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林英;田艳艳
目的:探讨在注射室护理中应用PDCA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医院门诊注射室接受注射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注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患者对门诊注射室环境、护理态度、护理技术、信任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注射室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4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7例).研究组予以骨六方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部骨密度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髋部骨密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骨六方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髋部骨密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为民;李文贵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多阶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0例多阶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在本次治疗中,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为保守治疗,22例为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中有19例为保守治疗,21例为手术治疗.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脊髓损伤程度为:A级6例,B级15例,C级6例,D级13例;对照组患者脊髓损伤程度为:A级7例,B级12例,C级5例,D级16例.结论:多阶段脊柱骨折在发生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状,这需要患者快速接受手术治疗来减轻痛苦,使疾病早日痊愈.
作者:胡济南;贾宏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确诊为CNSI感染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类型进行分组,病毒感染组36例,细菌感染组44例,同期选择40例无发生感染的儿童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LDH、CRP、PCT水平,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CRP、PCT、LDH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组患者的LDH、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C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DH、CRP、PCT可作为小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重要指标,可指导临床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启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不同的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学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4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孢克洛组、头孢氨苄组、阿奇霉素组、盐酸左氧氟沙星组各60例,对4组的药学作用进行分析.结果:4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均可取得理想的药学作用.
作者:张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探讨“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寻常痤疮的诊疗中的应用.讨论如何通过辨病、辨体相结合把握疾病,如何通过辨证加辨体,或辨体加辨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以痤疮为例探讨三辨诊疗模式在皮肤科的应用意义.
作者:张景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CHD)伴心律失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老年CHD伴心律失常患者中抽取100例开展研究,然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研究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单用美托洛尔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在观察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临床用药,研究用药后患者疗效和血压、生化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是82%,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是9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比研究组低,在血压和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上也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CHD伴心律失常患者参松养心胶囊以及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血压以及生化指标,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侯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使用当归苦参丸内服外搽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轻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观察组接受当归苦参丸内服外搽治疗,分析相关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皮损评分显著较好(P<0.05).结论:对于中轻度痤疮患者,使用当归苦参丸内服外搽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学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比较两种免疫程序对于儿童使用狂犬疫苗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方法:对10岁以下暴露儿童1000例接种狂犬疫苗,随机分成4针方案组580例和5针方案组420例,观察两种免疫程序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针方案组出现发热170例,占29.31%,5针方案组出现发热45例,占10.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发热出现情况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出现发热的病例就越多,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主要是低中热,体温多数在38℃~39℃,多出现在初次注射,再次注射出现机会很少,而且症状较第一次轻微.结论:年龄越小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就越大,建议儿童以注射5针方案为宜.
作者:乙永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CT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CT检查,统计检查结果以及CT表现.结果: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6.25%.77例确诊患者均可见肿块腔内侧的溃疡病灶,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水平均匀的35例,不均匀的42例.肿瘤位于胃部的54例,肠腔的21例,肠外(肠系膜、网膜)的5例.55例患者的肿瘤边界清晰,22例患者的肿瘤与周围邻近组织有粘连.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检查有明确的特征,有助于临床医师获取详细的影像图信息,提高诊断正确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覃天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水平对诊断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肾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肌酐水平分为A、B两组,同时选取同期4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结果:B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与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数据明显高于A组和对照组,A组患者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同时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清胱抑素c与尿液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查,可有效地提高其阳性检出率.在早期肾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姜维;毕纹玫;王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8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并监测用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0%)略低于时照组(14.29%),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效果较为理想,优于单方用药,且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刘新生;冯恩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在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我病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痊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预防性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痊愈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许华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保健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儿童保健的需求在临床也不断加强,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儿童保健的医疗服务内容不断丰富,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儿童保健的临床研究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作者:张利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良好的护理对呼吸科患者的康复是很重要的,在住院患者中又以老年人居多,而对老年人的护理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分析了老年人身体和心理上的特征,在对老年人做常规护理时,注重护理过程的安全,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护理,并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其合理的心理护理,助其早日康复.
作者:祁爱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90例肛周脓肿患者并随机分组.传统组给予切开引流手术,一次性组则实施一次性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肛周脓肿治疗效果、复发率、术前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一次性组患者肛周脓肿治疗效果高于传统组(P<0.05);一次性组复发率低于传统组(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一次性组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应用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可缩短疗程,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症与大汗腺在临床上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彩超多发性囊肿住院的患者287例,同时检查患者有无腋臭存在,并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8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学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症或乳腺囊肿者259例,剩余28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乳腺腺病及慢性炎症等.259例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症或乳腺囊肿的患者同时伴有腋臭者有211例(占81.5%),而诊断为其他乳腺疾病的患者同时伴有腋臭者3例(占10.7%).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患者有腋臭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乳腺疾病,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高度密切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王颖;陈飞;孙鹤庆;路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集20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分别对室温下放置0min、30min、2h和6h后的静脉进血行血常规检查;对血常规检查中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末梢血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静脉血(P<0.05),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静脉血(P<0.05),中间细胞百分比(MXD)和静脉血无差异(P>0.05);静脉血的WBC、RBC和Hb不同时间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PLT较放置前明显降低(P<0.05),MXD较放置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较多,采取静脉血2h以内检查可以降低误差.
作者:蒙绍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出现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科手术切口未感染患者120例为参照组.通过对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案.结果:影响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合并疾病、住院时间及营养状况等.经统计学分析,研究组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对外科手术患者选择佳时机实施手术,并充分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能够进一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作者:钟桂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乡镇基层卫生院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期间的护理人员1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5年10月前,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期间的护理人员1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不实施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护理风险与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8.33%,护理纠纷未发生,基础护理24.26分(s-1.02)、护理安全23.10分(s=1.01)、应急处理24.13分(s=0.41)、感染控制24.85分(s=0.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新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