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胱抑素c与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水平对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姜维;毕纹玫;王俊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 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早期肾损害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水平对诊断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肾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肌酐水平分为A、B两组,同时选取同期4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结果:B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与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数据明显高于A组和对照组,A组患者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同时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清胱抑素c与尿液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查,可有效地提高其阳性检出率.在早期肾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量输血前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变化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多个科室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输注悬浮红细胞2000 ~ 4000ml(10~ 20U)和血浆400~ 800ml,观察所有患者在输血前后6h的血小板数量以及凝血功能.结果:患者输血前后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四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大量输血之后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会下降,所以在临床中需要针对大量输血患者给予实时血小板、凝血功能监测护理,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补充血小板,从而保障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熊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时普外科手术患者行心理护理对其焦虑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中,采取随机法抽选出60例进行分析,予以分组:常规组:30例行常规护理项目,护理组:30例加行心理护理措施,对两组的焦虑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接受护理前,常规组30例患者Zung焦虑表评分57.12分(s=4.23),护理组56.77分(s=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51.76分(s=9.22),护理组43.02分(s=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康复治疗相关知识,终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

    作者:范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分析

    良好的护理对呼吸科患者的康复是很重要的,在住院患者中又以老年人居多,而对老年人的护理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分析了老年人身体和心理上的特征,在对老年人做常规护理时,注重护理过程的安全,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护理,并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其合理的心理护理,助其早日康复.

    作者:祁爱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宫腔镜下电切术(TCRM)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试验组52例行TCRM,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手术、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华;聂娜;林彩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上环手术操作过程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上环手术操作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环手术妇女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术中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术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明显低于时照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环手术操作过程中对受术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受术者的心理状态,缓解不适感,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药联合柳氮磺吡啶和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柳氮磺吡啶和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纳入的时间段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单双号来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单号为观察组(n=40),采用中药联合柳氮磺吡啶和氨甲蝶呤治疗;双号为对照组(n=40),仅使用柳氮磺吡啶和氨甲蝶呤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的差异较大(P<0.05);同时,在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例,占7.5%,两组间进行比较的差异明显(x2 =5.5411;P<0.05).结论:中药联合柳氮磺吡啶和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南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献血者机采中出现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目的:探究献血者机采中出现反应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方法:搜集贵港市中心血站采血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机采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结果:25例发生献血反应,其中轻度20例,占80.0%;中度4例,占16.0%;重度1例,占4.0%.献血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睡眠不足加上过度疲劳,以及空腹献血,分别占到44.0%(11/25)、40.0% (10/25),其次为晕车后献血,占4.0%;精神心理因素,占4.0%;皮下血肿,占4.0%;枸橼酸钠进入体内引起口唇发麻或手足抽搐,占4.0%.结论:机采献血既关系献血者的健康,又关系我国机采献血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献血者的身体检查,提高采血技术,减轻疼痛,营造一个舒适的献血环境,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韦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清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在小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究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确诊为CNSI感染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类型进行分组,病毒感染组36例,细菌感染组44例,同期选择40例无发生感染的儿童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LDH、CRP、PCT水平,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CRP、PCT、LDH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组患者的LDH、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C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DH、CRP、PCT可作为小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重要指标,可指导临床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启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目的:探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儿3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机械通气至少48h,按照是否发生VAP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分析造成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380例患儿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持续时间至少48h,58例患儿出现VAP,发病率约为15.26%;数据经统计学单因素分析,两组患儿在血清白蛋白浓度、基础疾病类型、持续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频次、进入PICU治疗时间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CHEⅡ)标准评分结果、留置胃管情况及是否进行激素类药物治疗等诸多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显著(P<0.05);Logisitic多因素回归显示,PICU患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及OR值如下,血清白蛋白含量(OR 1.355,P<0.05)、施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OR2.644,P<0.05)、气管插管频次(OR 1.890,P<0.05)、进入PICU治疗时间(OR 1.693,P<0.05)、APACHE标准评分(OR2.662,P<0.05)、留置胃管率(OR 1.871,P<0.05).结论:PICU治疗惠儿出现VAP可能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后开展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VAP发生风险.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二尖瓣病变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报道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原感染心内膜、瓣膜或瓣膜相关结构引起的疾病,这类患者多有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病,在心内膜及瓣膜上附有赘生物,赘生物很脆弱,易脱落造成栓塞.一般内科治疗远期效果欠佳,且此疗法对14岁以下患儿更具危险性,院内病死率高[1-2].2017年3月我科收治1例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经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存在二尖瓣瓣膜病变及赘生物,经内科积极治疗与护理,病情稳定后转至外科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较好.现将其内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林英;田艳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会厌逐瘀汤治疗肥厚性喉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会厌逐瘀汤在治疗肥厚性喉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7例肥厚性喉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厚性喉炎患者行会厌逐瘀汤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蒋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无主机血透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无主机血透临床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急慢性肾衰并发症3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并总结33例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基本信息.结果:通过对资料信息整合,本次研究所纳入的33例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患者,接受无主机血透治疗之后,心悸、呕吐、恶心、胸痛等临床表现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各项有关指标均得到一定的缓解.结论: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患者应用无主机血透方案进行治疗,有效、安全、操作简便,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患者的佳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作者:阿丽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共收治764例结肠癌患者,从中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患者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应用和椎广.

    作者:张建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以此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期门诊收治的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比较两组高心率和低心率、24h平均心率、24h总心搏数等指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各项指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较好,能提高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彩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观察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指标,且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艳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试验组采取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水平(2h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PG、2hPG、HbA1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PG、2hPG、HbA1c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作者:肖剑;周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2-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2-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治疗36周并随访36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分型、前C区突变情况、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并在开始治疗后的前3月每月检测1次血清HBV DNA载量,之后改为每3个月检测1次血清HBV DNA数量,以病毒学应答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并比较不同血清HBV DNA载量、基因分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62例患者低载量组持续应答(SVR)获得率明显高于高载量组,差异显著(P<0.05);62例患者B基因无突变组、C基因无突变组的SVR获得率均分别高于B基因突变组和C基因突变组,差异显著(P<0.05),但是早期病毒学应答(EVR)获得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2-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理想的疗效,HBV DNA载量水平、HBV基因突变情况可作为疗效的有效观察指标.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PDCA对提高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注射室护理中应用PDCA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医院门诊注射室接受注射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注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患者对门诊注射室环境、护理态度、护理技术、信任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注射室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围术期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均较高,统计学分析认为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患者围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其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王善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穴位注射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普通α干扰素穴位注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其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选取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 00例,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恩替卡韦治疗以及恩替卡韦联合普通α干扰素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肝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普通α干扰素穴位注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具有较高的抗乙肝病毒疗效.

    作者:张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