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王平;刘际童;刘景诗;徐际盛
1996年5~8月本市郊区某自然村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1],此后甲型副伤寒在本市一直有散发病例.现将本院1996年6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经细菌学证实的甲型副伤寒196例的临床特点、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移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尿动力学和腔内泌尿外科学的发展,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本院自1994年9月至1999年5月采用经尿道膀胱颈后唇电切术治疗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29例,疗效满意。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钟朝晖;谢续标;杨罗艳;杨金瑞;刘任;赵小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椎-基底动脉缺血是导致中、老年人发生头晕、头痛的常见原因,使用一般扩血管药治疗有时并不理想。为探讨其新的治疗方法,作者自1998年6月以来采用降纤酶治疗该病共52例,并与同期50例对照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向绪林;高云春;郭桂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对本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入院分娩的85例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和分娩结局进行分析,以探讨高龄初产妇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等高危因素间的关系.
作者:胡华利;伍招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因其位置深,定位困难,如合并周边部裂孔则增加手术的难度.黄斑部过量或多次冷凝,不仅会破坏裂孔以外正常的视细胞,使中心视力下降,且过度冷凝易引起玻璃体萎缩及广泛性视网膜前膜增生,而导致手术失败.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既要考虑手术后网膜复位率,亦应尽可能保留或提高残余的中心视力.本文采用羊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昂;贺贵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病历资料患者,女,46岁,因乏力,纳差,消瘦,发现肝脏肿大一年余而入院. 患者曾在湖南省血吸虫疫区工作,无长期服药史,无创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发热、皮肤黄染、出血等.入院体查:血压120/70 mmHg,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右肋下5 cm;剑突下6 cm,质地中等,有压痛,表面光滑,边缘钝;脾脏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入院后,查乙肝全套、丙肝抗体、戊肝抗体均阴性,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肾功能正常;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均升高,达正常值的5~8倍.多次查血吸虫血清学反应(ELISA)阳性,但多次大便检查未发现血吸虫虫卵;血常规三系均略低于正常,嗜酸粒细胞记数正常.骨髓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嗜酸粒细胞偏高.胃镜示:多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道静脉曲张(轻~中度).腹部B超示:肝大,左叶16.5 cm×8.0 cm,实质回声稍强,光点粗,分布尚均匀;脾厚5.4 cm,三支肝静脉宽度正常,汇入下腔静脉处管壁光滑,内清晰;门静脉主干内径1.4 cm,下腔静脉肝后段横断面内径1.28 cm×1.07 cm.肝穿刺活检示:肝细胞广泛胞浆疏松化,有点状及碎屑状坏死,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较多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符合间质性肝炎及早期肝纤维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下腔静脉正位呈向心性狭窄,可见侧支静脉代偿性增粗,侧位像无局限性压迹,肝静脉各支显影清晰,无阻塞征象.经教授查房会诊,诊断考虑为:①慢性血吸虫性肝硬化;②布-加综合征.因暂无手术指征, 先予以吡喹酮治疗:第一次总量为3.6 g,1 d内服完,三月后改为6.0 g,2 d内服完.服药半年后在当地医院复查B超示:肝脾略缩小,左肝13.3 cm×6.8 cm,脾厚5.0 cm.但患者
作者:陈碧莲;舒;畅;谢秀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症,发病率占所有中风的5%~10%[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院内科1992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SAH 104例,现将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唐珍香;蒋德安;刘翠莲;欧阳取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早期的临床医学研究多是病案分析性质的临床经验总结,这类研究结论的科学价值是有限的,甚至是可疑的.其原因在于:①研究的病例缺乏代表性,因此所得结论不能外推到总体病人.②没有设置平行的对照组,无法进行合理的比较鉴别,获得的结论并不完全是处理因素所产生的效应,也许是机体的自愈或非处理因素作用的结果.③效应指标(如疗效)往往是在研究终结时所收集到的资料,而那些研究期间因各种原因退出的病例则被排除,失出了部分信息.退出研究计划的病例可能是疗效不明显,耐受不了副作用的影响,依从性较差的研究对象.
作者:熊国强;邓瑞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肺结核中初治复治化疗失败,排菌超过2年以上,对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称为难治性肺结核[1].作者等对本院收治的22例难治性肺结核病人的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
作者:沈桂泉;吴翠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院于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施行各类阑尾手术643例,其中阑尾包块Ⅰ期手术9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正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恶心、呕吐是肿瘤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少患者因此拒绝或不得不中断有治愈或姑息效果的化疗.目前,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呕必停对化疗诱发的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作者对52例化疗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易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来,轮状病毒(RV)对肠道外感染所致的临床表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引起严重感染而导致各脏器功能受损,病情凶险.本院1999年11月至2000年2月收治RV肠炎113例,有103例出现各种严重的肠道外症状,现总结如下.
作者:龙晓玲;付四毛;张志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大量研究显示,重症胰腺炎(SAP)易于从局部病变迅速发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衰竭(MOF),这可能与病程早期促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有关.对此,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作者在SAP发病早期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伟;舒国顺;胡继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皮颈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ectomy,PCD)是目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较新颖的微创手术方式[1].本院自1999年6月起实施该手术23例共32个椎间盘.现将其术后护理及随访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危娓;邓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人工流产率的不断上升,宫颈宫腔粘连者也不断增加.目前治疗宫颈宫腔粘连的方法较多,但仍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作者采用自制气囊扩张分离宫颈宫腔粘连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中苏;康焕初;贺梅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89年4月至2000年2月本院在部分梗阻性肾病患者中应用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配合手术及对症支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宏林;尤剑鹏;王华强;徐贻良;覃宝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同种异体原位全肝移植(OCT)已成为治疗终末肝病,肝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本院于2000年11~12月进行了3例同种异体原位全肝移植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王平;刘际童;刘景诗;徐际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作者对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行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的复发,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紫庭;黄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于1999年9月至2000年12月住院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其中30例使用经皮透药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萍;钟礼立;李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6年4月至2000年4月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方法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24例,并与同期未行CRRT的患者进行比较,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廖湘平;李志湘;高志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