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磨削打孔法对治疗膝关节各期软骨缺损的疗效评价

李钦宗;周红星;张保健;兰宇彬;王永朝;成小辉;潘登

关键词:软骨缺损, 膝关节镜, 微骨折, 磨削打孔法, 临床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磨削打孔法对治疗不同程度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根据Outerbridge关节镜分级标准将86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软骨缺损患者分为A组:Ⅰ~Ⅱ级(32例)、B组:Ⅲ级(28例)和C组Ⅳ级(26例),并对不同期的软骨缺损患者采用磨削打孔微骨折技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4.5个月,对三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VAS和Lysholm评分进行术前与术后比较及不同组间的比较.结果 A、B、C3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Lysholm评分术后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B组和C组患者VAS评分高于A组(P<0.05),Lysholm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A组、B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Lysholm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磨削打孔微骨折技术对早期及中期软骨缺损患者术后患者VAS和Lysholm评分效果好,关节镜下磨削打孔法简单,操作方便,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胃肠道外间质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膀胱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of bladder)临床上非常少见,国内外报道3例.我们诊治1例,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讨论,为临床及病理医师提供参考.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6岁.因月经不规则5个月收治入院.查体:体温36.9℃.B超示膀胱左下壁5 cm×4cm×3 cm大小偏低回声团,内部回声均匀,边界尚清;子宫肌瘤,宫颈左前方低回声团块,5 cm×4cm×4 cm.静脉肾盂造影提示:盆腔内占位性病变,累及膀胱,考虑膀胱外来源病变可能性大(图1).CT示膀胱左下方可见一密度均匀、类卵圆形软组织块影,边界清晰,完整有包膜,内部CT值等,无钙化;子宫肌瘤(图2).

    作者:张琦;刘锋;祁小龙;张大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选择性术中胆囊-胆管造影在内镜微创保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选择性术中胆囊-胆管造影在保胆取石中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对于术前患者有黄疸、胰腺炎病史,肝功能检查示直接胆红素升高或GPT、AKP升高,或保胆术中胆汁自胆囊管不能涌入胆囊,显示胆囊管流通不畅者等特殊病例,术前B超或CT、MRI检查无阳性结果43例,术中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结果 内镜保胆取石术中43例行胆道造影,发现2例胆囊管结石,1例取出后保留胆囊,1例因结石取出困难,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7例发现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并置“T”管引流,术后6~8周经“T”管造影、胆道镜、超声检查显示胆道通畅无残余结石,拔除“T”管.2例十二指肠乳头轻度狭窄,未行特殊处理.结论 合理选择和应用术中胆囊-胆管造影,能提供可靠、直观、清晰的图像,全面了解胆道走向,提高胆囊管、胆总管病变诊断的正确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胆道阴性探查,对于手术方式选择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全福;葛新;许旭;刘建辉;张立广;邵青龙;郭超;钟永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的微创治疗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和IMES-Ⅰ型体内微爆破碎石仪联合在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0月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应用IMES-Ⅰ型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微爆破碎石成功率为100%,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其中3例出现胆道黏膜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好转,无胆道穿孔和胆漏发生.结论 IMES-Ⅰ型体内微爆破碎石仪联合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不仅取石成功率高,而且操作安全、创伤小.

    作者:鲁葆春;沈志宏;任培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可口可乐联合胃镜下碎石治疗植物性胃石症

    目的 探讨口服可口可乐治疗植物性胃石症的疗效及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62例植物性胃石症患者中,病史≤3d的39例患者随机17例仅接受常规治疗(Ⅰ组),另22例(Ⅱ组)和病史4~7 d的16例(Ⅲ组)及病史>7d的7例(Ⅳ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可口可乐200~300 mL,每4h1次,口服3d后复查胃镜,仍有胃石者采用胃镜下机械碎石法碎石,术后继续口服可口可乐200~300 mL,每4h1次,口服3~4 d,再次复查胃镜观察胃石是否消失.结果 Ⅱ组22例口服可口可乐患者中16例(72.7%)胃石消失,而未服用可口可乐Ⅰ组17例患者仅7例胃石消失,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口服可口可乐的Ⅱ组疗效显著好于Ⅲ组(P<0.05)及Ⅳ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胃石未消失的32例患者均给予胃镜下碎石治疗,4d后胃镜再次复查胃石消失者28例,余4例患者行第2次胃镜下治疗后胃石消失.结论 口服可口可乐治疗植物性胃石安全、痛苦少,其效果取决于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成石时间短,病史≤3d者,可口可乐治疗效果好,可作为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而对于成石时间长,病史≥4d者,应首选胃镜机械碎石,破坏胃石坚硬外壳,再辅以可口可乐治疗增强疗效.

    作者:吴龙奇;刘娓娓;李建华;邵翠青;刘雪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磨削打孔法对治疗膝关节各期软骨缺损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磨削打孔法对治疗不同程度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根据Outerbridge关节镜分级标准将86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软骨缺损患者分为A组:Ⅰ~Ⅱ级(32例)、B组:Ⅲ级(28例)和C组Ⅳ级(26例),并对不同期的软骨缺损患者采用磨削打孔微骨折技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4.5个月,对三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VAS和Lysholm评分进行术前与术后比较及不同组间的比较.结果 A、B、C3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Lysholm评分术后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B组和C组患者VAS评分高于A组(P<0.05),Lysholm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A组、B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Lysholm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磨削打孔微骨折技术对早期及中期软骨缺损患者术后患者VAS和Lysholm评分效果好,关节镜下磨削打孔法简单,操作方便,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钦宗;周红星;张保健;兰宇彬;王永朝;成小辉;潘登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输尿管切开取石(附2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除胆囊的同时行输尿管切开取石的可行性.方法 腹腔镜切除胆囊的同时施行输尿管切开取石21例.结果 21例全部成功.胆囊切除时间15~45 min,切开取石45~145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2.5h.住院时间5~8 d,平均5.8 d.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切除胆囊的同时施行输尿管切开取石安全,经济,恢复理想,明显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杨宏华;戴北鸿;杨鸿海;李基岩;肖钢锋;陆柯贝;杨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内镜经弧形切口挖除胃固有肌层肿物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并总结内镜经弧形切口挖除胃固有肌层肿物技术的要领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2月~2011年9月该院内镜中心通过内镜及超声内镜诊断胃固有肌层来源肿物18例,沿肿物边缘弧形切开黏膜后,挖除固有肌层肿物,从而保留病变表层黏膜,术后完全夹闭切口,观察术中、术后及半年后复查的情况,并回顾体会操作方法及要领,总结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 所有病变均内镜下完整挖除,直径0.6~2.5 cm,术中出血10例,均镜下成功止血,无活动性及迟发性出血;穿孔3例,均内镜下封闭穿孔,内科保守治疗成功;1例病变直径达2.5 cm,行3/4周切开后,由于周边组织牵拉黏膜回缩,术后无法完全覆盖创面,致使封闭创面不完全.结论 内镜下经弧形切口挖除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胃固有肌层肿物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操作时间较长,操作视野较差,并且仅适合直径较小的病变.

    作者:熊英;李元平;宋鑫;张志伟;耿焱;王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大肠癌术后便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与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5年7月行结肠镜检查的13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右半结肠根治术、左半结肠根治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分别为4.00%、6.25%、11.11%及32.88%;其中高位、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分别为20.00%、26.32%、41.03%(P <0.05);大内径吻合器与小口径吻合器吻合的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分别为28.57%和35.56%(P <0.05).结论 大肠癌患者中术后发生便秘的主要为直肠癌患者,且原发肿瘤距离肛门越近便秘发生率越高;使用小内径吻合器的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也较高.

    作者:李峰;刘俊;卢水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在早期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附1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早期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早期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接受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发病24~72 h内行接受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腹腔引流,不切开胰腺被膜.结果 本组1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5.0±4.2)d,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情况下,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幼黎;路树强;高举;王志超;蔡爱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透视引导下103例纤支镜肺活检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透视下纤支镜肺活检病例,为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前瞻性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年来共103例行透视下纤支镜肺活检病例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资料.结果 肺活检总体取材准确率为93.2%.取材准确的96例中,终病理确诊75例,占78.1%,其中肺部感染25例,间质性肺疾病24例,肺部肿瘤21例.在96例中,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周围局部性病变有20例,病理确诊16例(80.0%).其中以肺部肿瘤(8例)为多见,其次为肺部感染(7例).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病变有76例,病理确诊59例(77 6%),以间质性肺疾病(24例)为多见,其次为肺部肿瘤(18例). 75例病理诊断的病例中,病理诊断与出院诊断相符共67例,病理诊断准确率为89.3%.103例中术后出现咳血12例,气胸1例.结论 对于肺部局部性病变,应注重肺部肿瘤的诊断;对于肺部弥漫性病变,则更注重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透视下纤支镜肺活检对于常规纤支镜不能明确病因的肺部疾病,是适应证广泛,准确率高,阳性率也较高的检查手段,可作为首选检查方式.

    作者:管莎;黄宏;赵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逆行咽鼓管插管盐酸溴己新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 探讨咽鼓管插管行鼓室冲洗、盐酸溴己新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8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逆行咽鼓管插管37℃盐水冲洗、盐酸溴己新注药并留置.观察耳闷、耳鸣症状,鼓室像,语言区听力恢复情况及与病程的关系.结果 全部病例89耳经1~3次治疗后,治愈59(66.4%),有效15耳(16.8%),无效15耳(16.8%).治愈率66.4%,总有效率83.2%.病史小于半年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半年以上者.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治愈率和有效率逐渐降低.结论 咽鼓管插管行鼓室冲洗、盐酸溴己新注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魏庭文;周金华;高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近5年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3 9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手术率为1.71%.中转开腹原因:严重盆腹腔粘连27例(40.30%),特殊部位病变21例(31 34%),术中大出血8例(11.94%),恶性肿瘤6例(8.96%),手术并发症3例(4.48%),外科疾病2例(2.98%).子宫手术的转开腹率高(6.88%),显著高于卵巢手术(1.28%)、输卵管手术(0.71%)及不孕症手术(0.37%)(均P <0.01).结论 严重的盆腹腔粘连和病变部位特殊是妇科腹腔镜手术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加强术前评估、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可降低中转率,适时中转开腹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吴丽芳;万择秋;孟迪云;周朝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关节镜手术诊治早、中期单纯膝关节结核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关节镜诊治单纯早、中期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该院2011年3例进行关节镜手术探查及治疗并终确诊为膝关节结核的病例,分析术前、术中、术后诊断符合情况;探讨经关节镜手术探查及治疗后短期内(术后3个月)患者的疗效.结果 3例单纯早中期膝关节结核患者因入院前无结核病史及典型结核症状,术前均未明确诊断为膝关节结核.经关节镜手术探查在术中诊断为膝关节结核可能,术后经膝关节坏死组织病理报告及行相关结核抗体检查确诊为膝关节结核;经关节镜探查及治疗后,短期内(术后3个月)患者膝关节疼痛减轻,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 如无结核病史及典型结核症状,单纯早中期膝关节结核在术前、术中不易诊断,需坏死组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为膝关节结核,经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创伤小,在短期内有一定疗效.

    作者:周湘桂;李思云;魏水崽;李洪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清醒状态下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DEX)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经鼻气管插管(ANFOI)的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全身麻醉的困难气道患者40例,充分行气道表面麻醉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D组,靶控输注1μg/kg DEX,10min注完;R组静脉注射0.05 mg/kg咪唑安定后,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总量达1.5μg/kg后,经鼻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记录麻醉前(T0)、注药10 min后(T1)、插入气管导管后即刻(T2)的MAP、HR及SPO2,插管时的一般情况,术后随访患者对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MAP和SPO2在T1、T2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HR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内HR在T1与T0相比明显下降(P<0.05);MAP及SPO2在T2与T0及T1时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HR则均有明显上升(P<0.05).所有患者均插管成功,R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较D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靶控输注1μg/kg右美托咪定能减少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且对呼吸无抑制作用,可安全用于ANFOI.

    作者:吴刚明;李刚;莫利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免结扎血管筋膜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附32例报告)

    目的 介绍免结扎血管筋膜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9月32例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中采用免结扎(ligation free)技术处理血管筋膜复合体(DVC),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率.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免缝扎技术处理DVC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此步骤手术时间为10~ 25 min,平均13.1 min,此步骤手术出血量为10~100 mL.所有病例前列腺尖部切缘阴性.术后2~3周拔除尿管,17例患者拔除尿管后1周内排尿即完全可控,所有患者无永久性尿失禁发生.术后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DVC的完整对于尿控起到重要的作用,DVC免结扎技术能够清晰暴露前列腺尖部,保留尽可能长的功能尿道,有助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尿控的恢复,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并不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

    作者:陈玢屾;徐亚文;徐啊白;刘春晓;郑少波;李虎林;许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剥脱性食管炎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剥脱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 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剥脱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年中共收治8例剥脱性食管炎,年龄27 ~ 54岁,有明确吞食异物史者5例(62.5%).吞咽疼痛8例(100%),呕血3例(37.5%),胸痛2例(25%).食管黏膜缺损1例(12.5%),黏膜剥脱6例(75%),黏膜下血肿4例(50%),食管左侧壁受累5例(62.5%),合并贲门撕裂综合征3例(37.5%).误诊心血管疾病2例.结论 剥脱性食管炎患者多有吞食异物史.吞咽疼痛,呕血及胸骨后疼痛多见.胃镜早期表现为粘膜剥脱,黏膜下血肿局限.晚期黏膜下血肿扩大,食管黏膜缺损.左侧壁受累多见,可合并贲门撕裂综合征.应与心血管疾病等相鉴别.

    作者:张庆芳;刘婉薇;沙卫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胃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推广及外科医师对其的熟练掌握,其应用范围随也之扩大,有关其在胃癌患者中的报道也逐渐广泛.腹腔镜技术主要应用于胃癌的临床分期、术前诊断以及手术治疗,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其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因而得到了外科医师的广泛重视和积极尝试.但关于胃癌的腹腔镜手术效果、患者的术后生存等缺乏客观评价资料.该文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将对腹腔镜在胃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侧视十二指肠镜诊治胃Billroth Ⅱ式术后胆管结石

    目的 探讨侧视十二指肠镜Billroth-Ⅱ式术后胆管结石的诊治技术.方法 用侧视十二指肠镜对152例Billroth-Ⅱ式术后的患者进行ERCP检查的同时43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6例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取石.结果 152例ERCP成功119(78.3%)例,失败33(21.7%)例.49例EST及取石治疗,成功41(83.7%)例,并发消化道大出血4例.全组诊疗无消化道穿孔及死亡患者.结论 侧视十二指肠镜进行Billroth-Ⅱ式术后胆管结石的诊治成功率较高,临床实用.

    作者:张光全;林琦远;何满西;廖忠;吴先麟;谢亮;蒲成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宫、腹腔镜在困难取环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宫腔镜和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1年6月该院收治的取环失败和经超声检查为IUD嵌顿、残留、断裂或异位的46例病例,应用宫腔镜腹腔镜的诊断处理.结果 46例全部成功取器,其中42例嵌顿、扭曲、变形、断裂或残留在宫腔的IUD在宫腔镜下手术取出;1例嵌顿于子宫肌层的IUD在宫腔镜下来见环,联合腹腔镜在子宫前壁近浆膜层处取出异位节育环,3例异位盆腔腹腔的IUD在腹腔镜下取出,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腹腔镜诊断处理IUD取出困难时具有诊断明确,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的优点.对有取环术失败史、经超声检查为IUD嵌顿、残留、断裂或异位者应常规在宫腔镜下取环,IUD异位盆腔腹腔者应选择腹腔镜取环.

    作者:郑安桔;汪赛萍;闫丽燕;陈霞;高慧;周亦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第2次电切53例报告

    目的 探讨第2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对5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4周后进行第2次电切术.对残余肿瘤、肿瘤复发、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53例中残留肿瘤19例(37.1%),其中3例(14.4%)病理提示肿瘤进展;其余34例(64.1%)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高级别、多发、肿瘤直径>3 cm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常规行第2次电切术,能降低癌肿复发,明确病理分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群;杨玉成;陈健;丁睿;谭广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