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
目的:探讨在优生优育检查中TORCH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不孕不育妇女80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到本院实施优生优育检查的80例妇女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两组妇女血清中的TORCH系列特异性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试验组TOX-IgM抗体阳性率为1.3% (1/80),RUV-IgM抗体阳性率为5.0% (4/80),CMV-IgM抗体阳性率为10.0% (8/80),HSV-IgM抗体阳性率为6.3% (5/80).对照组TOX-IgM抗体阳性率为1.3% (1/80),RUV-IgM抗体阳性率为3.8% (3/80),CMV-IgM抗体阳性率为1.3% (1/80),HSV-IgM抗体阳性率为5.0% (4/80).两组对比,CMV-IgM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TOX-IgM、RUV-IgM、HSV-IgM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优生优育检查中,实施TORCH抗体检测能有效预防出生缺陷,提升优生优育率.
作者:夏勇;丁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到我院做产前超声诊断发现的肾脏发育异常胎儿22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进行超声诊断,在新生儿出生3个月内对其做随访.结果:224例研究对象中生产后失联者占13.4%,引产者占25%,流产者占4.5%;出生胎儿128例,其中一出生便死亡的占2.7%;正常的新生胎儿96例,占42.9%,其中产前超声检查示肾盂增宽的异常患儿中产后正常的为50%,产前重复肾异常产儿出生后正常仅占37.5%,其余产前检出疾病的胎儿均无正常胎儿.结论:应用产前超声对胎儿肾脏发育进行提前诊断,可较为有效的发现异常病,若病情较重,强烈建议适时终止妊娠;同时产前超声诊断可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梁建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出院后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接受肾移植手术即将出院的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3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行半年的延续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记录与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出院后在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联合延续护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并且利于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杨蕊;高歌;范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利用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同时进行内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另外试验组腹部症状体征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也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十分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娟;陈潇;王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含复方尿囊素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50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75),使用含复方尿囊素四联疗法和对照组(n=75),使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Hp根除率,腹胀、反酸、嗳气缓解率和频率降低率.结果:试验组患者Hp根治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93.33%us 89.33%,P>0.05).试验组患者腹胀、反酸、嗳气缓解季和频率降低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含复方尿囊素四联疗法对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其疗效与含铋剂四联疗法相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腾飞;刘鹏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眼外伤前房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资料为我院2006年2月至2016年2月眼科收治的眼外伤合并前房积血患者115例,经对患者初步检查为眼外伤合并前房积血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在出血初期先行止血治疗,防止眼压继续升高,对于眼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进行前房穿刺冲洗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前房积血在15d内均全部吸收,所有患者的外伤性前房积血均得到治疗,视力恢复100眼,视力明显增进25眼,视力未增进15眼,其患者视力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明显提高.结论:眼外伤性前房积血在经过保守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于出现其他并发症和继发性出血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病情也可得到缓解,保证了患者视力恢复,减小对患者视力的损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卢建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并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通过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纳洛酮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将纳洛酮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7.14%,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74.2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谢政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芎芷祛风饮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芎芷祛风饮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芎芷祛风饮联合针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接受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6%,对照组7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芎芷祛风饮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凤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新疆地区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50例胆囊疾病患者中,147例顺利进行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占98%,手术效果较好,患者住院天数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本次研究中脂肪液化2例,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对胆囊炎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治疗安全性较好,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塔衣尔·牙合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检测子宫颈癌和子宫颈癌前病变女性的子宫颈渗液中肿瘤细胞原血红素(TCPH),并与子宫颈炎症和子宫颈正常的女性进行比较试验,验证其有效性,探讨TCPH检测技术成为子宫颈癌普遍筛查方法之一的可能性.方法:用苯胺蓝染色法对通过妇检、液基薄层细胞检查(TCT)和病理检查确定为子宫颈癌、子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炎症和子宫颈正常女性子宫颈渗液中的TCPH进行对照研究.结果:TCPH检测用于筛查子宫颈癌和子宫颈癌前病变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非常低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论:子宫颈渗液TCPH检测在普及筛查子宫颈癌方面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程斌;黄曾阳;王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促进GFP质粒转染喉癌细胞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喉癌细胞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A组:空白对照组(PBS);B组:GFP+微泡组;C组:GFP+超声组;D组:GFP+超声+微泡组,转染48h后,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喉癌细胞中GFP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通过超声照射微泡造影剂促进GFP质粒转染喉癌细胞,D组中GFP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这说明D组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结论:微泡在一定频率和强度的超声作用下能够安全、有效地将GFP质粒转染喉癌细胞.
作者:郝亚宁;骆文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急诊创伤患者的急救现状,并探究其有效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6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争分夺秒的院前抢救和有针对性的院内抢救措施,统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76例急诊创伤患者中,有73例成功得到了救治,救治成功率为96.05%,患者的院前抢救至院内抢救时间提高了约20min.结论;正确、全面以及有针对性的抢救手段对于急诊创伤患者能否成功挽救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工作中,应该不断反思急诊抢救的现状,并加强对于急诊抢救措施的改进和完善.
作者:董国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因全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较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腰背部不留瘢痕、术后效果良好、当日便可出院等优点,在当今脊柱微创领域享有盛誉,深受患者的欢迎及认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刘某,女,54岁,因腰痛1.5年、加重伴左下肢麻痛2周,辅助检查:腰椎MRI示腰椎退行性改变;L5~S1椎间盘突出并左侧椎间孔狭窄.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治入院.
作者:龙彬;甘秋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7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凤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深入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和临床分析.方法:以我院201 1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本研究选取的20例患者中,16例经阴道彩超确诊的患者中,12例采取氨甲蝶呤+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后,8例患者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于1个月之内恢复正常,4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改用子宫瘢痕妊娠物清除术联合修补术治疗,血hCG恢复正常;4例人工流产术大出血患者行子宫瘢痕妊娠物清除术联合修补术治疗,血hCG恢复正常,治疗效果基本达到临床预期.结论:当剖宫产患者第二次妊娠时,一定要落实阴道彩超检查,若终确诊为子宫瘢痕妊娠则应积极给予治疗.
作者:铁胤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纳入研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对照组患者(50例)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86.0%(P<0.05);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为2.0%,1年复发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14.0%、1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佳,复发率低,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肖立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Donabedian模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孕周>28周活产,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8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新生儿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新生儿选择窒息抢救常规流程进行管理.40例试验组新生儿则选择Donabedian模式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管理.结果:在新生儿5min复苏成功率以及有关窒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窒息复苏管理中,应用Donabedian模式能让复苏成功率有效提高,让有关窒息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建娟;刘剑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体检流程进行体检,研究组患者采取健康体检路径结合优质护理进行体检,对两组体检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受检时间、检查可信度、检查效率、受检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礼仪、沟通能力、主动服务、健康宣教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健康体检路径能有效地缩短体检的时间,提高检查效率,结合优质的护理服务,能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周蕾;丁有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使用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6年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儿童精神病患儿,将52例惠儿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基础治疗上额外运用了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采用了口服氯氮平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患儿有效率为76.92%,很明显观察组患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对儿童精神病患儿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敏;朱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管理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抽取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接受管理循环法,观察比对两组患者应用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理循环法作用在护理管理中可以效提升护理质量,提升医院护理水平和患者好评,可在临床强力推广.
作者:陈巍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