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囊扩张分离宫颈宫腔粘连的疗效观察

肖中苏;康焕初;贺梅欢

关键词:子宫疾病/治疗, 粘连/治疗, 气囊扩张术
摘要:随着人工流产率的不断上升,宫颈宫腔粘连者也不断增加.目前治疗宫颈宫腔粘连的方法较多,但仍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作者采用自制气囊扩张分离宫颈宫腔粘连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在梗阻性肾病中的应用

    自1989年4月至2000年2月本院在部分梗阻性肾病患者中应用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配合手术及对症支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宏林;尤剑鹏;王华强;徐贻良;覃宝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皮透药治疗婴幼儿腹泻30例临床分析

    于1999年9月至2000年12月住院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其中30例使用经皮透药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萍;钟礼立;李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龄初产妇妊娠结局85例临床分析

    对本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入院分娩的85例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和分娩结局进行分析,以探讨高龄初产妇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等高危因素间的关系.

    作者:胡华利;伍招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妇儿科600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随着抗菌药物的种类不断更新及大量广泛使用,病原菌的耐药性也相应增加.为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防止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笔者就本院细菌培养及药敏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吴雅莉;梁幼兰;陈翠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气囊扩张分离宫颈宫腔粘连的疗效观察

    随着人工流产率的不断上升,宫颈宫腔粘连者也不断增加.目前治疗宫颈宫腔粘连的方法较多,但仍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作者采用自制气囊扩张分离宫颈宫腔粘连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中苏;康焕初;贺梅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阑尾包块Ⅰ期手术93例临床分析

    本院于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施行各类阑尾手术643例,其中阑尾包块Ⅰ期手术9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正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聚肌胞球结膜下注射辅以无环鸟苷点眼治疗单疱性浅层型角膜炎

    1995年8月至1999年8月作者在门诊用聚肌胞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性浅层型角膜炎9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玉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伴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布-加综合征一例

    1 病历资料患者,女,46岁,因乏力,纳差,消瘦,发现肝脏肿大一年余而入院. 患者曾在湖南省血吸虫疫区工作,无长期服药史,无创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发热、皮肤黄染、出血等.入院体查:血压120/70 mmHg,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右肋下5 cm;剑突下6 cm,质地中等,有压痛,表面光滑,边缘钝;脾脏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入院后,查乙肝全套、丙肝抗体、戊肝抗体均阴性,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肾功能正常;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均升高,达正常值的5~8倍.多次查血吸虫血清学反应(ELISA)阳性,但多次大便检查未发现血吸虫虫卵;血常规三系均略低于正常,嗜酸粒细胞记数正常.骨髓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嗜酸粒细胞偏高.胃镜示:多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道静脉曲张(轻~中度).腹部B超示:肝大,左叶16.5 cm×8.0 cm,实质回声稍强,光点粗,分布尚均匀;脾厚5.4 cm,三支肝静脉宽度正常,汇入下腔静脉处管壁光滑,内清晰;门静脉主干内径1.4 cm,下腔静脉肝后段横断面内径1.28 cm×1.07 cm.肝穿刺活检示:肝细胞广泛胞浆疏松化,有点状及碎屑状坏死,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较多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符合间质性肝炎及早期肝纤维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下腔静脉正位呈向心性狭窄,可见侧支静脉代偿性增粗,侧位像无局限性压迹,肝静脉各支显影清晰,无阻塞征象.经教授查房会诊,诊断考虑为:①慢性血吸虫性肝硬化;②布-加综合征.因暂无手术指征, 先予以吡喹酮治疗:第一次总量为3.6 g,1 d内服完,三月后改为6.0 g,2 d内服完.服药半年后在当地医院复查B超示:肝脾略缩小,左肝13.3 cm×6.8 cm,脾厚5.0 cm.但患者

    作者:陈碧莲;舒;畅;谢秀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尿道膀胱颈后唇电切术治疗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

    随着尿动力学和腔内泌尿外科学的发展,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本院自1994年9月至1999年5月采用经尿道膀胱颈后唇电切术治疗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29例,疗效满意。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钟朝晖;谢续标;杨罗艳;杨金瑞;刘任;赵小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长沙地区孕妇TORCH感染及妊娠结局分析

    TORCH是弓形虫(Toxoplasma,TO)、风疹病毒(Rubellavirus,RU)、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单纯泡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等病原体的总称.它们是孕期中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当孕妇感染时,病原体可经过胎盘引起母婴垂直传播,从而导致流产、死胎、早产、先天畸形等,甚至可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临床上统称为TORCH综合征.本院自1996年3月至2001年3月对长沙地区的4 148例孕妇进行了TORCH感染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青;王新;林力;梅其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树脂绷带在小儿骨科的应用体会

    树脂绷带是一种新型骨科外固定材料.本院自2000年3月开始将树脂绷带用于小儿各种先天畸形术后外固定,以及小儿四肢长骨骨折尤其是青枝骨折、软组织损伤共69例.作者在使用过程中,感觉到操作简单方便,固定牢靠,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延安;梅海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1996年4月至2000年4月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方法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24例,并与同期未行CRRT的患者进行比较,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廖湘平;李志湘;高志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临床试验设计策略

    早期的临床医学研究多是病案分析性质的临床经验总结,这类研究结论的科学价值是有限的,甚至是可疑的.其原因在于:①研究的病例缺乏代表性,因此所得结论不能外推到总体病人.②没有设置平行的对照组,无法进行合理的比较鉴别,获得的结论并不完全是处理因素所产生的效应,也许是机体的自愈或非处理因素作用的结果.③效应指标(如疗效)往往是在研究终结时所收集到的资料,而那些研究期间因各种原因退出的病例则被排除,失出了部分信息.退出研究计划的病例可能是疗效不明显,耐受不了副作用的影响,依从性较差的研究对象.

    作者:熊国强;邓瑞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

    1998年5月至2001年5月本院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在直视下治疗尿道结石32例,临床效果好,见效快,安全方便,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龙开;赵小昆;黄循;刘任;杨罗艳;杨金瑞;杨少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型副伤寒l96例临床分析及抗菌治疗体会

    1996年5~8月本市郊区某自然村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1],此后甲型副伤寒在本市一直有散发病例.现将本院1996年6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经细菌学证实的甲型副伤寒196例的临床特点、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移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全肝原位移植三例体会

    肝移植技术难度大,谓之医学之巅[1]。2000年11月2日至12月8日,本院成功进行了3例全肝原位移植术,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吴金术;谭鹏飞;李灼日;毛先海;周海兰;刘初平;蒋?;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96例临床治疗体会

    近几年来由于现代影像诊断和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术技术的提高,胆管残余结石发生明显下降,但肝内残余结石仍是胆道外科有待解决问题之一.本文就1998~2000年收治的96例胆管残余结石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申联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阴囊岛状皮瓣与中缝皮管联合治疗重度尿道下裂27例

    重度尿道下裂尿道缺损较长,采用Duckett包皮瓣或阴囊中隔岛状皮瓣很难修复.张淮平等[1]用Duckett+Duplay联合皮瓣取得一定疗效.作者等对此术式进行改良,用阴囊带蒂皮瓣取代包皮岛状皮瓣,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哲;樊皓明;骆德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自发性小脑出血18例临床和CT、MRI分析

    随着CT及MRI相继问世,小脑出血的临床病例日见增多。本院近5年来经CT或MRI确诊为小脑出血患者共18例,其中1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现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宇飞;冯孝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青年人大肠癌p53和PCN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年龄多在45岁左右,较欧美提前12~18年[1].青年人大肠癌在我国较多,恶性程度高,预后差.p53是大肠癌发生中常变化的基因,已公认为抑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DNA多聚酶辅助因子,直接参与DNA合成,它的表达能反映细胞增殖活性[2].本文探讨54例青年人大肠癌p53和PCN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作者:彭文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