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体会

危娓;邓群

关键词: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 围手术期, 颈椎间盘突出, 资料分析, 术后护理, 手术方式, 治疗, 微创, 随访
摘要:皮颈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ectomy,PCD)是目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较新颖的微创手术方式[1].本院自1999年6月起实施该手术23例共32个椎间盘.现将其术后护理及随访资料分析如下.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96例临床治疗体会

    近几年来由于现代影像诊断和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术技术的提高,胆管残余结石发生明显下降,但肝内残余结石仍是胆道外科有待解决问题之一.本文就1998~2000年收治的96例胆管残余结石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申联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长沙地区孕妇TORCH感染及妊娠结局分析

    TORCH是弓形虫(Toxoplasma,TO)、风疹病毒(Rubellavirus,RU)、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单纯泡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等病原体的总称.它们是孕期中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当孕妇感染时,病原体可经过胎盘引起母婴垂直传播,从而导致流产、死胎、早产、先天畸形等,甚至可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临床上统称为TORCH综合征.本院自1996年3月至2001年3月对长沙地区的4 148例孕妇进行了TORCH感染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青;王新;林力;梅其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阴囊岛状皮瓣与中缝皮管联合治疗重度尿道下裂27例

    重度尿道下裂尿道缺损较长,采用Duckett包皮瓣或阴囊中隔岛状皮瓣很难修复.张淮平等[1]用Duckett+Duplay联合皮瓣取得一定疗效.作者等对此术式进行改良,用阴囊带蒂皮瓣取代包皮岛状皮瓣,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哲;樊皓明;骆德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临床试验设计策略

    早期的临床医学研究多是病案分析性质的临床经验总结,这类研究结论的科学价值是有限的,甚至是可疑的.其原因在于:①研究的病例缺乏代表性,因此所得结论不能外推到总体病人.②没有设置平行的对照组,无法进行合理的比较鉴别,获得的结论并不完全是处理因素所产生的效应,也许是机体的自愈或非处理因素作用的结果.③效应指标(如疗效)往往是在研究终结时所收集到的资料,而那些研究期间因各种原因退出的病例则被排除,失出了部分信息.退出研究计划的病例可能是疗效不明显,耐受不了副作用的影响,依从性较差的研究对象.

    作者:熊国强;邓瑞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性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该病因尿路梗阻和膀胱刺激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人群老龄化和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故对BPH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日显重要,现将本院10年来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乐友;莫克俭;谢衡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重症四二四中毒108例抢救体会

    自1994年5月至2000年5月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抢救治疗重症四二四中毒患者108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姜远正;周文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型副伤寒l96例临床分析及抗菌治疗体会

    1996年5~8月本市郊区某自然村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1],此后甲型副伤寒在本市一直有散发病例.现将本院1996年6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经细菌学证实的甲型副伤寒196例的临床特点、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移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青年人大肠癌p53和PCN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年龄多在45岁左右,较欧美提前12~18年[1].青年人大肠癌在我国较多,恶性程度高,预后差.p53是大肠癌发生中常变化的基因,已公认为抑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DNA多聚酶辅助因子,直接参与DNA合成,它的表达能反映细胞增殖活性[2].本文探讨54例青年人大肠癌p53和PCN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作者:彭文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原位全肝移植的麻醉处理

    同种异体原位全肝移植(OCT)已成为治疗终末肝病,肝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本院于2000年11~12月进行了3例同种异体原位全肝移植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王平;刘际童;刘景诗;徐际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指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一般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存在一定关系[1].血小板指数包括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四项指标.作者对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指数变化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蒋向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呕必停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恶心、呕吐是肿瘤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少患者因此拒绝或不得不中断有治愈或姑息效果的化疗.目前,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呕必停对化疗诱发的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作者对52例化疗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易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电门控技术在心脏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

    共振(MRI)作为一种无创影像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在心脏检查过程中正确使用心电门控技术,对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有很大的帮助.作者使用该方法共检查68例患者,其结果对比报道如下.

    作者:孙剑宁;谭利华;彭述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81例老年脑血管病血、脑脊液酸碱气体分析

    血气分析是危重病人的重要监测手段,而脑脊液(CSF)气体分析国内外报道不多[1~3],且存在着例数不多,观察指标少,无正常值对照,缺少疾病之间的比较,及CSF与血同步观察不足等,也缺乏病例数较多的老年脑血管病(CVD)这方面的专题报道。作者等从1990~1995年对81例CVD患者同时进行了血、CSF酸碱气体等8项指标分析,并与健康正常组及非神经系疾病手术对照组对比,以期从神经系统内环境代谢方面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比较三种老年CVD血及CSF气体改变,并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

    作者:龚志刚;兰天;黄仁彬;刘址忠;欧阳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继续出血的诊断及处理

    过去人们一致认为脑出血病人入院后病情加重是由于脑水肿、并发症等未能得到控制所致。随着头颅CT的广泛应用,动态观察证实脑出血患者入院后一段时间内存在着继续出血、血肿扩大的现象。本组报道经CT证实继续出血的病人42例,以探讨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作者:包正军;熊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剂量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比索洛尔(Bisoprolol)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近几年的临床试验表明其对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笔者从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对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比索洛尔,观察其对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振宇;黄韧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伴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布-加综合征一例

    1 病历资料患者,女,46岁,因乏力,纳差,消瘦,发现肝脏肿大一年余而入院. 患者曾在湖南省血吸虫疫区工作,无长期服药史,无创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发热、皮肤黄染、出血等.入院体查:血压120/70 mmHg,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右肋下5 cm;剑突下6 cm,质地中等,有压痛,表面光滑,边缘钝;脾脏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入院后,查乙肝全套、丙肝抗体、戊肝抗体均阴性,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肾功能正常;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均升高,达正常值的5~8倍.多次查血吸虫血清学反应(ELISA)阳性,但多次大便检查未发现血吸虫虫卵;血常规三系均略低于正常,嗜酸粒细胞记数正常.骨髓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嗜酸粒细胞偏高.胃镜示:多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道静脉曲张(轻~中度).腹部B超示:肝大,左叶16.5 cm×8.0 cm,实质回声稍强,光点粗,分布尚均匀;脾厚5.4 cm,三支肝静脉宽度正常,汇入下腔静脉处管壁光滑,内清晰;门静脉主干内径1.4 cm,下腔静脉肝后段横断面内径1.28 cm×1.07 cm.肝穿刺活检示:肝细胞广泛胞浆疏松化,有点状及碎屑状坏死,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较多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符合间质性肝炎及早期肝纤维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下腔静脉正位呈向心性狭窄,可见侧支静脉代偿性增粗,侧位像无局限性压迹,肝静脉各支显影清晰,无阻塞征象.经教授查房会诊,诊断考虑为:①慢性血吸虫性肝硬化;②布-加综合征.因暂无手术指征, 先予以吡喹酮治疗:第一次总量为3.6 g,1 d内服完,三月后改为6.0 g,2 d内服完.服药半年后在当地医院复查B超示:肝脾略缩小,左肝13.3 cm×6.8 cm,脾厚5.0 cm.但患者

    作者:陈碧莲;舒;畅;谢秀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舒筋活血洗剂促进骨伤愈合临床观察

    骨病的患者中,患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肿胀、肌肉萎缩、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直,影响其功能恢复及痊愈时间.因此作者运用舒筋活血洗剂对晚期为主的骨伤病人的患处先气薰、再浸泡、后局部热敷,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晓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树脂绷带在小儿骨科的应用体会

    树脂绷带是一种新型骨科外固定材料.本院自2000年3月开始将树脂绷带用于小儿各种先天畸形术后外固定,以及小儿四肢长骨骨折尤其是青枝骨折、软组织损伤共69例.作者在使用过程中,感觉到操作简单方便,固定牢靠,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延安;梅海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阑尾包块Ⅰ期手术93例临床分析

    本院于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施行各类阑尾手术643例,其中阑尾包块Ⅰ期手术9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正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龄初产妇妊娠结局85例临床分析

    对本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入院分娩的85例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和分娩结局进行分析,以探讨高龄初产妇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等高危因素间的关系.

    作者:胡华利;伍招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