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
目的:探讨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对膀胱肿瘤手术方式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选择传统开放式手术;研究组(40例),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两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研究组的总发生率为0(P<0.05).结论: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可以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提升术后安全指数,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董建胜;笪洋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治疗后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作用.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并出院的高血压患者116例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在健康状况、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服用依从性总优良率为96.55% (56/58),高于对照组的84.48% (4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是医院护理的一种有效延传,能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到有效保障,能帮助其有效控制病情,促进其生活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书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先兆子痫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5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先兆子痫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釆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低分子肝素组2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方法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则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效果.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头围、腹围、股骨长、双顶径、羊水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低分子肝素组体重以及胎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先兆子痫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羊水指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对孕妇阴道清洁度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阴道清洁度检测与妊娠晚期链球菌感染培养结果,将我院收治的117例孕妇采用正常组(n=60)与异常组(n=57)的形式进行分组,进而对两组产妇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正常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异常组的17.54% (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孕妇的阴道清洁度进行检查时发现,如果孕妇出现了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方面的问题,就会对产妇的围生期结局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检测.
作者:汪德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个体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骨盆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的20例骨盆骨折的患者采用掷骰子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命名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应用个体针对性护理的方式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应用普通常规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鉴别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且试验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针对性护理方式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康复效率,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护理意义较高.
作者:秦立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我中心于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纳入了10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救治,抽签分组法分成两组后给予A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对B组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实施流程管理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院前抢救护理后的院前急救整体时间、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圈时间与A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B组的抢救成功率(96.08%)、血管再通率(88.24%)明显优于A组(84.00%、72.00%),两组相比:P=0.04、P=0.04.结论: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效果,促进预后.
作者:路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本次试验将针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试验选取了2017年1 ~12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样本,入选的患者共7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列给予优质护理,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QOL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后为88.56分(s=8.65),对照组为79.52分(s=8.3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从治疗依从性结果上看,也以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好,为94.29%,能够配合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结论: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实施优质的护理改善,通过换位思考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根据病情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能够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刘莎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糖尿病患者分餐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9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改善前组和改善后组.改善前组采取常规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方法,改善后组针对糖尿病患者饮食分餐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采取QCC干预,比较QCC对糖尿病患者分餐正确率的影响.结果:QCC实施后糖尿病患者分餐的正确率由改善前的64.38%提升至改善后的88.54% (P<0.01).结论:本次QCC活动不仅规范了糖尿病患者分餐的正确方法,提高了分餐的正确率,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也降低了其医疗费用,同时还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及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张巧玲;范玉玲;刘秀玲;尚得玉;王晓娟;王苗苗;刘继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急诊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联合损伤控制理论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
作者:张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156例来自江阴市的新发HIV-1感染者进行基因亚型分析,以监测该地区感染人群HⅣ-1毒株的流行状况.方法:选取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2016年确认和管理的156例常住人口新发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DNA并扩增HIV病毒pol区部分基因,通过系统进化树判断患者基因亚型.结果:156例样本中,pol区成功扩增并测序139例,系统进化树结果确定江阴市HIV-1流行毒株分属7种亚型和重组型,以CRF01_AE (43.9%,61/139)、CRF07_BC(19.4%,27/139)、CRF67_01B(13.7%,19/139)亚型为主;HIV-1基因亚型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传播途径在各亚型中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同性性传播与异性性传播人群间的分布差异具显著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013-2016年常住人口中新发HIV-1感染者亚型分布呈现多样性,且具有明显的人群特点.
作者:陈孙云;郭春辉;邓国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异位妊娠患者护理治疗时,使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在护理及治疗时使用中药结合米非司酮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另一组为治疗时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及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治愈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1.43%.研究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15.86d(s=1.25),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22.41d(s=2.57),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护理及治疗时,使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方式有着极高的治愈率,可缩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并且临床护理效果极佳,因此该方式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曹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了解张家港地区0~3岁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寻找下一阶段儿童保健工作重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随机抽取500名0~3岁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并且对6、18、30月龄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和25-羟维生素D测定.结果:贫血发病率为7.6%,不同年龄间有统计学差异,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4.23ng/ml(s=3.57),不同年龄间有统计学差异,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张家港地区整体营养状况良好,贫血发病率较低,维生素D营养情况尚可.
作者:樊霞;邓红岩;邹秋艳;侯江婷;蔡婧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微生态调节剂与抗生素联用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中的1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其中对照组75例患者,使用乳酶生、复合维生素口服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75例患者使用酪氨酸球菌三联活菌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在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情恢复时间等都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生物调节剂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保障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并发挥其应用效果.
作者:王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在医院内科感染控制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50例观察组实施微生物检验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2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内科感染控制工作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程清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前列腺癌作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恶性疾病,发展趋势恶劣.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切除、放疗、化疗以及去势性抵抗治疗,但基础疗法并不能完全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因此,从其根本研究癌症发展原因是现阶段较前沿的研究.目前,前列腺癌于细胞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本综述主要讨论前列腺癌干细胞的相关标志物,并探讨其主要信号通路.
作者:王静;杜彦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采取剖宫产以及阴道助产术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2年内收治的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患者资料50例进行分析,所选患者采取随机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阴道助产术,给予研究组患者剖宫产术,对比两组胎儿窘迫程度和妊娠结局,对所得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孕妇产后出血概率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采取剖宫产术,可以显著缓解胎儿窒息程度,但是会提高产妇产后出血风险,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剖宫产术或阴道助产术.
作者:田静;王锡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输尿管结石手术效果,患者的进食时间、术后输液的时间、出院天数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输尿管结石手术效果、进食时间、术后输液的时间、出院天数、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冬;高勇;佟琦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布渣叶提取物的调血脂作用及胆固醇逆向转运机制.方法:将建立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50只作为研究对象,期间所有大鼠均按时服用布渣叶提取物,用药前后分别测定所有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用药前后所有大鼠血清检测结果显示,用药后血清TC、TG和LDL-C检测结果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0),HDL-C水平明显高于用药前(P<0.05),提示布渣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调血脂作用.结论:布渣叶提取物主要通过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减少内外源性胆固醇以及改善机体代谢产物吸收率,从而调节人体血脂状态,药物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测定市售的11种常用口服抗菌药对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的体外抑菌浓度与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比较,了解市售常用口服抗菌药抑菌作用的达标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药物的MIC.结果:11种抗菌药中8种达标,3种超范围.结论:某些市售口服抗菌药对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浓度与CLSI体外允许抑菌浓度范围比较有一定差距,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并提高技术监督的能力,相关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
作者:敖茂程;庞载元;吴贤丽;华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手足口病传染预防及控制的有效策略.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县定点医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2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制定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结果:245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中男性发病率为52.24%,与女性发病率47.76%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1~4岁发病率为80.82%,明显高于5~7岁发病率19.18%;5月、6月,9月、10月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常发人群为1~4岁儿童;发病高峰期有两个:5月、6月,9月、10月;主要通过控制病原,阻断该病传播途径、加强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以及医院加强预防措施进行传染预防和控制,降低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率,保证儿童健康.
作者:何月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