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讨论

王萍;陈燕

关键词:新生儿, 护理带教, 常见问题, 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常见问题,并总结其对策.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的护理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科的临床护理带教问题主要集中在新生儿、护生以及带教老师3个方面.结论:通过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刚性要求、加强对带教老师的知识培训以及明确分工,增强责任心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临床护理带教的水平.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开放性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60例参与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为2.07分(s=1.31),`对照组为5.38分(s=1.20);观察组治疗后脊髓功能评分为1.01分(s=0.67),对照组为3.62分(s=0.8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效果优于开放性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小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生产且产后出血的患者52例进行分组研究,并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止血,研究组患者采取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对比不同方式下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在不同的止血方式下,试验组患者止血有效25例(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例(80.76%),且试验组患者的子宫愈合良好,并发症较少,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止血速度快,止血效果好,有助于保护患者生殖健康的完整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改良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被诊断为阑尾炎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改良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7例,显效率为85.0%;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无效1例,无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2例,显效率为60.0%;有效3例,有效率为15.0%;无效5例,无效率为25.0%;总有效率为7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阑尾炎与普通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亓国成;王桂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积液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盆腔积液的患者,分为试验组(治疗方案为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和对照组(单纯接受氧氟沙星及甲硝唑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①试验组和对照组盆腔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72.5%,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两组白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及下腹部及腰部坠胀消失时间和腰酸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积液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梅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LCP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外国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探讨佳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84例,按照入院单双日分成两组,单日入院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EF组),双日入院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LCP组),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年Gartland-Weriey评分为2.88分(s=1.02),LCP组为3.09分(s=0.99),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的优良率也无显著差异(90.24%vs 90.00%)(P>0.05),且术后两组受试者桡骨茎突长度、尺偏角、掌倾角及掌侧成角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远期疗效佳,安全性好.

    作者:依力潘·凯赛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合使用生长抑素和泮托拉唑来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单纯使用泮托拉唑来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32(71.1%)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43 (95.6%)明显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 =9.680 0;P<0.05).结论:联合使用生长抑素和泮托拉唑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较好,治疗的安全性也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振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尿毒症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种类、转归及替代治疗.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中,选取其中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建立血通路,总结患者的血管通路建立种类、转归以及替代治疗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透析初始,肾小球滤过率(GFR)平均为6.43 ml/min(s=2.87),有31例患者首次透析建立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有149例患者的首次透析建立的血管通路为中心静脉导管.180例患者原发病:慢性肾小球疾病有128例,糖尿病肾病有27例,高血压肾病有6例,多囊肾有3例,其他疾病有16例.180倒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3年中,行肾移植手术的有2例,转化为腹膜透析的有1例,142例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仍然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有21例,死亡的有12例,失访的有2例.结论:在建立血管通路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使初次透析时采用动静脉内瘘维持透析的比例增加,对患者日后顺利透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章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周脓肿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周脓肿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复杂性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挂线一次性根治术联合中药外用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挂线一次性根治术联合常规抗感染西药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显效率分别为29.00d(s=1.10)、9.00d(s=1.20)、87%;对照组相应为36.00d(s=1.70)、13.00d(s=1.50)、6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周脓肿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显效率.

    作者:冯六泉;张春侠;宋伟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型纯钛种植体支抗用于牙颌畸形矫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微型纯钛种植体支抗在治疗牙颌畸形矫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牙颌畸形患者,并且经过安氏分类法,患者包括Ⅰ类29例,Ⅱ类21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进行微型纯钛种植支抗治疗牙颌畸形,而对照组则进行普通矫正的方法来治疗牙颌畸形.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上牙槽座角(SNA)、上下牙槽座角(ANB)、模型覆盖(OJ)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内进行了两次随访,试验组没有发生种植体松脱现象.并且患者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满意度为,试验组92%,对照组为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纯钛种植体作为一种新型支抗,能够有效矫正牙颌畸形,对提高患者牙齿健康及外形的美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治疗手段.

    作者:朱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HE染色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提取的14 500例标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病例标本制作时采用HE染色的效果并进行分析,对出现问题的标本查询原因.结果:14500例标本在评定后有14 216例标本取得满意结果,满意率达到98.04%;284例标本中染色不均匀出现123例(占43.31%),染色不清晰68例(占23.94%),染色中组织切片脱落48例(占16.90%),合计为84.15%,与其他原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染色对病例检查的准确性有直接关系,在采用HE染色时要求技术员严格规范操作,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详尽、准确的依据.

    作者:程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措施.方法:60例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采取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畅通,吸入湿化气体,外管固定,内管通畅)、气管切口护理、气管套管的护理、饮食护理、活动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并给予必要的出院指导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全部病例未发生相关并发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保证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王志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温胆汤加减治疗疑病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温胆汤加减治疗疑病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疑病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温胆汤加减治疗,研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SCL-90评分显示各项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将温胆汤加减疗法应用在疑病症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于产妇分娩潜伏期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进行镇痛,试验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将两组分娩时间、镇痛效果、胎儿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分娩时间及产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高于试验组,胎儿Apgar评分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潜伏期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产程,减轻产妇分娩疼痛,且对胎儿影响小,安全性高.

    作者:李文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混合痔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比较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阐明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入院的拟行混合痔手术的患者88例,44例为对照组,44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措施干预.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在并发症发生概率方面,观察组(15.91%)显著小于对照组(27.27%);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心态的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及满意程度的提升均得益于优质护理措施的实施,护理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作者:钱慧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中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将88例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在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在治疗中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结果:全部入选患者的治疗均完成后,将组间的治疗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典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纳洛酮和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深入分析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采用纳洛酮和醒脑静医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全组120例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组,即A组(内科常规医治)、B组(纳洛酮治疗)、C组(醒脑静治疗)和D组(醒脑静+纳洛酮治疗)各30例,对比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D组的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为73.3%和21.16分(s=7.25),较其他三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给予醒脑静和纳洛酮医治,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育英;陈英道;张岐平;李海宁;梁炳松;李健;陈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为探讨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更好地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抽取我院的80例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手术患者,根据其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观察组2.5%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我们得出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封志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的相关分析

    目的:对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依照2012年重症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按照EGTD的原则,立即给予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在液体复苏治疗时,记录患者的即时、液体复苏6h及24h的生理指标、实验室指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指标,观察患者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及血乳酸指标,进行组织灌注指标的评价,根据液体复苏治疗24h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观察、比较两组指标区别.结果:经过比较发现,两组在液体复苏治疗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指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复苏治疗6h、24h,死亡组的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显著高于生存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生存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出现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吴娜;万廷军;王江;张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风险探究

    临床分析急诊科合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订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范措施与控制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概率.结论: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作者:赵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