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令;周玉秀
目的 比较内镜治疗与传统方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7月就诊的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内镜和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内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治愈率以及并发症率情况.结果 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过内镜治疗的平均腹痛缓解时间(3.86±1.03)d、住院时间(11.56±3.68)d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4.67±1.88)d均低于对照组所用时间(t=4.577,5.461,3.65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治愈率为100%.两组并发症率的差异无显著性.重症患者应用内镜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5.26±1.47)d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6.38±2.01)d均少于对照组所用时间(9.35±2.68)及(11.14±3.25)d(t=5.314,4.94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在住院时间、治愈率和并发症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内镜介入治疗和传统方法治疗ABP的治愈率较为理想,但是内镜治疗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费用.当患者具备内镜治疗的条件时,可以优先考虑应用内镜介入治疗.
作者:赵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胃镜定位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方法 将2009年8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90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胃镜定位联合腹腔镜治疗)和对照组(仅进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应激反应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定位时间(17.2±2.1)min、手术时间00.3±6.2)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3±0.2)d、流质饮食时间(2.5±0.4)d、卧床时间(3.8±0.5)d以及住院总时间(7.9±0.9)d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6.2±5.2)mL、术后肾上腺素(94.7±10.4)ng/mL、去甲肾上腺素水平(123.3±14.2)ng/mL、HAMA评分(17.3±2.5)、HAMD评分(16.8±2.3)以及中转开腹(2.2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镜定位联合腹腔镜治疗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并缓解应激反应,是治疗胃间质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蒋明;崔海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人ERCP的效果.方法 拟行ERCP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于手术开始前15min内均静脉泵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g/kg,继以0.5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观察组手术前5min复合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记录麻醉开始前(T0)、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和布托啡诺后(T1)、进镜(T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T3)、注入照影剂(T4)及术毕(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RR和SPO2及T1~T5时点Ramsay评分,观察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和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配合度及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T3时点MAP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中各时点Ramsay评分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人ERCP,血流动力学平稳,镇痛镇静效果好,术中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李亚丽;张雪萍;丁登峰;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和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案和1∶2配对研究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组20例(A组)和开腹组40例(B组).A组:13例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7例行规则性肝左外叶切除术,无中转手助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B组:患者中,29例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11例行规则性肝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禁食时间、术后平均腹腔引流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围手术期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得出,A组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246.12±234.35)mL明显少于B组(407.08±190.14)mL,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的患者术后平均禁食时间(1.81±0.53)d、术后平均腹腔引流时间(3.11±1.36)d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81±2.44)d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ALT和AST的数值比较得出,A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效果相对安全有效,有助于肝癌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能够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韩云;杨生虎;李晓峰;杨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可行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78例胆道结石患者在术前用MRCP进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的可行性评估,将病例分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LTCBDE)组及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LCBDE)组.根据实际完成的手术方式,评价MRCP对LTCBDE可行性评估的价值. 结果 术前MRCP评估分组:LTCBDE组:30例,LCBDE组:48例.LTCBDE组30例完成27例,3例改行LCBDE.LCBDE组48例完成43例,5例完成LTCBDE.结论 MRCP可作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术可行性的评估方法,并对手术操作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和红春;杜锐锋;李晗宇;王鹏;张冰;陈焰;杜云飞;林翔海;管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提高对肺放线菌病发病机制、诊断、临床特点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结果 复习近25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86例肺放线菌病(国外161例,国内25例)及该院2例支气管内放线菌病的资料.此病男性多见,男∶女为2.3∶1;年龄12 ~ 87岁;咳嗽、咳痰及胸痛为常见症状,咳黄色颗粒样物少见.胸部CT可表现为实质肿块影、片影、空洞、支气管充气征、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膜增厚.病变部位以左下叶及右中叶居多,与肺癌、肺结核易混淆.确诊主要靠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痰涂片及培养阳性率低.青霉素治疗及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结论 肺放线菌病是一种少见病,呼吸科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预后.
作者:马楠;崔德健;文仲光;李艳红;郑华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Dieulafoy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支气管Dieulafoy病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下病变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结果 临床表现5例为咯血,1例为胸痛.支气管镜下5例见管腔内光滑突起病灶,1例见黏膜下血管扭曲分布.5例经支气管镜及支气管动脉造影诊断,1例经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术后病理诊断.4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其中1例栓塞后行肺叶切除术,1例在支气管动脉造影下以立止血注入畸形支气管动脉,1例内科止血治疗.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咯血和(或)支气管镜下见到管腔内光滑突起时,应考虑支气管Dieulafoy病可能,支气管镜下谨慎活检.及时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可诊断.支气管动脉栓塞和外科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肺叶切除术可根治.
作者:刘艳红;李艳丽;邢西迁;肖谊;李志东;杨雅吉;吴绪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与经腹腔镜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13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其中86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腹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射频消融治疗(SSG组),49例经腹腔镜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TG组),“长海痛尺”评估术后疼痛,术后第6个月随访,分别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两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1.9%和95.9%,差异无显著性;SSG组术后3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TG组,差异有显著性;对于肌瘤直径4~6cm,肌瘤数量≥3个的患者,TG组疗效显著优于SSG组.结论 经腹超声与经腹腔镜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同时经腹部超声引导经阴道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但对于肌瘤直径>4 cm,肌瘤数量≥3个的患者,效果欠佳,必要时选用经腹腔镜引导下的射频治疗.
作者:侍立峰;吴岩;李彩云;余秀华;周耀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回肠转位手术对Yorkshire幼猪血糖代谢的调节作用并讨论模型建立的方法与体会.方法 10只Yorkshire幼猪均实施腹腔镜回肠转位手术,在术前及术后2周行经十二指肠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连续时间点动物血糖水平绘制成曲线,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中转率、术后死亡率、伤口感染率、肠瘘发生率以及切口疝发生率等.结果 所有幼猪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回肠转位术,平均手术时间(107.4±21.5) min,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死亡,无伤口感染、肠瘘及切口疝的发生,且术后第2周平均血糖峰值(12.15±2.61) mmol/L较术前(16.05±2.46) mmol/L (t=2.31,P<0.05)和Sha组(13.33±3.67)mmol/L(t=3.0774,P<0.01)显著降低,术后平均峰值时间(113.75±30.21) min较术前(65.00±32.07) min明显延迟(t=3.1297,P<0.01). 结论 在Yorkshire猪大型哺乳类动物模型中,腹腔镜下回肠转位手术能有效调节血糖代谢,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代谢外科手术方式.
作者:龚昭;夏辉;周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孕三烯酮组)43例和研究组(宫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组)4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痛经程度、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疾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1、3及6个月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痛经程度轻于对照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好于对照组,血清疾病相关指标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宫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综合应用效果良好,对于患者的疾病方面评估指标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沈伟;李鼎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超声刀、单极电切和开腹3种手术方式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术后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壶腹部妊娠177例,手术方式均为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其中采用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者71例(A组)、单极电切者54例(B组)、开腹手术者52例(C组),随访18个月,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A组再次妊娠42例(59.2%),其中宫内妊娠30例(42.3%),重复性异位妊娠12例(16.9%),继发不孕29例(40.8%),输卵管通畅60例(84.5%);B组再次妊娠22例(40.8%),其中宫内妊娠13例(24.1%),重复性异位妊娠9例(16.7%),继发不孕32例(59.4%),术后输卵管通畅37例(68.5%);C组再次妊娠19例(36.6%),其中宫内妊娠12例(23.1%),重复性异位妊娠7例(13.5%),继发不孕33例(63.5%),输卵管通畅35例(67.3%).A组与B组、A组与C组再次妊娠率、宫内妊娠率和输卵管通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但重复性异位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3组的继发不孕率均较高,可能存在更多的影响妊娠的相关因素.3组重复性异位妊娠中输卵管粘连评分明显高于前次手术时的评分. 结论 输卵管妊娠采用腹腔镜下超声刀进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优于单极电切及开腹手术.输卵管粘连可能为术后重复异位妊娠及不孕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维琴;江敏;任婧婧;阿艳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两组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ESD组病灶整块切除率为93.5%(29/31),治愈性切除率为77.4%(24/31),均高于EMR组的50.0%(18/36)及41.6%(15/36),差异有显著性(P<0.05).ESD组局部复发率为3.2%(1/31),低于EMR组[19.4%(7/36)],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手术时间ESD组为(59.3±16.8)min,长于EMR组[(31.7±17.8)min](P<0.05).术中穿孔率ESD组高于EMR组,发生率分别为3.2%(1/31)和0.0%(0/36),但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发生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发生率分别为9.6%(3/31)及11.1%(4/36).结论 与EMR相比,ESD病灶整块切除率及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白顺滟;肖思洁;吴俊超;张涛;郑知强;魏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多点活检结合PTEN和p27抑癌基因表达在宫颈癌筛检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宫颈癌可疑患者113例进行阴道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终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的病例进行PTEN和p27的基因表达检测.结果 阴道镜多点活检筛查的CIN Ⅰ、CINⅡ、CINⅢ和CIS及ICC与终病理诊断相比,符合率分别为71.4%、69.2%、60%及100%.CIN Ⅰ、CINⅡ、CINⅢ和CIS、ICC中均存在PTEN、p27抑癌基因的阴性表达,两种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均随癌变进展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阴道镜多点活检在宫颈癌筛检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仍存在局限性,联合PTEN和p27抑癌基因表达率的检测可以提高筛查的准确率.
作者:刘恩令;周玉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脐入路腹壁无疤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138例胆囊疾病患者(76例胆囊息肉,35例胆囊结石,27例胆囊结石合并息肉)使用普通腹腔镜手术器械完成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138例均用经脐入路单孔法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40 min.术后4~6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痛苦小,康复快.结论 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可达到腹部无疤痕的效果.现阶段筛选合适的病例开展经脐入路腹壁无疤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吴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观察腹腔镜手术在妊娠合并卵巢囊肿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160例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80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8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构成、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手术前后的炎性应激和蛋白代谢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构成均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早产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于对照组,手术后的炎性应激及蛋白代谢指标也均好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妊娠合并卵巢囊肿中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且对患者机体各方面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
作者:王晔;林晓华;黄凌霄;许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资源配置情况,以便为消化内镜质量管理、普及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由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举办消化内镜诊疗质量培训班,向参与单位发放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贵州地区消化内镜硬件配置落后、资源分布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且技术力量薄弱,导致内镜诊疗工作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应加强消化内镜硬件设施的配置,加快消化内镜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和规范消化内镜整体操作技术,促进相关诊疗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牟海军;刘模荣;陈幸幸;金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讨论单孔腹腔镜在临床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年来开展的6例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者资料与传统21例多孔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比患者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流质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术中术后产生的并发症等情况,通过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 通过开展单孔手术,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流质时间均未见明显增加,患者的不适疼痛感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多孔手术相比,更安全、有效并且术后疼痛更轻,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邵学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73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单纯胆囊切除术、胆囊癌根治术、胆囊癌扩大根治术.结果 73例胆囊癌患者中,1年生存率60.27%(44/73),3年生存率32.88%(24/73),3年生存率19.18%(24/73);随着Nevin分期的增加,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生存率均明显下降;Ⅰ-Ⅱ期、淋巴结无转移、肿瘤浅肌层浸润、切除治疗生存率明显高于Ⅲ-Ⅴ、淋巴结有转移、肿瘤深肌层浸润、姑息治疗(P <0.05、0.01);Nevin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肿瘤浸润程度是影响胆囊癌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 应根据胆囊癌病理分期,采取以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作者:刘松平;王连臣;冯强;郝云鹤;庄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胃镜对“烧心”症状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消化内科就诊,具有“烧心”症状且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共326例进行问卷调查,由专业人员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326符合选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中,121例(37.12%)胃镜检查结果阳性,其中99例(30.37%)例被诊断为糜烂性食管炎,10例(3.07%)被诊断为Barrett食管,且5例同时合并患者有BE和EE,其余为消化性溃疡.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男性、高龄、超重、吸烟以及饮酒史为阳性胃镜及糜烂性食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的男性超重患者若合并吸烟史和饮酒史,胃镜结果更有意义且发生糜烂性食管的概率更高(P<0.05),而“烧心”频率程度及病程与胃镜结果及糜烂性食管炎的发病无关(P>0.05).结论 有“烧心”症状者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肿瘤及消化性溃疡等,并应同时合并进行24h pH值监测以及食管滴酸实验合并诊断,保证疾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白如雪;杜时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关节镜清理术后定期注射玻璃酸钠可否在一定期限内替换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共622例,病程6个月~15年,其中行全膝置换的患者272例,关节镜清理术后分别于术后1周,半年,以后每1年注射一次玻璃酸钠的患者共350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随访6~65个月,平均36.5个月,两种治疗方法不同时期治疗结果优良率比较置换组略差于关节镜组;按HSS评分标准膝关节评分,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但两组间比较除了6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置换组好于关节镜组)外,其他月份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关节镜清理术后定期注射玻璃酸钠是一种可在短期内替换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替换时限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宝权;崔白日;李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