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龙
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从不同针灸方法的应用综述了近10年来针灸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帅亮;周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胸膜炎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胸膜炎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一组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和对照组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依从性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施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补充铁剂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补充铁剂治疗,n=50例)和对照组(予以食疗法治疗,n=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各项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充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张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80例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法分成两组,一组行常规护理(基础组,38例),一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肢体功能锻炼(锻炼组,42例),测定并比对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锻炼组QLQ-C30评分为65.78分(s=3.35),与基础组的41.32分(s=4.21)比对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肢体功能锻炼可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
作者:李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颈椎牵引治疗,试验组患者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唐润科;江崛;邱芬芬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5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达到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显示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运用肢体语言和患儿进行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共收治的120例患儿选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肢体语言沟通,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并得出结论.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儿进行临床护理时增加肢体语言沟通,有效地利用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向患儿传递相关信息可显著提高其对治疗及护理操作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杰;邵茂蕾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品管圈在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所有消化二科患者作为此次试验对象,对所有消化二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品管圈管理.研究对比实施前后消化二科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我院消化二科患者的平均满意度为92.25%,实施后,我院消化二科患者的平均满意度为97.78%,相比于实施前,护理满意度提高了5.5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提高患者满意度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各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谢文波;李怡丽;郭月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献血者机采中出现反应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方法:搜集贵港市中心血站采血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机采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结果:25例发生献血反应,其中轻度20例,占80.0%;中度4例,占16.0%;重度1例,占4.0%.献血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睡眠不足加上过度疲劳,以及空腹献血,分别占到44.0%(11/25)、40.0% (10/25),其次为晕车后献血,占4.0%;精神心理因素,占4.0%;皮下血肿,占4.0%;枸橼酸钠进入体内引起口唇发麻或手足抽搐,占4.0%.结论:机采献血既关系献血者的健康,又关系我国机采献血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献血者的身体检查,提高采血技术,减轻疼痛,营造一个舒适的献血环境,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韦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老年牙周炎治疗中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牙周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比较常规的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均明显得到改善,试验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牙周炎患者的治疗中,加入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钟开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诊治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36例骶尾部畸胎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果:对所选的患儿中的24例进行了随访观察,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23例患儿良性畸胎瘤随访期间未见复发,1例成熟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患儿术后化疗6个疗程后复发,实施二次手术.结论:小儿骶尾部畸胎瘤主要为良性,通过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术后将尾骨完整切除,避免肿瘤破溃是预防肿瘤恶变和复发的关键措施,彻底手术切除恶性畸胎瘤同时辅助化疗能够达到良好的生存率.
作者:张莹;段昀盈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讨论颅底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进行颅底肿瘤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试验,其中试验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及患者吞咽功能变化.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患者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是护理措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在颅底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吞咽功能的护理中,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是患者容易接受的一种护理方式.
作者:唐芙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应用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确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10例患者资料,应用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指数、血压及不良反应情况加以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指数、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患者出现1例(0.91%)皮疹,2例(1.82%)头晕和1例(0.91%)乏力,总不良反应率为3.64% (4/110).结论:糖尿病并高血压者应用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能改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可被临床推广.
作者:吕翠叶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2-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2-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治疗36周并随访36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分型、前C区突变情况、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并在开始治疗后的前3月每月检测1次血清HBV DNA载量,之后改为每3个月检测1次血清HBV DNA数量,以病毒学应答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并比较不同血清HBV DNA载量、基因分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62例患者低载量组持续应答(SVR)获得率明显高于高载量组,差异显著(P<0.05);62例患者B基因无突变组、C基因无突变组的SVR获得率均分别高于B基因突变组和C基因突变组,差异显著(P<0.05),但是早期病毒学应答(EVR)获得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2-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理想的疗效,HBV DNA载量水平、HBV基因突变情况可作为疗效的有效观察指标.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通过肠炎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分析肠炎沙门菌特点及病原学检测的方法.方法:按照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对疑似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进行采样,通过增菌—培养—细菌生化—细菌血清学流程对食物中毒暴发的流行因素及病原学因素加以判定.结果:凉拌牛肉为本次食物中毒的流行因素,肠炎沙门菌为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因素.结论:食品若被肠炎沙门菌污染,在环境适宜条件下,肠炎沙门菌可迅速生长繁殖,食用此类食物,极易造成食物中毒暴发,因此需相关监管部门加以重视并做好监管及宣传教育工作.
作者:卢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阿莫西林的药性作用及在临床的应用合理性分析.方法:在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采用阿莫西林治疗患者中选取600例,对阿莫西林使用情况、药性作用及临床应用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选取的600例患者中,用药后5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胃肠道反应、嗜睡及乏力等.结论:阿莫西林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如果出现不合理用药则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因此为有效发挥阿莫西林药性作用,需要提高阿莫西林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
作者:张洛川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90例肛周脓肿患者并随机分组.传统组给予切开引流手术,一次性组则实施一次性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肛周脓肿治疗效果、复发率、术前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一次性组患者肛周脓肿治疗效果高于传统组(P<0.05);一次性组复发率低于传统组(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一次性组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应用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可缩短疗程,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针灸调补任督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任督组.常规组行常规针刺治疗,任督组行针灸调补任督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尿失禁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夜间护理次数、日均排尿次数的差异.结果:任督组相对于常规组脑卒中后尿失禁治疗效果更好(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治疗前两组夜间护理次数、日均排尿次数相似(P>0.05),治疗后任督组相较于常规组夜间护理次数、日均排尿次数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灸调补任督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治疗方法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孔秋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防治手术室体位性压疮的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126例手术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室体位性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室体位性压疮发生率为1.58%,对照组为11.1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5.24%,对照组为7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防治手术室体位性压疮具有良好作用,有效降低了患者手术室体位性压疮发生率,提升了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朱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等效生物剂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甲组患者的等效生物计量为65~ 75 Gy,平均等效生物剂量为72Gy.乙组患者的等效生物剂量为76~ 85Gy,平均等效生物剂量为80Gy.丙组患者的等效生物剂量为86~ 100Gy,平均等效生物剂量为90Gy.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结束后应用NP方案进行化疗4个周期.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有效率.结果: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之后,三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有效率并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后9个月之后,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治疗12个月后,丙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和乙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对机体内其他正常细胞和组织产生的伤害较轻.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等效生物剂量90Gy左右时,治疗有效率较高,复发率相对较低.
作者:陈庆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