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龙开;赵小昆;黄循;刘任;杨罗艳;杨金瑞;杨少芳
近几年来由于现代影像诊断和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术技术的提高,胆管残余结石发生明显下降,但肝内残余结石仍是胆道外科有待解决问题之一.本文就1998~2000年收治的96例胆管残余结石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申联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6年5~8月本市郊区某自然村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1],此后甲型副伤寒在本市一直有散发病例.现将本院1996年6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经细菌学证实的甲型副伤寒196例的临床特点、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移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恶心、呕吐是肿瘤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少患者因此拒绝或不得不中断有治愈或姑息效果的化疗.目前,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呕必停对化疗诱发的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作者对52例化疗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易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老年自发性气胸大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基础上发生,易被基础病表现所掩盖,有时因摄片未发现明X线征摄片、透视所发现,仅能在胸部CT扫描上显示的气胸称为“隐匿性气胸”。现将两医院1992~2000年收治的16例老年隐匿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CT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武亚妮;杨金云;刘继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血气分析是危重病人的重要监测手段,而脑脊液(CSF)气体分析国内外报道不多[1~3],且存在着例数不多,观察指标少,无正常值对照,缺少疾病之间的比较,及CSF与血同步观察不足等,也缺乏病例数较多的老年脑血管病(CVD)这方面的专题报道。作者等从1990~1995年对81例CVD患者同时进行了血、CSF酸碱气体等8项指标分析,并与健康正常组及非神经系疾病手术对照组对比,以期从神经系统内环境代谢方面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比较三种老年CVD血及CSF气体改变,并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
作者:龚志刚;兰天;黄仁彬;刘址忠;欧阳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年龄多在45岁左右,较欧美提前12~18年[1].青年人大肠癌在我国较多,恶性程度高,预后差.p53是大肠癌发生中常变化的基因,已公认为抑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DNA多聚酶辅助因子,直接参与DNA合成,它的表达能反映细胞增殖活性[2].本文探讨54例青年人大肠癌p53和PCN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作者:彭文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该病因尿路梗阻和膀胱刺激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人群老龄化和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故对BPH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日显重要,现将本院10年来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乐友;莫克俭;谢衡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皮颈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ectomy,PCD)是目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较新颖的微创手术方式[1].本院自1999年6月起实施该手术23例共32个椎间盘.现将其术后护理及随访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危娓;邓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来,轮状病毒(RV)对肠道外感染所致的临床表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引起严重感染而导致各脏器功能受损,病情凶险.本院1999年11月至2000年2月收治RV肠炎113例,有103例出现各种严重的肠道外症状,现总结如下.
作者:龙晓玲;付四毛;张志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共振(MRI)作为一种无创影像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在心脏检查过程中正确使用心电门控技术,对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有很大的帮助.作者使用该方法共检查68例患者,其结果对比报道如下.
作者:孙剑宁;谭利华;彭述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比索洛尔(Bisoprolol)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近几年的临床试验表明其对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笔者从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对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比索洛尔,观察其对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振宇;黄韧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多种类型的急慢性肝病,包括从轻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到严重的重型肝炎,终可形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1].HBV复制启动乙型肝炎病变活动.HBV DNA是HBV感染和复制直接、特异和灵敏的指标.作者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观察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HBV DNA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及诊断意义.
作者:朱映华;杨旭;王文龙;黄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对本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入院分娩的85例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和分娩结局进行分析,以探讨高龄初产妇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等高危因素间的关系.
作者:胡华利;伍招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尿动力学和腔内泌尿外科学的发展,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本院自1994年9月至1999年5月采用经尿道膀胱颈后唇电切术治疗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29例,疗效满意。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钟朝晖;谢续标;杨罗艳;杨金瑞;刘任;赵小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抗菌药物的种类不断更新及大量广泛使用,病原菌的耐药性也相应增加.为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防止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笔者就本院细菌培养及药敏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吴雅莉;梁幼兰;陈翠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5年8月至1999年8月作者在门诊用聚肌胞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性浅层型角膜炎9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玉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重度尿道下裂尿道缺损较长,采用Duckett包皮瓣或阴囊中隔岛状皮瓣很难修复.张淮平等[1]用Duckett+Duplay联合皮瓣取得一定疗效.作者等对此术式进行改良,用阴囊带蒂皮瓣取代包皮岛状皮瓣,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哲;樊皓明;骆德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因其位置深,定位困难,如合并周边部裂孔则增加手术的难度.黄斑部过量或多次冷凝,不仅会破坏裂孔以外正常的视细胞,使中心视力下降,且过度冷凝易引起玻璃体萎缩及广泛性视网膜前膜增生,而导致手术失败.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既要考虑手术后网膜复位率,亦应尽可能保留或提高残余的中心视力.本文采用羊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昂;贺贵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作者对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行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的复发,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紫庭;黄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生的机制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有两点,其一是低的骨峰值;其二是绝经后骨质丢失速度快.而许多病人同时具有这两个因素[1].维持骨结构内平衡之关键在于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产生之速度及其凋亡,骨质疏松是由于这些细胞的产生与凋亡的扰乱所致[2].
作者:伍汉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