比剂的注入,同时利用磁共振Tricks技术对患者的动态血管进行造影,后再采取增强扫描,对患者病变显示的具体情况和病例图像的质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手术病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磁共振Tricks动态图像真实清楚的显示了血管瘤瘤体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通过常规扫描的结合,其诊断的准确率为95% (19/20).结论:磁共振Tricks技术在四肢血管成像中是一种新兴且有效的诊断方法,能够清楚地动态观察血管瘤异常血管的组成,提高诊断率.

    作者:余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分析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70例纳入研究中,其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通过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麻醉中分别给予患者七氟醚吸入(观察组)及异氟醚吸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苏醒与拔管时间、认知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6.93min(s=1.72),拔管时间为8.92min(s=2.71),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认知功能评分为26.08分(s=0.96),术后3d认知功能评分为28.35分(s=0.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推广实施.

    作者:卜叶波;杨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在老年牙周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老年牙周炎治疗中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牙周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比较常规的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均明显得到改善,试验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牙周炎患者的治疗中,加入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钟开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但研究组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9%,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春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时普外科手术患者行心理护理对其焦虑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中,采取随机法抽选出60例进行分析,予以分组:常规组:30例行常规护理项目,护理组:30例加行心理护理措施,对两组的焦虑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接受护理前,常规组30例患者Zung焦虑表评分57.12分(s=4.23),护理组56.77分(s=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51.76分(s=9.22),护理组43.02分(s=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康复治疗相关知识,终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

    作者:范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心理行为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86例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平分为常规、研究两组,各4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护理,护理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研究组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干预,研究组及常规组社会功能评分为16.37 (s=4.83)、20.75 (s=7.73),研究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行为护理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较好,可对减轻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疾病预后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袁惠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在防治手术室体位性压疮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防治手术室体位性压疮的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126例手术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室体位性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室体位性压疮发生率为1.58%,对照组为11.1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5.24%,对照组为7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防治手术室体位性压疮具有良好作用,有效降低了患者手术室体位性压疮发生率,提升了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朱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超声危急值报告在妇产科急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危急值报告在妇产科急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且报告超声危急值的病例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报告妇科超声危急值46例、产科超声危急值24例,分析病史特点、超声声像图、临床处理结果及患者预后.结果:经过超声危急值上报,妇产科医师及时的积极处理,成功救治所有病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符合率98.57% (69/70),超声危急值上报与术后病理诊断及随访结果符合率98.57%(69/70).结论:超声危急值报告给妇产科医师及时提供有效的诊断信息,有利于临床做出及时恰当的处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吴凤妹;朱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腹部超声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的价值及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并丙肝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单纯慢性丙肝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腹部超声表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腹部超声表现肝大、回声增粗,脾大,胆囊壁增厚,腹腔淋巴结大;腹水检出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艾滋病合并丙肝患者的超声表现与单纯慢性丙肝存在显著差异,能够直观反应患者腹部脏器损害情况,在疾病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指导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英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至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90例)与健康人员(40例),贫血患者当中45例缺铁性贫血(A组),45例缺叶酸性贫血(B组),40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比以上3组观察对象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及血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之比.结果:A组患者RBC较B组低,Hb明显低于B组与对照组,其RDW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与B组,P<0.05;B组患者的RBC/MCV与RBC均明显较A组与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MCH、MCV均明显较A组与B组高,P<0.05.结论:血液检验可对贫血的不同类型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吴以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观察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指标,且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艳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外科手术治疗时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手术室相关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出现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科手术切口未感染患者120例为参照组.通过对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案.结果:影响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合并疾病、住院时间及营养状况等.经统计学分析,研究组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对外科手术患者选择佳时机实施手术,并充分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能够进一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作者:钟桂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

    有关资料显示,在所有的骨折患者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骨质偏脆,所以老人一旦受到碰撞就很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骨质疏松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瘫痪,所以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避开导致骨折的危险因素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老年人如何预防骨折和如何护理做出一定讨论.

    作者:王艳红;刘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