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林英;田艳艳
目的:分析地屈孕酮与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原发性痛经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地屈孕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及经期静脉血雌二醇水平变化等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体治疗效果及经期静脉血雌二醇水平变化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朱向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对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观察分析可以了解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概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朱宇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与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印例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按照确诊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观察A组患者根据理化指标检查结果进行确诊,对观察B组患者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理化指标检查结果进行确诊.对比并分析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颈内动脉的内-中膜厚度、颈外动脉的内-中膜厚度.结果:观察B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96.67%)与观察A组患者(5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颈内动脉的内-中膜厚度、颈外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与对照组健康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邱跃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针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安全用药进行探究,促进规范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患者病例272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2%.结论:医务工作人员应该把药物代谢动力学作为出发点,给予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合理的用药指导,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阿斯古丽·哈力;马春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80例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法分成两组,一组行常规护理(基础组,38例),一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肢体功能锻炼(锻炼组,42例),测定并比对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锻炼组QLQ-C30评分为65.78分(s=3.35),与基础组的41.32分(s=4.21)比对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肢体功能锻炼可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
作者:李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在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先后通过随机入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内镜下指导医生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在内镜下治疗,其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时,采用内镜查看患者内部具体情况,临床医生在综合内镜反应结果及自身经验后,可以更加快速的制订治疗方案,减少治疗时间.因内镜创面较小,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伟东;杨晓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妊娠合并肾脏疾病是临床上广泛关注的问题.正常妊娠期肾脏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表现为肾脏体积加大,处于生理性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显著增加.异常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育龄女性,由于妊娠期所引起的循环、内分泌系统等变化,妊娠并发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加剧肾功能恶化,甚至引发流产、早产、胎儿死亡的高风险.因此,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系统回顾.
作者:陈美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在分娩过程中,使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分娩模式,对于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40例产妇进行常规模式分娩,为对照组,另外40例产妇则采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分娩模式,为试验组,两组产妇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结果:试验组产妇的各项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平均满意度为5.23分(s=0.21),高于对照组的3.92分(s=0.3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分娩模式对分娩镇痛效果存在一定影响,能够缩短产程,减少分娩出血,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星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知识掌握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2例DPN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成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知识掌握度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知识掌握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N患者应用CNP干预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知识掌握度提高,从而促进疗效及预后改善.
作者:唐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在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我病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痊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预防性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痊愈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许华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献血者机采中出现反应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方法:搜集贵港市中心血站采血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机采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结果:25例发生献血反应,其中轻度20例,占80.0%;中度4例,占16.0%;重度1例,占4.0%.献血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睡眠不足加上过度疲劳,以及空腹献血,分别占到44.0%(11/25)、40.0% (10/25),其次为晕车后献血,占4.0%;精神心理因素,占4.0%;皮下血肿,占4.0%;枸橼酸钠进入体内引起口唇发麻或手足抽搐,占4.0%.结论:机采献血既关系献血者的健康,又关系我国机采献血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献血者的身体检查,提高采血技术,减轻疼痛,营造一个舒适的献血环境,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韦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防治手术室体位性压疮的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126例手术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室体位性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室体位性压疮发生率为1.58%,对照组为11.1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5.24%,对照组为7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防治手术室体位性压疮具有良好作用,有效降低了患者手术室体位性压疮发生率,提升了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朱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与措施.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结果:本次手术过程中,出现6例心动过缓、2例室颤、6例低血压、3例阵发性室速,均抢救成功,术中异常情况发生率为56.67%,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是直接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有效的方法,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运晓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血塞通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滴丸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论:血塞通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汪元元;周晓妍;黄德莲;吕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观察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指标,且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艳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普通α干扰素穴位注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其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选取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 00例,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恩替卡韦治疗以及恩替卡韦联合普通α干扰素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肝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普通α干扰素穴位注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具有较高的抗乙肝病毒疗效.
作者:张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胸膜炎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胸膜炎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一组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和对照组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依从性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施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时普外科手术患者行心理护理对其焦虑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中,采取随机法抽选出60例进行分析,予以分组:常规组:30例行常规护理项目,护理组:30例加行心理护理措施,对两组的焦虑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接受护理前,常规组30例患者Zung焦虑表评分57.12分(s=4.23),护理组56.77分(s=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51.76分(s=9.22),护理组43.02分(s=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康复治疗相关知识,终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
作者:范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妊娠高血压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6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妊娠高血压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梅忠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药物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自愿原则下从我院心脑血管科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众多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并严格遵照随机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常规性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前者的治疗基础上添加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研究比较.结果: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常规性的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胺碘酮与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取得十分可观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苏鹏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