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徐慧明;崔莹;解雅童

关键词:电针,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摘要:目的: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对康复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相较于常规治疗疗效更确切,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长期推广.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对高龄心脏病患者实施非心脏手术时制订适宜麻醉方式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有心脏病史、需行非心脏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80例,为其制订适宜的麻醉方案,并观察记录麻醉效果.结果:全80例患者中,虽出现各类麻醉事故,但仅有2例终发生死亡,死亡率为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需行非心脏手术治疗的高龄心脏病患者制订适宜的手术麻醉方案,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舒适程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6年4月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25例,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12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13例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满意度评分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可有效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子宫畸形合并早孕患者应用无痛负压吸宫术终止妊娠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无痛负压吸宫术在子宫畸形合并早孕终止妊娠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顺义妇幼保健院计生科102例因子宫畸形合并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行无痛负压吸宫术,术中B超全程监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02例患者术中顺利,出血量少,宫腔操作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快.结论:无痛负压吸宫术并全程超声监测对子宫畸形合并早孕终止妊娠,术中安全、高效,有效降低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D-ST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患者采用2D-STI技术检测对评价左心房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检查的4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Simpsons法对两组观察对象的左心房P容积、大容积和小容积进行测量.运用2D-STI技术检测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平均峰值应变率.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差异,分析2D-STI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评价作用.结果:观察组的左心房P容积、大容积、小容积、舒张晚期的平均峰值应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收缩期和舒张早期的平均峰值应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性检验结果显示,检查者间变异系数:6.19% ~7.90%;检查者内变异系数:5.33% ~ 7.45%.结论:2D-STI技术可以直观了解心肌功能及运动情况,评定冠心病患者的左心房功能,重复性好.

    作者:吴丹;贾梅;王琴;纳丽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肠道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采用肠道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后对患者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10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纽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肠道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等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AST、A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实施肠道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少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声弹性成像与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5年在我院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的12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乳腺癌52例,良性肿瘤68例,术前均行超声弹性成像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将所得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别获得弹性成像、动态增强及两者结合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所有病例均病理证实,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0.8%,准确性为80%;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7.4%,特异性为78.2%,准确性为77.9%;两种方法结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91%,准确性为91.4%;弹性成像、动态增强检查诊断乳腺癌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弹性成像、动态增强与两者联合的诊断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弹性成像结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单独一种检查.

    作者:童玲;胡蓉菲;朱继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纳洛酮和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深入分析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采用纳洛酮和醒脑静医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全组120例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组,即A组(内科常规医治)、B组(纳洛酮治疗)、C组(醒脑静治疗)和D组(醒脑静+纳洛酮治疗)各30例,对比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D组的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为73.3%和21.16分(s=7.25),较其他三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给予醒脑静和纳洛酮医治,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育英;陈英道;张岐平;李海宁;梁炳松;李健;陈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9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收治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39例产妇,观察组有40例产妇.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产妇产前健康宣教,做好催产及各产程护理,心理护理,产后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各个产程使用的时间、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概率以及新生儿窒息概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各个产程使用的时间、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概率以及新生儿窒息概率均低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进行细微、到位的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高志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降眼压滴眼液对青光眼患者眼表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降眼压滴眼液对青光眼患者眼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青光眼的患者80例,根据硬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在经过治疗后对患者的眼表疾病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此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在眼表损伤中点状角膜染色、泪膜炎破裂和每日滴眼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此次研究证明,患者的眼表损伤与患者的年龄和滴眼次数有密切关系.在使用降眼压滴眼液治疗的同时,还可以使用人工泪腺或者保护眼角膜的滴眼液配合治疗,可以防止患者的眼表损伤,也可提升用药的安全度.

    作者:代敏;廖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院辐射防护管理特点与实践方法分析

    目的:强化管理医院辐射防护力度,为医院辐射安全奠定基础.方法:分析探讨现阶段大部分医院辐射防护管理的特点,并针对特点提出相应的实践做法.结果:对医院放射诊疗工作当中的放射防护,予以高度重视,是保证辐射安全的重要的做法.结论:在辐射防护管理方面,医院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做好放射诊疗辐射防护管理工作,为患者、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的重要保障.

    作者:杨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与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内容.方法:本文选择了75例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颅内压予以动态监测,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术后有48例患者发生颅内压升高现象,其中有2例因治疗无效死亡.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患者评估,其中有41例得到良好恢复,26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1例处于植物状态.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接受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发现颅内压的变化,及时予以治疗及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邓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在无病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和试验组(丙泊酚复合地左辛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麻醉效果、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前、术中3 min、术后3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试验组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中麻醉效果、术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中3min及术后3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氧饱和度(SpO2)均高于对照组,心率(HR)低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均较佳,且患者的不良反应也更少.

    作者:姬仁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4例,胃炎患者34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4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甲硝唑、克拉霉素、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72%;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式,效率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

    作者:谢静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缺损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围术期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生儿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管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6年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体外循环(CPB)下对这60例新生患儿行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手术,整理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术期管理工作情况.结果:与传统的修补术相比,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无残余漏和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疗效良好,11例出现了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其余的患儿术后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没有切口感染的情况发生,且全部患者无心功能障碍现象.60例患者均无残余分流,也就有主动脉瓣反流症状,更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生儿患者应尽快开展手术治疗,围术期管理中,需要注意呼吸道管理、出入量平衡,同时注意维护心功能.

    作者:甘恬;李雅玲;庄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曲美他嗪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是分析曲美他嗪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6例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取得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增强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玉强;耿士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减轻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减轻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0倒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30例患者为一组.对照组受外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手外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将两组手外伤患者术后3d及术后5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科学对比.结果:观察组手外伤患者术后3d与术后5d的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受外伤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减轻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吴祝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有创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有创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氧分压(PaO2)为84.75mmHg(s=15.18),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53.05mmHg(s =2.82),pH为7.39(s=0.13),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为1649.24pg/ml(s =54.0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62(s=0.1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鼻中隔软骨在鼻尖整形和隆鼻手术失败后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鼻中隔软骨在鼻尖整形和隆鼻手术失败后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52例采用鼻中隔软骨进行鼻尖整形和隆鼻术后并发症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分别随访6 ~ 24个月,观察分析鼻中隔软骨在鼻尖整形以及隆鼻术后并发症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施修复手术的患者鼻尖均有所抬高,鼻形良好,术前鼻部的萎缩及凹陷症状均明显好转,鼻头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未遗留明显手术疤痕,无肿胀现象.另外,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鼻尖萎缩、鼻软骨吸收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鼻中隔软骨进行鼻尖整形和隆鼻术后并发症修复具有显著疗效,患者满意度较高,且具有安全、易操作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成;姚海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诊科便携式心脏按压器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急诊科患者心肺复苏中应用便携式(MCC)心脏按压器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急诊科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术进行干预,根据心肺复苏中心脏胸外按压的方法不同将其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徒手按压,观察组患者给予便携式心脏按压器按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48.4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5.0%(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心脏按压器在急诊科患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东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献血者不合格的原因探讨

    目的:分析总结献血者不合格的原因,以提高血液标本质量.方法:选取4500例我市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对其进行体格检查以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抗HIV、抗丙型肝炎(HCV)抗体、丙氨酸转氨酶(ALT)等检验,分析献血者不合格的原因.结果:4500例无偿献血者中不合格献血者986例,不合格率为21.91%.体检不合格202例,占比20.49%,检验不合格784例,所占比重达到了79.51%.体检不合格献血者中血压不合格31例,因病史不合格146例,其他原因导致不合格25例.检验不合格献血者中以HBsAg阳性与ALT为主,其中HBsAg阳性326例(41.58%),ALT阳性412例(52.55%),梅毒39例(4.97%),抗HCV阳性5例(0.64%).抗HIV阳性2例(0.26%).结论:针对献血者不合格的原因,加强对献血工作的初检,优化献血人群,加强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保障用血安全.

    作者:赵艳荣;谢亚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