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鞘膀胱镜急诊治疗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

孙道冬;颜加强;蒙明森;刘元丰;封建立;舒勇;康元上;李靖;王勤

关键词:尿道损伤, 腔镜下尿道会师术, 急诊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带鞘膀胱镜在急诊治疗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对57例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病例急诊行带鞘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门诊治疗,住院治疗38例,平均手术时间15 min(10~45 min),平均住院天数6d(4~13d).57例尿道损伤患者均能顺利留置尿管,术后4~8周拔除尿管.11例尿道完全断裂患者中,4例通过膀胱造瘘术以尿道探子加以指示后顺利置管.53例拔管后排尿通畅,常规定期尿道扩张1~3个月后大尿流率18~25 mL/s;3例发生尿道狭窄,定期尿道扩张3~6个月后大尿流率16~23 mL/s;1例拔管3个月后尿道严重狭窄,行冷刀内切开、尿道瘢痕汽化电切术治疗后排尿通畅.结论 带鞘膀胱镜尿道会师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可门诊操作、有效恢复尿道连续性的优点,可用于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的急诊治疗.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透视引导下103例纤支镜肺活检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透视下纤支镜肺活检病例,为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前瞻性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年来共103例行透视下纤支镜肺活检病例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资料.结果 肺活检总体取材准确率为93.2%.取材准确的96例中,终病理确诊75例,占78.1%,其中肺部感染25例,间质性肺疾病24例,肺部肿瘤21例.在96例中,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周围局部性病变有20例,病理确诊16例(80.0%).其中以肺部肿瘤(8例)为多见,其次为肺部感染(7例).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病变有76例,病理确诊59例(77 6%),以间质性肺疾病(24例)为多见,其次为肺部肿瘤(18例). 75例病理诊断的病例中,病理诊断与出院诊断相符共67例,病理诊断准确率为89.3%.103例中术后出现咳血12例,气胸1例.结论 对于肺部局部性病变,应注重肺部肿瘤的诊断;对于肺部弥漫性病变,则更注重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透视下纤支镜肺活检对于常规纤支镜不能明确病因的肺部疾病,是适应证广泛,准确率高,阳性率也较高的检查手段,可作为首选检查方式.

    作者:管莎;黄宏;赵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带鞘膀胱镜急诊治疗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

    目的 探讨带鞘膀胱镜在急诊治疗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对57例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病例急诊行带鞘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门诊治疗,住院治疗38例,平均手术时间15 min(10~45 min),平均住院天数6d(4~13d).57例尿道损伤患者均能顺利留置尿管,术后4~8周拔除尿管.11例尿道完全断裂患者中,4例通过膀胱造瘘术以尿道探子加以指示后顺利置管.53例拔管后排尿通畅,常规定期尿道扩张1~3个月后大尿流率18~25 mL/s;3例发生尿道狭窄,定期尿道扩张3~6个月后大尿流率16~23 mL/s;1例拔管3个月后尿道严重狭窄,行冷刀内切开、尿道瘢痕汽化电切术治疗后排尿通畅.结论 带鞘膀胱镜尿道会师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可门诊操作、有效恢复尿道连续性的优点,可用于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的急诊治疗.

    作者:孙道冬;颜加强;蒙明森;刘元丰;封建立;舒勇;康元上;李靖;王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选择性术中胆囊-胆管造影在内镜微创保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选择性术中胆囊-胆管造影在保胆取石中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对于术前患者有黄疸、胰腺炎病史,肝功能检查示直接胆红素升高或GPT、AKP升高,或保胆术中胆汁自胆囊管不能涌入胆囊,显示胆囊管流通不畅者等特殊病例,术前B超或CT、MRI检查无阳性结果43例,术中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结果 内镜保胆取石术中43例行胆道造影,发现2例胆囊管结石,1例取出后保留胆囊,1例因结石取出困难,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7例发现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并置“T”管引流,术后6~8周经“T”管造影、胆道镜、超声检查显示胆道通畅无残余结石,拔除“T”管.2例十二指肠乳头轻度狭窄,未行特殊处理.结论 合理选择和应用术中胆囊-胆管造影,能提供可靠、直观、清晰的图像,全面了解胆道走向,提高胆囊管、胆总管病变诊断的正确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胆道阴性探查,对于手术方式选择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全福;葛新;许旭;刘建辉;张立广;邵青龙;郭超;钟永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免结扎血管筋膜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附32例报告)

    目的 介绍免结扎血管筋膜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9月32例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中采用免结扎(ligation free)技术处理血管筋膜复合体(DVC),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率.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免缝扎技术处理DVC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此步骤手术时间为10~ 25 min,平均13.1 min,此步骤手术出血量为10~100 mL.所有病例前列腺尖部切缘阴性.术后2~3周拔除尿管,17例患者拔除尿管后1周内排尿即完全可控,所有患者无永久性尿失禁发生.术后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DVC的完整对于尿控起到重要的作用,DVC免结扎技术能够清晰暴露前列腺尖部,保留尽可能长的功能尿道,有助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尿控的恢复,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并不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

    作者:陈玢屾;徐亚文;徐啊白;刘春晓;郑少波;李虎林;许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帕瑞昔布钠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80名拟行ERCP且术前血清淀粉酶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140例)及对照组(140例).预防组在ERCP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地西泮及山莨菪碱各10 mg,同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在ERCP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地西泮及山莨菪碱各10 mg.分别于ERCP术后6及24 h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结果 ERCP术后预防组6和24 h血清淀粉酶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急性胰腺炎的总发生率为7.1%,其中预防组和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6%、10.6%,术后6及24h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4%、29.3%和11.4%、20.7%,预防组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以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作者:张敏;许亚平;薛翠华;姚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经脐孔切除小儿腹部囊肿

    目的 探讨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经脐孔小切口成功切除小儿腹部囊性肿块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3月利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经脐小切口切除小儿腹部囊肿共13例.其中新生儿6例,小婴儿1例(35 d),9个月~11岁6例.均经脐部置入腹腔镜,明确诊断后脐轮下缘切开3~5mm,置入穿刺针,抽吸囊肿内液体后,经脐孔切口将囊肿提至腹壁外完成囊肿切除手术.小肠重复畸形患儿则经腹腔镜诊断后直接经稍扩大的脐孔提至腹腔外完成肠重复畸形切除术.结果 该组患儿13例,12例在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经脐孔切口完成囊肿切除手术,该手术方法简单,手术过程顺利,其中1例为28个月男性患儿,拟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中诊断合并大网膜囊肿,同时行大网膜切除术,1例11岁患儿为侏儒症,右侧卵巢囊肿,左侧卵巢囊肿蒂扭转,沿脐部纵切口上下延长至切口长达5 cm,完成双侧卵巢囊肿切除术.结论 单部位腹腔镜辅助经脐孔小切口切除腹腔囊肿手术创伤小,技术要求简单.该术式将腹腔镜技术和体表外科手术相结合,经脐切口完成囊肿切除手术,特别适用于新生儿和婴儿.

    作者:王业波;李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输尿管切开取石(附2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除胆囊的同时行输尿管切开取石的可行性.方法 腹腔镜切除胆囊的同时施行输尿管切开取石21例.结果 21例全部成功.胆囊切除时间15~45 min,切开取石45~145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2.5h.住院时间5~8 d,平均5.8 d.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切除胆囊的同时施行输尿管切开取石安全,经济,恢复理想,明显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杨宏华;戴北鸿;杨鸿海;李基岩;肖钢锋;陆柯贝;杨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难治性恶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难治性恶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间在该院住院的3例肺癌术后复发致气管-支气管狭窄、3例甲状腺癌气管转移致气管狭窄、2例结肠癌术后复发致气管狭窄以及1例巨大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癌致气管狭窄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 1例肺癌复发患者绕过气管插管用纤支镜定位法将1镍钛金属支架置入于气管-左主支气管,其余2例肺癌复发者在使用高频电刀切除瘤体后将金属支架放置在气管-支气管;3例甲状腺癌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后,1例置入2枚金属支架、1例置入1枚气管支架而迅速解除呼吸困难症状,1例置入2枚气管支架都不能缓解其呼吸困难;精原细胞癌患者经气管插管置入1枚镍钛金属支架后顺利撤机和拔除气管插管.结论 肺癌复发引起的气管狭窄,可对气管内肿瘤组织用高频电刀予以切除,然后置入气管支架;转移性肿瘤致外压性气管狭窄者可绕过或经气管插管采用纤支镜定位法置入镍钛金属支架.

    作者:覃慧婵;黄斯明;柳广南;张建全;钟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可口可乐联合胃镜下碎石治疗植物性胃石症

    目的 探讨口服可口可乐治疗植物性胃石症的疗效及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62例植物性胃石症患者中,病史≤3d的39例患者随机17例仅接受常规治疗(Ⅰ组),另22例(Ⅱ组)和病史4~7 d的16例(Ⅲ组)及病史>7d的7例(Ⅳ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可口可乐200~300 mL,每4h1次,口服3d后复查胃镜,仍有胃石者采用胃镜下机械碎石法碎石,术后继续口服可口可乐200~300 mL,每4h1次,口服3~4 d,再次复查胃镜观察胃石是否消失.结果 Ⅱ组22例口服可口可乐患者中16例(72.7%)胃石消失,而未服用可口可乐Ⅰ组17例患者仅7例胃石消失,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口服可口可乐的Ⅱ组疗效显著好于Ⅲ组(P<0.05)及Ⅳ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胃石未消失的32例患者均给予胃镜下碎石治疗,4d后胃镜再次复查胃石消失者28例,余4例患者行第2次胃镜下治疗后胃石消失.结论 口服可口可乐治疗植物性胃石安全、痛苦少,其效果取决于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成石时间短,病史≤3d者,可口可乐治疗效果好,可作为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而对于成石时间长,病史≥4d者,应首选胃镜机械碎石,破坏胃石坚硬外壳,再辅以可口可乐治疗增强疗效.

    作者:吴龙奇;刘娓娓;李建华;邵翠青;刘雪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在早期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附1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早期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早期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接受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发病24~72 h内行接受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腹腔引流,不切开胰腺被膜.结果 本组1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5.0±4.2)d,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情况下,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幼黎;路树强;高举;王志超;蔡爱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胃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推广及外科医师对其的熟练掌握,其应用范围随也之扩大,有关其在胃癌患者中的报道也逐渐广泛.腹腔镜技术主要应用于胃癌的临床分期、术前诊断以及手术治疗,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其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因而得到了外科医师的广泛重视和积极尝试.但关于胃癌的腹腔镜手术效果、患者的术后生存等缺乏客观评价资料.该文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将对腹腔镜在胃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第2次电切53例报告

    目的 探讨第2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对5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4周后进行第2次电切术.对残余肿瘤、肿瘤复发、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53例中残留肿瘤19例(37.1%),其中3例(14.4%)病理提示肿瘤进展;其余34例(64.1%)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高级别、多发、肿瘤直径>3 cm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常规行第2次电切术,能降低癌肿复发,明确病理分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群;杨玉成;陈健;丁睿;谭广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胃镜下切除胃肌层肿块69例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胃肌层肿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胃肌层肿块患者,术前均经超声胃镜诊断,行ESD,术后切除组织均送病理切片检查,并内镜随访.结果 共69例,肿块直径0.5~ 2.0 cm;完整切除54例(78 3%),尼龙绳套扎+活检10例(14.5%);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39例,间质瘤23例,血管瘤3例,其他4例.出血16例,均行内镜下治疗好转;穿孔7例,均行钛夹闭合和胃肠减压后6例痊愈,1例术后第3天出现明显腹膜炎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ESD治疗胃肌层直径小于2.0cm肿块是安全可行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大多可通过内镜下治疗解决.

    作者:陈幼祥;吕农华;曾春艳;李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的微创治疗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和IMES-Ⅰ型体内微爆破碎石仪联合在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0月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应用IMES-Ⅰ型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微爆破碎石成功率为100%,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其中3例出现胆道黏膜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好转,无胆道穿孔和胆漏发生.结论 IMES-Ⅰ型体内微爆破碎石仪联合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不仅取石成功率高,而且操作安全、创伤小.

    作者:鲁葆春;沈志宏;任培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宫、腹腔镜在困难取环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宫腔镜和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1年6月该院收治的取环失败和经超声检查为IUD嵌顿、残留、断裂或异位的46例病例,应用宫腔镜腹腔镜的诊断处理.结果 46例全部成功取器,其中42例嵌顿、扭曲、变形、断裂或残留在宫腔的IUD在宫腔镜下手术取出;1例嵌顿于子宫肌层的IUD在宫腔镜下来见环,联合腹腔镜在子宫前壁近浆膜层处取出异位节育环,3例异位盆腔腹腔的IUD在腹腔镜下取出,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腹腔镜诊断处理IUD取出困难时具有诊断明确,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的优点.对有取环术失败史、经超声检查为IUD嵌顿、残留、断裂或异位者应常规在宫腔镜下取环,IUD异位盆腔腹腔者应选择腹腔镜取环.

    作者:郑安桔;汪赛萍;闫丽燕;陈霞;高慧;周亦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清醒状态下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DEX)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经鼻气管插管(ANFOI)的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全身麻醉的困难气道患者40例,充分行气道表面麻醉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D组,靶控输注1μg/kg DEX,10min注完;R组静脉注射0.05 mg/kg咪唑安定后,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总量达1.5μg/kg后,经鼻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记录麻醉前(T0)、注药10 min后(T1)、插入气管导管后即刻(T2)的MAP、HR及SPO2,插管时的一般情况,术后随访患者对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MAP和SPO2在T1、T2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HR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内HR在T1与T0相比明显下降(P<0.05);MAP及SPO2在T2与T0及T1时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HR则均有明显上升(P<0.05).所有患者均插管成功,R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较D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靶控输注1μg/kg右美托咪定能减少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且对呼吸无抑制作用,可安全用于ANFOI.

    作者:吴刚明;李刚;莫利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钛夹及尼龙绳对预防大肠巨大有蒂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地 评价钛夹及尼龙绳对预防大肠有蒂巨大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4例患者共87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行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时根据息肉形态及特点分别在切除前或切除后联合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术中及术后出血.结果 在87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中,59枚息肉电切后以钛夹钳闭残端;28枚息肉在根部行尼龙绳结扎,23枚息肉结扎后行全瘤高频电切除治疗,5枚息肉结扎后行息肉部分切除送检.全部病变在术中无出血发生,4例(4.6%)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急诊肠镜下3例经钛夹止血成功;1例(1.1%)经肠镜止血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为预防大肠有蒂巨大息肉高频电切时出血,可根据息肉的形态、根蒂的长短及粗细,采用尼龙圈套或金属肽夹进行辅助治疗.

    作者:王一鸣;熊毅敏;郑国荣;高娟;陈建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膀胱胃肠道外间质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膀胱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of bladder)临床上非常少见,国内外报道3例.我们诊治1例,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讨论,为临床及病理医师提供参考.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6岁.因月经不规则5个月收治入院.查体:体温36.9℃.B超示膀胱左下壁5 cm×4cm×3 cm大小偏低回声团,内部回声均匀,边界尚清;子宫肌瘤,宫颈左前方低回声团块,5 cm×4cm×4 cm.静脉肾盂造影提示:盆腔内占位性病变,累及膀胱,考虑膀胱外来源病变可能性大(图1).CT示膀胱左下方可见一密度均匀、类卵圆形软组织块影,边界清晰,完整有包膜,内部CT值等,无钙化;子宫肌瘤(图2).

    作者:张琦;刘锋;祁小龙;张大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近5年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3 9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手术率为1.71%.中转开腹原因:严重盆腹腔粘连27例(40.30%),特殊部位病变21例(31 34%),术中大出血8例(11.94%),恶性肿瘤6例(8.96%),手术并发症3例(4.48%),外科疾病2例(2.98%).子宫手术的转开腹率高(6.88%),显著高于卵巢手术(1.28%)、输卵管手术(0.71%)及不孕症手术(0.37%)(均P <0.01).结论 严重的盆腹腔粘连和病变部位特殊是妇科腹腔镜手术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加强术前评估、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可降低中转率,适时中转开腹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吴丽芳;万择秋;孟迪云;周朝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内镜经弧形切口挖除胃固有肌层肿物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并总结内镜经弧形切口挖除胃固有肌层肿物技术的要领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2月~2011年9月该院内镜中心通过内镜及超声内镜诊断胃固有肌层来源肿物18例,沿肿物边缘弧形切开黏膜后,挖除固有肌层肿物,从而保留病变表层黏膜,术后完全夹闭切口,观察术中、术后及半年后复查的情况,并回顾体会操作方法及要领,总结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 所有病变均内镜下完整挖除,直径0.6~2.5 cm,术中出血10例,均镜下成功止血,无活动性及迟发性出血;穿孔3例,均内镜下封闭穿孔,内科保守治疗成功;1例病变直径达2.5 cm,行3/4周切开后,由于周边组织牵拉黏膜回缩,术后无法完全覆盖创面,致使封闭创面不完全.结论 内镜下经弧形切口挖除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胃固有肌层肿物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操作时间较长,操作视野较差,并且仅适合直径较小的病变.

    作者:熊英;李元平;宋鑫;张志伟;耿焱;王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