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艳玲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冠心病,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孝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38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前者均低于后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将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有可能将他们的复发情况降低.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开腹肌瘤剔除与腹腔镜下肌瘤剔除的对比

    目的:探讨开腹肌瘤与腹腔镜下肌瘤剔除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常规组采用开腹肌瘤剔除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治疗,并对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临床治疗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都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治疗效果显示,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治疗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并且术后患者并发症概率较低,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张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小儿慢性咳嗽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小儿慢性咳嗽的效果.方法:将小儿慢性咳嗽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病因情况,分析不良反应,并比较不同年龄段诊断结果.结果:40例患儿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后显示慢性感染15例,喉-气管-支气管软化13例,气管支气管异物7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例,喉软骨发育不良2例,结核1例;婴幼儿与学龄前小儿在病因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40例患儿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后仅有3例一过性不良反应,如鼻出血、低氧血症等,均比较轻微,对症处理后缓解或消失.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小儿慢性咳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明确病因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并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戴聪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哮喘病患者呼吸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哮喘病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呼吸护理的价值和作用.方法:本研究针对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哮喘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研究,将该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有患者7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呼吸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4.67%,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患者满意度上来看,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平均得分为98.3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平均得分为68.29,两者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哮喘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增加呼吸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并且也容易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运用.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4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回顾性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探究治疗方法.结果:42例患者中,3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肿瘤直径2~ 14cm,平均直径8.49cm(s=1.27),包膜完整,肿瘤边界清晰;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肿瘤直径4.4~8.0cm,平均直径5.7cm(s =0.63).肿瘤边界表现为浸润性生长,肿瘤包膜与神经遭到侵袭.另外,42例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9%.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恶性程度不高,较少见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且给予根治性切除术治疗,预后效果佳.

    作者:全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持续有创颅内压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监测,观察组患者应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脱水药物用量等指标.结果:6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评分(GOS),观察组评估良好比例为73.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4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周内的脱水剂用量为628g(s=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2g(s=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率、减少脱水药物用量,更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冯磊;张传东;韦继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1例臀部神经纤维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臀部纤维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整形医院2016年11月收治的1例臀部神经纤维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总结神经纤维瘤的特点及臀部神经纤维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通过对神经纤维瘤的认识,以及对臀部神经纤维瘤患者的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患者未发生贫血、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臀部神经纤维瘤严重影响惠者的生活,该手术范围大,术前应积极的完善检查,为手术做准备;术后采取积极的护理方案,针对并发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明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在中风偏瘫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治愈率、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运动、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金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单独给予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1s用力呼吸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水平、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布地务德联合治疗可以迅速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突出.

    作者:支振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我院选择8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联合胺碘酮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另给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频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联合组患者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效果显著,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少,治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董大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在改善负面情绪、提高医院满意度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122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负面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1.85分(s=2.09),抑郁自评量表评分29.77分(s=1.8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85.25%,观察组为98.36%,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阶段护理干预有效开展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给予患人性化的理解与关怀,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满意度.

    作者:唐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单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生化指标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单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生化指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临床疑诊冠心病且有关疾病除外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NCHD组)与冠心病组(CHl组),其中冠心病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CHD1组(单质病变组)与CHD2组(多支病变组).测定并分析各组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脂蛋白(a)、血清脑利钠肽前体(NT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CHD1组与CHD2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UN(血清尿素)、CRE(肌酐)、GLU(葡萄糖)、TNT(心肌肌钙蛋白)水平明显提高,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Apo-Al载脂蛋白al(Apo-A1)水平等明显下降,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结论:单纯冠心病且除肝肾疾病、糖尿病以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患者,其在CRE、BUN、GLU代谢方面仍存在压力,且早期单纯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与TNT、NTBNP具有相关性,而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为Apo-A1、HDL-C.

    作者:杨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半夏白术天麻通窍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通窍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84例作研究对象,并经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42)应用半夏白术天麻通窍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n=42)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①治疗后滞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通窍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可推产.

    作者:史尚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所有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选择抽签方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双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对比两组的术后出血量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等系列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的概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于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合理选择甲状腺全切术展开治疗,表现出清除彻底、术中术后指标改善显著以及预后质量显著等优点,凸显了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益生菌治疗应用于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患有炎症性肠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益生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上,常规的治疗方式结合益生菌治疗应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其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常规治疗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李自昂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抓阄的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所在科室78例急性脑栓塞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依达拉奉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试验样本确定为39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对于常规组,依达拉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P<0.05);相对于常规组,依迭拉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相对于常规组,依达拉奉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高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性脑栓塞患者依达拉奉治疗,临床效果突出,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信赖.

    作者:刘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出血量为30~ 60ml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出血量为61 ~ 80ml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治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中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荣荣;吕吉;黄惠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视频在脊柱外科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视频应用于脊柱外科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中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给予健康教育视频宣教;另随机选取科室内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幻灯片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康复知识的知晓度、功能锻炼期间护士指导对间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院时护理康复知识知晓度明显升高,而护士指导时间显著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视频显著能提高脊柱外科患者护理康复知识的知晓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值得在今后推广和应用.

    作者:段丽芬;林海英;李萍萍;彭帮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术联合钻孔软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穿刺引流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明确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找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佳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3组:传统组32例患者采用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YL-1组32例患者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引流术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术联合钻孔软管引流术.三组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三组患者术后继发血肿、颅内积气、脑损伤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5.10d(s=1.22),少于YL-1组的平均住院时间7.05d(s=1.21),少于传统组的9.25d(s=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L-1型微创穿刺针穿刺引流术及钻孔软管引流术局部麻醉、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临床上可以作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推荐方法.

    作者:李秀冬;刘启震;宋来高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损伤控制手术在老年癌性结直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DCS)在老年癌性结直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癌性结直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后采取常规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肿瘤切除手术;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肿瘤切除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体温恢复时间、ICU住院天数、死亡率等指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老年癌性肠梗阻病例采用DCS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解除肠梗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丁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介入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介入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介入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体温变化、阴道出血及下腹部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阴道出血量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予以介入联合宫腔镜清宫术,疗效突出,可有效帮助患者快速康复,术中出血量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正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