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邹春华;李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他都是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本院使用回顾分析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终治疗显示,有3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是69%,其余的48例达到了78%.结论:要想将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死亡概率降到低,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是关键,临床治疗方案实施的有效性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脑部功能.
作者:何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办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腭咽闭合不全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腭咽肌瓣成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比较,其吹气实验数值以及发音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腭咽肌瓣成形术以及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治疗腭咽闭合不全的临床治疗效果均十分确切,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选择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魁;周勤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肝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生化指标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谷丙转氨酶(ALT)为46.53(s=13.48) U/L、平均碱性磷酸酶(ALP)为115.37U/L(s=34.5)、平均谷氨酰转移酶(GGT)为88.76U/L(s=13.29)、平均总胆红素(TBIL)为22.37μmol/L(s=10.41)、平均总胆汁酸(TBA)为6.24 μmol/L(s=2.85),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4%、结石残留率为3.49%.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显著,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邓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1例患者.研究组实施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参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年、4年的健康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术后2年健康生存率为82.93%,术后4年健康生存率为73.17%,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参照组的术后2年健康生存率为68.28%,术后4年健康生存率为51.22%,并发症发生率为21.68%.研究组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术式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21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59例)和试验组(62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加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62.90%、90.32% vs 37.29%、72.88%);同时试验组患者的T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氮酸)、TT4(总甲状腺激素)、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的临床疗效十分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彭永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比手术与保守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6.7%,观察组的治愈率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有效率高于保守治疗,但是仍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治疗手法,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郭子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舒适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初产妇7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初产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初产妇行舒适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疼痛人数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焦虑抑郁的影 响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范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均给予临床症状、体征等综合检查,观察组(58例)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腹部超声检查,统计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准确率以及误诊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0%)、误诊率(3.4%)则明显低于对照组(19.0%),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部超声检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准确率极高且误诊率较低,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园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管理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抽取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接受管理循环法,观察比对两组患者应用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理循环法作用在护理管理中可以效提升护理质量,提升医院护理水平和患者好评,可在临床强力推广.
作者:陈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1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进行两组患者60天后临床疗、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有90.64%治疗有效率,对照组有57.23%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95.31%肠镜复查有效率、9.61%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有71.45%肠镜复查有效率、33.4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肠镜复查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更高安全性,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甘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我院收治的712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其血液样本,培养病原菌,并分析其分布及耐药性.结果:712例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出108株病原菌,其中78株革兰阴性菌占72.2%,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5株革兰阳性菌占23.2%,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主;5株真菌占4.6%,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是85.2%,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是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屎肠球菌对莫西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80%.结论: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性高,及时准确地检测病原菌耐药性及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对控制血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培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血清反应蛋白水平于小儿肺炎临床诊断中具有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小儿肺炎的30例患儿(研究组),选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对照组).为两组受检儿童实行CRP检测,对比两组在CRP水平上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细菌性肺炎患儿的CRP水平高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性由高于病毒性,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CRP作为一种炎性指标可以用于诊断儿童是否患有小儿肺炎,还可以用于鉴别肺炎的类型.
作者:宋玉山;王春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为患者提供了一项安全、简便并且留置时间比较长的静脉通路,为接受营养治疗以及化疗患者建立良好静脉通道,确保药物、营养液以及化疗治疗的有效输入,防止由于反复对血管进行穿刺引发血管损伤、化疗药物外渗以及高渗液等导致的静脉炎和组织坏死.置管属于一项有创操作,会出现部分并发症以及危险,同时由于PICC管留置时间比较长,会引发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点感染、机械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堵塞以及导管脱出等,本文分析研究PICC置管之后产生渗血的原因、渗血程度判定标准以及临床预防护理对策,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韦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4例予以分组研究,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后Fugl-Myer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分和Bathel指数,干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李秀霞;李成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三种方法对于剖宫产瘢痕性子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1组,A2组和A3组,每组各41例,A1组患者采用血管造影下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清宫术治疗,A2组进行氨甲蝶呤肌注+米非司酮口服+清宫术治疗,A3组进行超声引导下在妊娠囊内注射氨甲蝶呤+米非司酮口服+清宫术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1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2组和A3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A1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2组和A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1组患者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时间、孕囊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A2组和A3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造影下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清宫术在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具有病情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杨敏;许慧;任红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对结肠癌围术期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原则的要求选取60例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入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疗效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肠癌围术期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志茹;胡志会;刘艳芳;李继显;高雨飞;邓立美;石文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分析非内分泌科护士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在我院非内分泌科室,但与糖尿病患者相关的科室中选取11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制订的“胰岛索注射知识调查表”进行集中调整,对调查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111名调查对象的糖尿病基础知识合格率为91.89%,胰岛素基础知识合格率为71.17%,胰岛素注射知识合格率为81.98%,111名研究对象中30岁以下的平均得分为87.6分(s=5.3),30 ~40岁的平均得分为67.3分(s=7.5),40岁以上的平均得分为89.5分(s=4.6).结论:非内分泌科护士的糖尿病基础知识较为理想,胰岛素基础知识明显缺乏,胰岛素注射知识存在一定不足,30 ~40岁的护士需要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的提高.
作者:田丽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以探索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接诊的9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临床研究,按就诊编号单双号分为两组,即单号47例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双号47例为观察组,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RR(呼吸频率)为平均24.16/min(s=3.72)、心率(HR)为平均98.27/min(s=14.56),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为平均74.62mmHg(s=8.31)、SaO2为平均97.69% (s=3.51),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aCO2为平均55.14mmHg(s=9.23),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pH均无显著变化,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9.21d(s=3.49)、再入院次数平均0.81次(s=0.3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而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理想,能纠正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缩短治疗时间,为临床提供更好选择,值得推广.
作者:吴万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监测血清降钙素原用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子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4例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按照患者病床单双号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常规管理应用于对照组中,将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应用于观察组中,分析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监测后,其抗生素用药平均天数分别为5.72d(s=1.14)和9.85 d(s=1.88),同时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以及白介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患者采用血清降钙素原.监测,能够减少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次数,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刘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