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陈冬;马晓峰;卢岩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近5年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3 9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手术率为1.71%.中转开腹原因:严重盆腹腔粘连27例(40.30%),特殊部位病变21例(31 34%),术中大出血8例(11.94%),恶性肿瘤6例(8.96%),手术并发症3例(4.48%),外科疾病2例(2.98%).子宫手术的转开腹率高(6.88%),显著高于卵巢手术(1.28%)、输卵管手术(0.71%)及不孕症手术(0.37%)(均P <0.01).结论 严重的盆腹腔粘连和病变部位特殊是妇科腹腔镜手术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加强术前评估、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可降低中转率,适时中转开腹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吴丽芳;万择秋;孟迪云;周朝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采用磨削打孔法对治疗不同程度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根据Outerbridge关节镜分级标准将86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软骨缺损患者分为A组:Ⅰ~Ⅱ级(32例)、B组:Ⅲ级(28例)和C组Ⅳ级(26例),并对不同期的软骨缺损患者采用磨削打孔微骨折技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4.5个月,对三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VAS和Lysholm评分进行术前与术后比较及不同组间的比较.结果 A、B、C3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Lysholm评分术后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B组和C组患者VAS评分高于A组(P<0.05),Lysholm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A组、B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Lysholm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磨削打孔微骨折技术对早期及中期软骨缺损患者术后患者VAS和Lysholm评分效果好,关节镜下磨削打孔法简单,操作方便,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钦宗;周红星;张保健;兰宇彬;王永朝;成小辉;潘登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与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5年7月行结肠镜检查的13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右半结肠根治术、左半结肠根治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分别为4.00%、6.25%、11.11%及32.88%;其中高位、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分别为20.00%、26.32%、41.03%(P <0.05);大内径吻合器与小口径吻合器吻合的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分别为28.57%和35.56%(P <0.05).结论 大肠癌患者中术后发生便秘的主要为直肠癌患者,且原发肿瘤距离肛门越近便秘发生率越高;使用小内径吻合器的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也较高.
作者:李峰;刘俊;卢水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除胆囊的同时行输尿管切开取石的可行性.方法 腹腔镜切除胆囊的同时施行输尿管切开取石21例.结果 21例全部成功.胆囊切除时间15~45 min,切开取石45~145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2.5h.住院时间5~8 d,平均5.8 d.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切除胆囊的同时施行输尿管切开取石安全,经济,恢复理想,明显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杨宏华;戴北鸿;杨鸿海;李基岩;肖钢锋;陆柯贝;杨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恶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间在该院住院的3例肺癌术后复发致气管-支气管狭窄、3例甲状腺癌气管转移致气管狭窄、2例结肠癌术后复发致气管狭窄以及1例巨大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癌致气管狭窄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 1例肺癌复发患者绕过气管插管用纤支镜定位法将1镍钛金属支架置入于气管-左主支气管,其余2例肺癌复发者在使用高频电刀切除瘤体后将金属支架放置在气管-支气管;3例甲状腺癌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后,1例置入2枚金属支架、1例置入1枚气管支架而迅速解除呼吸困难症状,1例置入2枚气管支架都不能缓解其呼吸困难;精原细胞癌患者经气管插管置入1枚镍钛金属支架后顺利撤机和拔除气管插管.结论 肺癌复发引起的气管狭窄,可对气管内肿瘤组织用高频电刀予以切除,然后置入气管支架;转移性肿瘤致外压性气管狭窄者可绕过或经气管插管采用纤支镜定位法置入镍钛金属支架.
作者:覃慧婵;黄斯明;柳广南;张建全;钟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乳管镜检查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对113例ASA Ⅰ ~ Ⅲ择期行乳管镜检查术的患者分成丙泊酚组(P组)和对照组(D组),其中P组52例,D组61例.P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完成,D组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完成,观察患者依从性(如有必要愿意复查的例数/接受检查例数)、检查成功率、检查时间、总体疼痛评分和高峰疼痛评分、检查过程中出现中断发生率及中断次数、并发症及P组丙泊酚用量.结果 两组检查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P>0.05);p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的检查时间、总体疼痛评分和高峰疼痛评分、检查过程中出现中断发生率及中断次数均低于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丙泊酚用量110~210mg,平均(160.5±24.98)mg.结论 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方法实施乳管镜检查术安全、舒适,麻醉管理简单、方便,费用低廉,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和患者依从性,对痛阈低并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为适合,此方法适用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邵新峰;马宁;胡崇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侧视十二指肠镜Billroth-Ⅱ式术后胆管结石的诊治技术.方法 用侧视十二指肠镜对152例Billroth-Ⅱ式术后的患者进行ERCP检查的同时43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6例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取石.结果 152例ERCP成功119(78.3%)例,失败33(21.7%)例.49例EST及取石治疗,成功41(83.7%)例,并发消化道大出血4例.全组诊疗无消化道穿孔及死亡患者.结论 侧视十二指肠镜进行Billroth-Ⅱ式术后胆管结石的诊治成功率较高,临床实用.
作者:张光全;林琦远;何满西;廖忠;吴先麟;谢亮;蒲成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肥大和动力系统切除腺样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4月住院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217例,应用鼻咽侧位X线片和鼻内镜检查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在鼻内镜下应用动力系统切除肥大的腺样体.结果 217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堵塞鼻后孔≤25%者5例;26%~50%者58例;51%~75%者132例;≥76%者22例.在鼻内镜下应用动力系统切除小儿肥大的腺样体,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治愈196例;有效17例;无效4例.结论 鼻咽侧位X线片结合鼻内镜检查可准确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在鼻内镜下应用动力系统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确实有效的方法.
作者:康健;陈冬;马晓峰;卢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早期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早期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接受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发病24~72 h内行接受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腹腔引流,不切开胰腺被膜.结果 本组1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5.0±4.2)d,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情况下,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幼黎;路树强;高举;王志超;蔡爱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推广及外科医师对其的熟练掌握,其应用范围随也之扩大,有关其在胃癌患者中的报道也逐渐广泛.腹腔镜技术主要应用于胃癌的临床分期、术前诊断以及手术治疗,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其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因而得到了外科医师的广泛重视和积极尝试.但关于胃癌的腹腔镜手术效果、患者的术后生存等缺乏客观评价资料.该文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将对腹腔镜在胃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DEX)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经鼻气管插管(ANFOI)的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全身麻醉的困难气道患者40例,充分行气道表面麻醉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D组,靶控输注1μg/kg DEX,10min注完;R组静脉注射0.05 mg/kg咪唑安定后,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总量达1.5μg/kg后,经鼻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记录麻醉前(T0)、注药10 min后(T1)、插入气管导管后即刻(T2)的MAP、HR及SPO2,插管时的一般情况,术后随访患者对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MAP和SPO2在T1、T2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HR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内HR在T1与T0相比明显下降(P<0.05);MAP及SPO2在T2与T0及T1时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HR则均有明显上升(P<0.05).所有患者均插管成功,R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较D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靶控输注1μg/kg右美托咪定能减少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且对呼吸无抑制作用,可安全用于ANFOI.
作者:吴刚明;李刚;莫利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早期肺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4年1月1日~2008年3月1日采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15例早期肺癌患者进行远期随访,随访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15例电视胸腔镜下早期肺癌切除术后患者的3及5年累及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0.9%.肿瘤大小、术前TNM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术后化疗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NM分期和术后是否行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通过对相关预后因素的分析,TNM分期和术后是否行化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戴聪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诊治单纯早、中期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该院2011年3例进行关节镜手术探查及治疗并终确诊为膝关节结核的病例,分析术前、术中、术后诊断符合情况;探讨经关节镜手术探查及治疗后短期内(术后3个月)患者的疗效.结果 3例单纯早中期膝关节结核患者因入院前无结核病史及典型结核症状,术前均未明确诊断为膝关节结核.经关节镜手术探查在术中诊断为膝关节结核可能,术后经膝关节坏死组织病理报告及行相关结核抗体检查确诊为膝关节结核;经关节镜探查及治疗后,短期内(术后3个月)患者膝关节疼痛减轻,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 如无结核病史及典型结核症状,单纯早中期膝关节结核在术前、术中不易诊断,需坏死组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为膝关节结核,经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创伤小,在短期内有一定疗效.
作者:周湘桂;李思云;魏水崽;李洪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并总结内镜经弧形切口挖除胃固有肌层肿物技术的要领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2月~2011年9月该院内镜中心通过内镜及超声内镜诊断胃固有肌层来源肿物18例,沿肿物边缘弧形切开黏膜后,挖除固有肌层肿物,从而保留病变表层黏膜,术后完全夹闭切口,观察术中、术后及半年后复查的情况,并回顾体会操作方法及要领,总结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 所有病变均内镜下完整挖除,直径0.6~2.5 cm,术中出血10例,均镜下成功止血,无活动性及迟发性出血;穿孔3例,均内镜下封闭穿孔,内科保守治疗成功;1例病变直径达2.5 cm,行3/4周切开后,由于周边组织牵拉黏膜回缩,术后无法完全覆盖创面,致使封闭创面不完全.结论 内镜下经弧形切口挖除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胃固有肌层肿物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操作时间较长,操作视野较差,并且仅适合直径较小的病变.
作者:熊英;李元平;宋鑫;张志伟;耿焱;王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腹腔镜脐入路下右上腹瘢痕粘连在分离并建立手术空间失败后,探讨改从左上腹经肝镰状韧带入路行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能性和实用性.方法 2001年5月~2010年9月该科有7例患者(有右上腹手术史及腹膜炎史)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术中发现右上腹瘢痕粘连,在分离失败后,改从肝镰状韧带入路后发现:瘢痕粘连区域外呈轻中度以下粘连,肝脏与膈面常无粘连或仅为容易分离的膜性粘连,沿肝脏脏面向下解剖而进行腹腔镜胆囊探查及切除术.结果 7例有右上腹瘢痕粘连的病例,经肝镰状韧带入路巧妙避开难以分离的粘连面,均成功进行腹腔镜胆囊探查及切除术,有2例完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术.结论 有右上腹手术史及腹膜炎史者出现右上腹瘢痕粘连时,对腔镜镜经验丰富者不应列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瘢痕粘连区域外呈轻中度以下可分离的粘连,使新路径手术避开了瘢痕粘连障碍;该路径对手术者视向及站位无明显改变,探索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新路径.
作者:严顺新;张敏;李兆堂;李建;仲召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地 评价钛夹及尼龙绳对预防大肠有蒂巨大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4例患者共87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行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时根据息肉形态及特点分别在切除前或切除后联合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术中及术后出血.结果 在87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中,59枚息肉电切后以钛夹钳闭残端;28枚息肉在根部行尼龙绳结扎,23枚息肉结扎后行全瘤高频电切除治疗,5枚息肉结扎后行息肉部分切除送检.全部病变在术中无出血发生,4例(4.6%)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急诊肠镜下3例经钛夹止血成功;1例(1.1%)经肠镜止血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为预防大肠有蒂巨大息肉高频电切时出血,可根据息肉的形态、根蒂的长短及粗细,采用尼龙圈套或金属肽夹进行辅助治疗.
作者:王一鸣;熊毅敏;郑国荣;高娟;陈建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胃肌层肿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胃肌层肿块患者,术前均经超声胃镜诊断,行ESD,术后切除组织均送病理切片检查,并内镜随访.结果 共69例,肿块直径0.5~ 2.0 cm;完整切除54例(78 3%),尼龙绳套扎+活检10例(14.5%);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39例,间质瘤23例,血管瘤3例,其他4例.出血16例,均行内镜下治疗好转;穿孔7例,均行钛夹闭合和胃肠减压后6例痊愈,1例术后第3天出现明显腹膜炎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ESD治疗胃肌层直径小于2.0cm肿块是安全可行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大多可通过内镜下治疗解决.
作者:陈幼祥;吕农华;曾春艳;李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经脐孔小切口成功切除小儿腹部囊性肿块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3月利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经脐小切口切除小儿腹部囊肿共13例.其中新生儿6例,小婴儿1例(35 d),9个月~11岁6例.均经脐部置入腹腔镜,明确诊断后脐轮下缘切开3~5mm,置入穿刺针,抽吸囊肿内液体后,经脐孔切口将囊肿提至腹壁外完成囊肿切除手术.小肠重复畸形患儿则经腹腔镜诊断后直接经稍扩大的脐孔提至腹腔外完成肠重复畸形切除术.结果 该组患儿13例,12例在单部位腹腔镜辅助下经脐孔切口完成囊肿切除手术,该手术方法简单,手术过程顺利,其中1例为28个月男性患儿,拟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中诊断合并大网膜囊肿,同时行大网膜切除术,1例11岁患儿为侏儒症,右侧卵巢囊肿,左侧卵巢囊肿蒂扭转,沿脐部纵切口上下延长至切口长达5 cm,完成双侧卵巢囊肿切除术.结论 单部位腹腔镜辅助经脐孔小切口切除腹腔囊肿手术创伤小,技术要求简单.该术式将腹腔镜技术和体表外科手术相结合,经脐切口完成囊肿切除手术,特别适用于新生儿和婴儿.
作者:王业波;李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第2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对5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4周后进行第2次电切术.对残余肿瘤、肿瘤复发、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53例中残留肿瘤19例(37.1%),其中3例(14.4%)病理提示肿瘤进展;其余34例(64.1%)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高级别、多发、肿瘤直径>3 cm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常规行第2次电切术,能降低癌肿复发,明确病理分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群;杨玉成;陈健;丁睿;谭广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咽鼓管插管行鼓室冲洗、盐酸溴己新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8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逆行咽鼓管插管37℃盐水冲洗、盐酸溴己新注药并留置.观察耳闷、耳鸣症状,鼓室像,语言区听力恢复情况及与病程的关系.结果 全部病例89耳经1~3次治疗后,治愈59(66.4%),有效15耳(16.8%),无效15耳(16.8%).治愈率66.4%,总有效率83.2%.病史小于半年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半年以上者.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治愈率和有效率逐渐降低.结论 咽鼓管插管行鼓室冲洗、盐酸溴己新注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魏庭文;周金华;高吉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