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洛川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剥离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抽取的22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1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和创面愈合所需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较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明显较少,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加外痔剥离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创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25例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中25例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可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其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富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86例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平分为常规、研究两组,各4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护理,护理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研究组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干预,研究组及常规组社会功能评分为16.37 (s=4.83)、20.75 (s=7.73),研究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行为护理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较好,可对减轻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疾病预后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袁惠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良好的护理对呼吸科患者的康复是很重要的,在住院患者中又以老年人居多,而对老年人的护理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分析了老年人身体和心理上的特征,在对老年人做常规护理时,注重护理过程的安全,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护理,并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其合理的心理护理,助其早日康复.
作者:祁爱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院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33例患者在入院前采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流程进行院前急救,对患者救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经过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流程急救后,24h运转时间为22.5min(s=3.5);有30例被成功运转至我院接受治疗,死亡3例,有效救治率高达90.9%.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桂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以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及高压氧辅助治疗;试验组(60例)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评分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周后,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患者(5.00%),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给予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薛军;牟科杰;蒋勇;崔荣周;邓雷;邹福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梅特兰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配合梅特兰手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96%)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7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梅特兰手法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熊暑霖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比分析在临床中超导可视下无痛人工流产与常规盲视下无痛人工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本院接收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14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0例,试验组患者行超导可视下无痛人工流产,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盲视下无痛人工流产,比较两组患者进出宫次数、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与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并发症、进出宫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行超导可视下无痛人工流产可有效降低对患者子宫的伤害,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罗孟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在预防手术室感染扩散中采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方法.方法: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4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n=27)与试验组(n=27),参照组患者护理中实行我院手术室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护理中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经不同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感染症状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感染症状评分7.25分(s=2.11)、护理满意度100%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感染症状评分19.65分(s=3.25)、护理满意度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室感染扩散中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护理依从性,具备广泛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予馨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在检验科血液学检验操作实践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检验科接受临床实习的66名检验科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实习学生33名,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观察组33例则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学生实习成绩及对带教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整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验科血液学检验操作实习生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法可有效提升带教效果,提升实习生理论与技能掌握程度,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黄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水平对诊断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肾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肌酐水平分为A、B两组,同时选取同期4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结果:B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与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数据明显高于A组和对照组,A组患者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同时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清胱抑素c与尿液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查,可有效地提高其阳性检出率.在早期肾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姜维;毕纹玫;王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老年患者使用集束化护理管理,研究对老年患者压疮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压疮治疗的134例老年患者分为A、B两组,各67例,其中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压疮所用时间.结果:B组总有效率(83.58%)高于A组(6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压疮好转时间为10.87个月(s=3.97),明显短于A组的15.84个月(s=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治疗疗效并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彭玉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时普外科手术患者行心理护理对其焦虑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中,采取随机法抽选出60例进行分析,予以分组:常规组:30例行常规护理项目,护理组:30例加行心理护理措施,对两组的焦虑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接受护理前,常规组30例患者Zung焦虑表评分57.12分(s=4.23),护理组56.77分(s=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51.76分(s=9.22),护理组43.02分(s=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康复治疗相关知识,终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
作者:范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在小于2cm小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了常规超声诊断方法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方法进行临床诊断,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小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3.5%,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79.1%,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超声诊断比较而言,超声弹性成像在小于2 cm小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其诊断准确率高,非常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向惠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围术期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均较高,统计学分析认为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患者围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其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王善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探讨我院住院药房药物调剂差错的原因及相应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住院药房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近两年来药物调剂的差错记录231份,差错记录占总记录的0.05%(药物调剂共计462 000份).对差错记录进行总结,分析出现的常见差错,导致差错发生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差错发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发放药剂的调剂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错发药品的风险,思想认识不深刻.②调剂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或业务能力低.③药房调剂人员在发药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④药品间名称过于相近有些仅存一字之差.⑤医院药房没有制定严格的差错报告和登记制度及科学有效的赏罚规则.结论:导致差错发生主要原因有主观与客观两种,但药房调剂人员的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为此增加药剂人员的业务及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深刻了解调剂差错的重要性,坚定其一心一意对患者负责的思想,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操作规程及赏罚规则并严格遵守.
作者:兰玉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原感染心内膜、瓣膜或瓣膜相关结构引起的疾病,这类患者多有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病,在心内膜及瓣膜上附有赘生物,赘生物很脆弱,易脱落造成栓塞.一般内科治疗远期效果欠佳,且此疗法对14岁以下患儿更具危险性,院内病死率高[1-2].2017年3月我科收治1例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经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存在二尖瓣瓣膜病变及赘生物,经内科积极治疗与护理,病情稳定后转至外科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较好.现将其内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林英;田艳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分级护理对初级产妇产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初级产妇,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分级护理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的总满意率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级护理在初级产妇产后的护理过程中,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许媛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疼痛管理对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医院接受伤口治疗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及试验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伤口愈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伤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伤口愈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伤口疼痛,加快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海艳;黄素碧;蒋纯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共收治764例结肠癌患者,从中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患者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应用和椎广.
作者:张建海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