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胆汤加减治疗疑病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李铭

关键词:疑病症, 温胆汤, 辨证论治,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温胆汤加减治疗疑病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疑病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温胆汤加减治疗,研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SCL-90评分显示各项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将温胆汤加减疗法应用在疑病症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类乳头瘤病毒混合感染与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子宫颈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子宫颈病变的各阶段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单独感染与混合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究特定组合的HPV混合感染对子宫颈癌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以我院90例女性子宫颈标本为研究对象,按其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样本实施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对HPV分型进行鉴定,分析HPV混合感染的情况.对两组间的优势比(OR)进行计算与分析,以检测特定HPV混合感染和子宫颈病变间的关联.结果:两组标本在混合感染的发生率上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于单一感染,HPV68与HPV16混合感染会增加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或浸润性子宫颈癌(ICC)的患病风险.结论:高危型HPV病毒混合感染的患者,产生ICC或HSIL的风险高过单一高危型HPV病毒感染.

    作者:刘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中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将88例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在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在治疗中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结果:全部入选患者的治疗均完成后,将组间的治疗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典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7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34例,在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咳嗽平喘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33例,采用常规的抗感染和咳嗽平喘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退热时间和咳嗽、肺部湿啰音消失的时间等其他指标.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和咳嗽、肺部湿啰音消失的时间都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治疗方法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莲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方法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对比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方法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起至今于我院普外科中开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期间共接收196例患者,标记为试验组;同期抽选该科室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收治196例患者,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评估两种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疾病平均痊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在患者满意度评价中,试验组以93.37%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黄晓红;代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供应室对外来器械的管理方法分析

    外来器械主要是指一些外来的医疗机械生产厂家或者是单位为医院提供的医疗器械,这些医疗机械只是临时借用的,所以加强对这些外来机械的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不仅是对提供商负责,也是对医院负责.提高供应室对外来器械的管理不仅需要遵守严格的管理流程,还应该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本文就供应室对外来器械的管理进行研究和讨论,主要对供应是外来器械的管理办法做了探讨,研究此方面对供应室对外来器械的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郎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噻托溴铵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研究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噻托溴铵后的临床疗效和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6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常规用药组(33例)与噻托溴铵组(3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平喘止咳抗感染治疗,噻托溴铵组加用噻托溴铵.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IL-6两项炎症指标均有大幅改善,其中噻托溴铵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优,与常规用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噻托溴铵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较常规用药组的75.8%更高(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效果满意,可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欧阳文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沙丁胺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研究组哮鸣音、胸闷气短、哮鸣音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症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文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口腔鳞癌患者血清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血清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分析32例口腔鳞癌患者和20例正常健康对照的血清Survivin、VEGF水平;并分析血清Survivin、VEGF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口腔鳞癌患者血清Survivin、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病理分化不良血清Survivin、VEGF水平均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口腔鳞癌患者血清Survivin、VEGF水平的变化可能成为口腔鳞癌病进展动态观察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薛梦姗;刘艳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师生双向评价反馈在新生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师生双向评价反馈在新生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5至8月的39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应用师生双向评价反馈开展带教,并选取39名于2016年9至12月实习的护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实习生实习时间均为1个月,采用常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老师对护生的评价以及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老师对护生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79.49%),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有助于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护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师生对带教的满意度,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陈燕;王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前清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在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阑尾切除患者血清前清蛋白(PRE)、视黄醇结合蛋白(RbP)、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的临床意义.方法:收取我院30例阑尾切除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分为腹腔镜纽和开腹手术组,再将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为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期间,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RE、RbP、CRP和IL-6指标.结果:手术后开腹手术组PRE、RbP低于对照组以及腹腔镜组,而开腹手术组IL-6、CRP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根据患者体内血清PRE、RbP、CRP和IL-6等炎性介质水平表明,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较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首先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作者:赵恩慧;刘凤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院辐射防护管理特点与实践方法分析

    目的:强化管理医院辐射防护力度,为医院辐射安全奠定基础.方法:分析探讨现阶段大部分医院辐射防护管理的特点,并针对特点提出相应的实践做法.结果:对医院放射诊疗工作当中的放射防护,予以高度重视,是保证辐射安全的重要的做法.结论:在辐射防护管理方面,医院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做好放射诊疗辐射防护管理工作,为患者、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的重要保障.

    作者:杨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为探讨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更好地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抽取我院的80例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手术患者,根据其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观察组2.5%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我们得出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封志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三镜联合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三镜联合(三镜为十二指肠镜、腹腔镜以及胆道镜)对于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我院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三镜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有明显好转.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镜联合对于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俞权;周粉林;周艳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细菌感染患者共60例,分为脓毒血症组、细菌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均20例,分别测定3组的PCT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结果:在治疗前,3组患者的血清PCT和WBC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PCT明显下降,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也有一定下降,但两两之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细菌感染患者进行诊治时,使用测定PCT的方法可取得更加明显和准确的效果.

    作者:盛忠燕;胡会;罗贵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阑尾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导致阑尾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进行手术治疗的369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感染情况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发生感染情况的3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分析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本组369例阑尾炎患者中,有25例出现了切口感染情况,感染率为6.77%,导致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原因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患者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病理类型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需要从多方面加以防治,以减少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作者:李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手足部骨肉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手足部骨肉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到医院进行治疗的20例手足部骨肉瘤患者和20例四肢长骨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手足部组和四肢长骨组两组.回顾分析这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为期1~8年的随访,比较两组骨肉瘤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局部复发率等临床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局部复发率、保肢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部骨肉瘤患者的发病年龄>22岁(P<0.05)、未行新辅助化疗的比例都高于四肢长骨骨肉瘤患者(P<0.05);手足部骨肉瘤患者发生局部发或者肺转移的时间都比四肢长骨骨肉瘤患者长(P<0.05).40例骨肉瘤患者的随访率为100%:有17例患者有肿瘤复发或者骨肉瘤发生肺转移现象,9例患者痊愈,14例患者死亡.结论:手足部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四肢长骨骨肉瘤患者有很大的区别,并且手足部骨肉瘤患者的预后由于四肢长骨骨肉瘤患者.

    作者:刘剑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在足部清创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足部清创术中超声引导下的下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足部清创术治疗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局部麻醉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下踝关节的周围神经阻滞后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时的生命体征情况以及疼痛情况和麻醉药物的应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其手术后的血压、心率、疼痛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而麻醉药物用量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足部清创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的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能够有效保证麻醉效果,同时降低局麻药物的毒副反应,有利于清创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耀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救治中的探讨及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48例在我院接受保守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保守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住院费用负担,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改善预后,从而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作者:李海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4例,胃炎患者34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4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甲硝唑、克拉霉素、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72%;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式,效率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

    作者:谢静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纳洛酮和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深入分析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采用纳洛酮和醒脑静医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全组120例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组,即A组(内科常规医治)、B组(纳洛酮治疗)、C组(醒脑静治疗)和D组(醒脑静+纳洛酮治疗)各30例,对比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D组的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为73.3%和21.16分(s=7.25),较其他三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给予醒脑静和纳洛酮医治,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育英;陈英道;张岐平;李海宁;梁炳松;李健;陈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