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

向太梅;易智明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转归时间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退热、肺部体征转归正常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67%,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药物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自愿原则下从我院心脑血管科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众多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并严格遵照随机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常规性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前者的治疗基础上添加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研究比较.结果: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常规性的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胺碘酮与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取得十分可观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苏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左甲状腺素钠联合补硒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联合采用左甲状腺素钠与补硒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左甲状腺素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左甲状腺素钠联合补硒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对比与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TSH)、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差异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TSH、FT4及FT3均比治疗之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TSH恢复所用的时间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联合采用左甲状腺素钠与补硒治疗效果显著,且效价比较稳定,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医学推广.

    作者:戴咏玲;陈瑶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疼痛管理对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分析疼痛管理对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医院接受伤口治疗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及试验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伤口愈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伤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伤口愈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伤口疼痛,加快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海艳;黄素碧;蒋纯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痛心绞痛患者200例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方法的治疗以及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痛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可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杨宗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2-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2-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治疗36周并随访36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分型、前C区突变情况、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并在开始治疗后的前3月每月检测1次血清HBV DNA载量,之后改为每3个月检测1次血清HBV DNA数量,以病毒学应答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并比较不同血清HBV DNA载量、基因分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62例患者低载量组持续应答(SVR)获得率明显高于高载量组,差异显著(P<0.05);62例患者B基因无突变组、C基因无突变组的SVR获得率均分别高于B基因突变组和C基因突变组,差异显著(P<0.05),但是早期病毒学应答(EVR)获得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2-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理想的疗效,HBV DNA载量水平、HBV基因突变情况可作为疗效的有效观察指标.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至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90例)与健康人员(40例),贫血患者当中45例缺铁性贫血(A组),45例缺叶酸性贫血(B组),40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比以上3组观察对象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及血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之比.结果:A组患者RBC较B组低,Hb明显低于B组与对照组,其RDW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与B组,P<0.05;B组患者的RBC/MCV与RBC均明显较A组与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MCH、MCV均明显较A组与B组高,P<0.05.结论:血液检验可对贫血的不同类型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吴以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烧伤后瘢痕预防处理及整形效果分

    目的:观察分析烧伤后瘢痕的预防处理和整形效果.方法:总结60例烧烫伤患者的治疗经验及效果.结果:对多个功能部位的深度烧伤患者在早期采取多种治疗方法有效预防瘢痕;针对后期不同部位瘢痕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开展治疗.结论:在应对患者功能部位的深度烧伤时,早期要进行彻底清除痂皮并有效预防后期的瘢痕挛缩和功能影响;烧伤的创面在愈合之后的3~6个月要立刻实行瘢痕的整形治疗,以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田永松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院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33例患者在入院前采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流程进行院前急救,对患者救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经过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流程急救后,24h运转时间为22.5min(s=3.5);有30例被成功运转至我院接受治疗,死亡3例,有效救治率高达90.9%.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桂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超短波综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短波合并药物综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48病例患者中,观察组80例采用药物治疗和超短波物理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的痊愈率为7.4%,总有效率为85.3%.结论:超短波合并药物综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耿杰;苏冰;张金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宫颈癌筛查方法研究进展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早期筛查,以期尽早发现宫颈癌,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近些年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演进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邹丽丹;王萍玲;黄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汉族与哈萨克族儿童缺铁性贫血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汉族和哈萨克族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的差异.方法:收集儿科门诊收治的哈萨克族及汉族儿童600例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两族儿童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并分析两族儿童间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哈萨克族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高于汉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儿童容易患缺铁性贫血,发生与否与其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母亲贫血史、母亲生育史、母乳喂养史等有关.结论:哈萨克族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应该加强对哈萨克族儿童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的改善,给儿童添加相应的辅食、均衡营养,母亲在孕期应该注意保健,重视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作者:张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等效生物剂量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等效生物剂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甲组患者的等效生物计量为65~ 75 Gy,平均等效生物剂量为72Gy.乙组患者的等效生物剂量为76~ 85Gy,平均等效生物剂量为80Gy.丙组患者的等效生物剂量为86~ 100Gy,平均等效生物剂量为90Gy.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结束后应用NP方案进行化疗4个周期.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有效率.结果: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之后,三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有效率并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后9个月之后,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治疗12个月后,丙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和乙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对机体内其他正常细胞和组织产生的伤害较轻.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等效生物剂量90Gy左右时,治疗有效率较高,复发率相对较低.

    作者:陈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应用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确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10例患者资料,应用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指数、血压及不良反应情况加以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指数、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患者出现1例(0.91%)皮疹,2例(1.82%)头晕和1例(0.91%)乏力,总不良反应率为3.64% (4/110).结论:糖尿病并高血压者应用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能改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可被临床推广.

    作者:吕翠叶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血常规化验,记录相关检查结果;使用23G的细针进行穿刺抽吸活检,取标本涂片进行病理学诊断,分析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理诊断情况.结果: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穿刺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例,占比13.46%;甲状腺髓样癌患者4例,占比3.85%;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0例,占比48.08%;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20例,占比19.23%;甲状腺腺瘤患者16例,占比15.38%.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能够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从而根据诊断结果制订治疗方案,值得应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强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5%,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李生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传统甲状腺手术与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手术方式为传统甲状腺手术,观察组术式为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瘢痕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28.0%(P<0.05);两组1年复发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效果优于传统甲状腺手术.

    作者:刘蕊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25例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中25例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可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其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富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会厌逐瘀汤治疗肥厚性喉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会厌逐瘀汤在治疗肥厚性喉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7例肥厚性喉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厚性喉炎患者行会厌逐瘀汤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蒋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老年人上睑松弛与睑袋整形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睑松弛与睑袋整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进上睑松弛与睑袋整形术的老年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1年后进行术后随访,对患者的术后效果与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例(3.49%)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术后重睑线不对称,外眦瘢痕,部分伤口裂开;患者的术后满意度达94.19%.结论:老年人上睑松弛与睑袋整形术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向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研究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入院的9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仅在颅内压监测方面,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测方法,观察组采用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局,分析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和死亡率分为13.32%和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和8.88%,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患者脱水药用量,观察组用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可更加确切、适时地反映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情况,对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对于指导治疗、指导用药意义重大.

    作者:蒋勇;薛军;牟科杰;邓雷;邹福建;崔荣周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