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章剑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疼痛科收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治疗前、后1、2、4周患者的视觉模拟(VAS)评分、睡眠质量及镇痛药物用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另外,观察组在治疗后1、2、4周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睡眠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治疗后1、2、4周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4周的镇痛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神经阻滞可以明显减轻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改善其睡眠质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车顺;迪丽白尔·塔力甫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为进一步提升新生儿窒息之后心肌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在治疗中加用磷酸肌酸钠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并治疗的70例新生儿窒息后并发心肌损伤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均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卧床、改善心肌细胞营养代谢、纠正酸碱失衡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附加磷酸肌酸钠.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心肌酶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合并心肌损伤的治疗中附加磷酸肌酸钠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降眼压滴眼液对青光眼患者眼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青光眼的患者80例,根据硬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在经过治疗后对患者的眼表疾病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此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在眼表损伤中点状角膜染色、泪膜炎破裂和每日滴眼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此次研究证明,患者的眼表损伤与患者的年龄和滴眼次数有密切关系.在使用降眼压滴眼液治疗的同时,还可以使用人工泪腺或者保护眼角膜的滴眼液配合治疗,可以防止患者的眼表损伤,也可提升用药的安全度.
作者:代敏;廖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心理护理在月经不调女性康复中的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门诊治疗的120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治疗时间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倒;两组均给予积极治疗,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7.5%,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月经不调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月经正常,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虞顺洁;余露;李乐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采用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与使用单药卡培他滨对晚期转移性小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我院57例晚期转移性小肠癌患者,按先后照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有28例,观察组有29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方案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单药卡陪他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疾病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4.83%与17.86%,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小肠癌患者,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
作者:曾毅栋;刘志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工作中针对难治性高血压,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哌唑嗪三联降压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8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哌唑嗪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其次,治疗后,对比两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另外,观察组在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A)、血尿酸(UA)方面的水平,下降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联合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哌唑嗪治疗,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更为安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滑晓莉;郑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效果.方法:60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采用松筋手法及正骨手法治疗,观察效果.结果:治愈50例,好转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达95%.结论: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疗效极为显著.
作者:谢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行七氟醚麻醉患儿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麻醉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试验组给予患儿手术过程中静脉推注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对照组给予患儿手术过程中静脉推注2ml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各项指征.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推入恢复室时间段T1和T2的HR、平均动脉血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躁动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有效缓解躁动发生,帮助术后患儿各项生命指征趋于平稳,因此,值得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王颢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计48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共计4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0.8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恢复较快,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杨永花;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麻醉药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药品,连续使用麻醉药品之后容易使人体对其产生依赖性,医疗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若是不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容易造成患者在生理与心理上对麻醉药品产生较强的依赖性[1].现阶段,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麻醉药品的数量、种类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麻醉药品的管理难度.本文主要针对麻醉药品在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解决麻醉药品使用、管理问题的对策,旨在保证麻醉药品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性.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为探讨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更好地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抽取我院的80例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手术患者,根据其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观察组2.5%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我们得出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封志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点,探讨其对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各项检查,观察其心电图改变特点.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慢性肺心病患者中有60例好转,4例死亡,16倒病情不稳定、频繁发作,心电图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结论:慢性肺心痛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一般是在额面上QRS波电轴的显著右偏和V1导联的R/S<1;V5导联的R/S<1;采用心电向量图能够对早期的慢性肺心痛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表现在QRS向量环在横面与侧面上显著转变为向后和向上.
作者:许秋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须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7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康复护理,经过护理后6个月,统计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4例患者的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74例患者的膝功能均改善;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应用康复护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惠艳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0例腹腔镜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感染2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创口感染0例,术区出现小血肿1例,门诊抽液2次未再出现包块,其余康复出院.结论:老年腹股沟疝需加强围术期的处理及术前评估,并在合适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杨芳;周世勇;高波;艾飞;罗绍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联合氧驱动雾化对小儿重症肺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94例重症肺炎患儿,并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则进行氧驱动雾化吸入的同时予以针对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7%,对照组有效率为80.9%,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进行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夏飞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种类、转归及替代治疗.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中,选取其中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建立血通路,总结患者的血管通路建立种类、转归以及替代治疗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透析初始,肾小球滤过率(GFR)平均为6.43 ml/min(s=2.87),有31例患者首次透析建立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有149例患者的首次透析建立的血管通路为中心静脉导管.180例患者原发病:慢性肾小球疾病有128例,糖尿病肾病有27例,高血压肾病有6例,多囊肾有3例,其他疾病有16例.180倒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3年中,行肾移植手术的有2例,转化为腹膜透析的有1例,142例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仍然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有21例,死亡的有12例,失访的有2例.结论:在建立血管通路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使初次透析时采用动静脉内瘘维持透析的比例增加,对患者日后顺利透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章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方案对胸痹心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84例胸痹心痛病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前者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依从性展开对此.结果:研究组的总依从率为95.24%,显著高于参照组78.57%的总依从率(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参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对胸痹心痛患者实施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疼痛与不适,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秋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阑尾切除患者血清前清蛋白(PRE)、视黄醇结合蛋白(RbP)、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的临床意义.方法:收取我院30例阑尾切除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分为腹腔镜纽和开腹手术组,再将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为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期间,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RE、RbP、CRP和IL-6指标.结果:手术后开腹手术组PRE、RbP低于对照组以及腹腔镜组,而开腹手术组IL-6、CRP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根据患者体内血清PRE、RbP、CRP和IL-6等炎性介质水平表明,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较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首先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作者:赵恩慧;刘凤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总结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子宫脱垂合并张力性尿失禁进行治疗的效果,选择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1~10月收治的子宫脱垂合并张力性尿失禁患者,总计50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采取阴式子宫切除术合并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试验组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的对照组,组间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合并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整体实施价值显著,且操作简单,出血少,可作为治疗子宫脱垂合并张力性尿失禁的首选方案.
作者:姚婷婷;宁锋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骨折创伤患者450例,按照不同骨折部位将全部患者分成多发骨折、脊柱骨折、上肢骨骨折、足骨骨折、股骨骨折以及胫腓骨骨折.对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进行测定,比较测定结果.结果:在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深静脉栓塞发生率方面,不同部位骨折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深静脉栓塞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骨折损伤程度、骨折部位和血浆D-二聚体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另外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深静脉栓塞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对于容易发生深静脉栓塞的骨折患者来讲,如果血浆D-二聚体上升,则应警惕发生深静脉栓塞,及时给予科学的预防对策,进而对深静脉栓塞进行有效预防.
作者:文振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