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胃镜检查分析

李龙霞;刘丹丹;栾春燕;韩海明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检查, 老年人, 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探讨病因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可行对策,为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更好更高水平的诊断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内镜室2008年1月~2011年9月行胃镜检查的135例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同期非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0例就出血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占51.85%,其次为急性胃黏膜糜烂,占比为29.63%,而胃癌占比为11.11%,为第3位.与非老年人组相比,老年人组的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糜烂及胃癌的发病率均要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人组的伴随疾病率也高于非老年人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该组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前三大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糜烂及胃癌.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 对107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和(或)适度水压气囊扩张,并行网篮取石和(或)机械碎石后网篮取石.结果 107例行EST后99例取净结石(92.5%),术后发生胰腺炎3例,出血2例,穿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4%.结论 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只要熟悉胆总管末端与憩室的解剖关系;明确适当的切开指征,掌握EST 及取石的操作技巧,就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正在;江应平;郭良忠;陈友平;孙永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腹腔镜复杂胆囊切除术9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复杂胆囊行腹腔镜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复杂胆囊行腹腔镜切除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对96例复杂胆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及优点.结果 96例复杂胆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9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3例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 采用腹腔镜对复杂胆囊行切除,只要方法适当,是安全可行的,必要时可中转开腹处理.

    作者:吴继营;李水薇;谢翠芳;刘贤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手术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优点.方法 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成形术式,采用鼻内镜,在显示器下行鼻中隔成形术55例.结果 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减少,5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随访满意.结论 鼻中隔成形术可保留较完整的鼻中隔支架,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的优点.

    作者:程学仕;刘义森;洪飞;杨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单瓶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单瓶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方法 连续选择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分别接受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A组)和口服磷酸钠盐溶液(B组)进行结肠镜前肠道准备.内镜医师单盲法记录肠道清洁程度,并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者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达到较满意的清洁效果,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肠道准备可耐受率B组明显多于A组,P <0.01.结论 单瓶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完全可以达到与标准聚乙二醇相同的肠道准备效果,且耐受性更高.

    作者:马君红;张黎;齐中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胃镜检查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探讨病因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可行对策,为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更好更高水平的诊断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内镜室2008年1月~2011年9月行胃镜检查的135例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同期非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0例就出血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占51.85%,其次为急性胃黏膜糜烂,占比为29.63%,而胃癌占比为11.11%,为第3位.与非老年人组相比,老年人组的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糜烂及胃癌的发病率均要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人组的伴随疾病率也高于非老年人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该组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前三大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糜烂及胃癌.

    作者:李龙霞;刘丹丹;栾春燕;韩海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肾铸型结石

    目的 探讨C臂机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 2010年12月,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258例肾铸型结石患者,其中右肾结石151例,左肾结石93例,双肾结石14例(双肾结石手术均分期进行).结石大小3.6 cm × 2.5 cm~7.5cm×5.3 cm,平均5.0 cm×3.6 cm.结果 258例患者均一期建立皮肤肾脏通道,一期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70 min.一期结石取净175例,占67.83%,二期取净结石68例,结石清除率94.19%.残留结石15例.手术并发症17例,发生率6.59%.结论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高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可选择性地作为肾铸型结石患者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斌;赵恒;李波涌;唐秀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支气管镜代胃镜在食管狭窄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代胃镜检查在食管狭窄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由于支气管镜只有吸引管道,无给水给气管道,该病例组设计了氧气瓶经鼻吸氧管与支气管镜活检管道相连接的送气方法,使支气管镜也能像鼻胃镜一样对食管狭窄处进行全面观察和诊断.结果 14例患者镜下表现与疾病诊断符合率为100%.改进后的支气管镜代胃镜检查,同样可达到鼻胃镜的诊治效果,且并发症较少.结论 支气管镜代胃镜检查是对普通胃镜检查的补充,可以进入更细的腔道内进行诊治,在食管狭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的作用,使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在无鼻胃镜的医院可开展.

    作者:徐爱军;吴华星;孟蕊;晋明渊;何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气管镜下气道内肿物开通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氩等离子体凝固与二氧化碳(CO2)冷冻联合治疗气道内良、恶性肿物及中心气道阻塞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和复合麻醉下,经电子纤维支气管镜,采用氩气刀、冷冻治疗仪,对52例气管、支气管内肿物通过烧灼、切割等方法,将肿物粘出或吸出,使气道开通,对其近期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52例气道内肿物经上述治疗,绝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气道打通,瘤体变小,肺功能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在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和复合麻醉下通过纤支镜下烧灼和冷冻治疗气道内肿物的疗效理想、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璞莹;苏向红;王桂兰;于含清;潘素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双硬镜技术在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双硬镜(腹腔镜、硬质肾镜)技术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与分析113例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硬质肾镜技术行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13例微创保胆取石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无结石残留、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硬质肾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它具有操作简便、腹腔污染少、结石取净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光春;叶劲松;侯东生;张程鹏;惠栓;华沪玮;刘衍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脐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探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脐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手术探查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4例疑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采用经脐途径行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探查腹腔,观察腹膜的外观及腹腔内是否存在粘连,并在内镜直视引导下对腹膜病灶行病理活检.结果 34例患者中,经腹膜活检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27例,腺癌3例,腹膜间皮瘤2例,骨外尤文氏肉瘤1例,诊断不明1例.确诊率97.1%.结核性腹膜炎内镜下表现为腹膜上分布大小较均匀,颜色偏白的粟粒状结节,腹膜与脏器间可出现粘连.结论 经脐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手术探查是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直接而准确的方法.

    作者:李银鹏;王立生;李迎雪;师瑞月;钟运莲;朱惠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机械控制通气下经纤支镜氩气刀切除中心气道器质性病变

    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机械控制通气下经纤支镜氩气刀切除中心气道器质性病变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34例中心气道器质性病变患者,在快速诱导全身麻醉下插入三通喉罩气道(TLMA),在机械控制通气下经纤支镜氩气刀切除中心气道器质性病变.术中连续监测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前5min(T0)、手术开始(T1)、手术5min(T2)、10 min(T3)和术毕(T1)时的SP、DP、HR和SPO2.于T0、T2、T3和T4时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手术时间,通气时间和手术结果.结果 34例患者共接受经纤支镜中心气道器质性病变切除术45例次,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52(24±8)min,通气时间35~65(41±10)min.术中血压、心率平稳.TLMA通气后PCO2、PO2、O2sat明显改善(P<0.05).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全身麻醉机械控制通气下经纤支镜氩气刀切除中心气道器质性病变的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张春宝;钟军;陆卫忠;门小光;田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龄高危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3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记录并分析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及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手术时间30 ~ 120min,失血量50~ 200 mL;术后随访6~12个月排尿通畅,疗效满意.IPSS由术前(26.5±2.8)分降至术后(8.4±1.3)分,QOL由术前(7.3±1.2)分降至术后(2.8±0.3)分,PVR由术前70 ~ 430 mL降至术后14 ~ 28 mL,Qmax由术前0~10 mL/s升至术后(15.2±2.6)mL/s;4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结论 重视并加强个体化围手术期的处理;对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赵军;张宁;胡岚亭;汪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内镜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GSEL)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胃镜及超声内镜(EUS)诊断的GSEL 62例,≤0.5 cm GSEL给予高频电凝电切除;0.5 cm<GSEL≤2.0 cm GSEL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套扎术;>2.0 cm GSEL行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结扎后切除病变游离端部分组织及表层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将EUS的检查结果和病理对照.2周后胃镜EUS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3、6、12和24个月胃镜和EUS复查.结果 ≤0.5 cm GSEL内镜下均切除完全,术后未出现并发症.0.5 cm<GSEL≤2.0 cm亦完全脱落,其中1例出现穿孔.>2.0 cm GSEL只有2例多次内镜下治疗后病变消失.余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复查胃镜及EUS均无复发.内镜和手术病理和EUS的结果完全吻合.结论 经内镜治疗GSEL的疗效和病变大小有很大关系,>2.0 cm GSEL治疗效果差.

    作者:张彩凤;夏永华;李贞娟;韩宇;刘竹娥;王文菊;李琨;董良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应用Forgarty导管进行气道充气、测压定位气胸肺漏气支气管

    目的 探讨Forgarty导管球囊充液,气道内充气、测压定位气胸漏气支气管方法,并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钳道插入Forgarty导管,采用导管球囊充液封堵靶支气管气流.A组:应用胸腔持续负压吸引定位肺漏气支气管.B组:在A组基础上,经导管向充液球囊前端支气管注气,测压定位肺漏气支气管.结果 两组张力性和交通性气胸患者均成功定位.闭合性气胸中,A组定位成功率37.5%(3/8),B组89%(8/9),组间比较P<0.05.A组定位时间平均(11±4.1)min,B组平均(13±3.2)min,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定位过程中均耐受良好.结论 准确定位气胸肺漏气所属支气管是封堵成功的关键.Forgarty导管球囊充液,球囊前端气道内充气、测压是一种同样安全和更为准确的气胸肺漏气支气管定位新方法,特别适合于胸腔负压吸引时,引流管无明显气体溢出的患者.

    作者:金普乐;葛晖;胡文霞;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下塑料支架胆道引流术(ERBD)治疗难活性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48例反复腹痛、发热、黄疸、伴基础疾病或因乳头、胆总管异常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有高风险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病例行ERBD,并随访3~48个月.结果 48例均完成EST+ERBD.术后3d内,腹痛、发热消失,黄疸在1周后明显减轻、48例中有12例ERBD作为长期治疗.2例结石消失.ERBD术3个月后,第2次内镜下结石取净者76.5%(26/34).17例ERBD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MRCP资料显示,胆总管结石直径、胆总管直径缩小显著(P<0.01);且胆总管直径的回缩程度显著大于胆总管结石减小的程度(P <0.01).结论 ERBD治疗胆总管结石有碎石溶石作用,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简单有效的方法,对高龄伴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是明智的选择.

    作者:施云星;曾晓虹;吕礁;周国中;刘长云;覃林花;郑智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宫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肌瘤75例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应用GnRH-a(达菲林)曼月乐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2003年10月~2009年10月在该院检查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直径>50 mm者75例,其中O型13例,Ⅰ型30例,Ⅱ型32例.手术前应用GnRH-a(达菲林)3个月,肌瘤直径(33±12)mm,其中O型33例,Ⅰ型27例,Ⅱ型15例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合并多发肌瘤及子宫腺肌症者术后放置曼月乐,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月经等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切除黏膜下肌瘤75个,肌瘤直径20~ 50 mm,平均(33±12)mm.手术时间(37±14)min,出血量(48±15)mL.2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发热.多发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术后放置曼月乐,随访至术后1年,超声监测肌瘤无复发,月经改善明显.结论 经宫腔镜电切子宫肌瘤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佳选择方式,针对分型选择药物综合治疗,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杨晓红;夏恩兰;王纪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非气腹后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非气腹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全组39例,其中全身麻醉26例,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13例,采取健侧卧位,稍抬起腰桥,患侧腋中线做切口,手指钝性分离腹膜后间隙,2根直径1mm克氏针横行悬吊提起侧腹壁.施行肾囊肿去顶术34例,肾盂成形术2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1例,肾孟切开取石术1例,肾切除术1例.结果 3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8 ~ 125 min,平均36 min.肾盂成形术115~138 min,平均127 min.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66 min,肾盂切开取石术98min,肾切除术112min.术中、术后未出现心肺并发症,1例肾盂成形术后漏尿,经引流治愈.其余患者均无术后大出血、漏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恢复良好.结论 非气腹后腹腔镜手术疗效明确,同时避免了气腹腹腔镜的相关并发症,可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宁;姚健;罗黔;赖俊谕;蒲邦明;吕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临床研究中争论焦点及医学伦理探讨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的概念早是在1994年由WILK[1]提出.1998年,美国的5所大学成立了Apollo小组,开展专门的NOTES研究,并于1999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开展了活体动物经胃行腹腔镜手术[2].2004年,KALLOO等[3]发表了将胃镜经胃壁切口置人腹腔进行肝活检的动物实验报告.至此,NOTES的研究热潮便向全球扩散开来.

    作者:彭健;陈诗圣;张阳德;陈杰;曹继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学习曲线内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难点探讨

    目的 探讨学习曲线内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难点.方法 2007年7月~ 2010年12月由作者完成后腹腔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33例(男25例,女8例).患者分为前期组(A组)16例和后期组(B组)17例.比较两组输尿管寻找、双J管的植入和输尿管缝合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结石平均大小相近[(22.0±5.5):(20.0±5.0)mm,P >0.05],手术出血量相当.A组输尿管寻找时间[(24.0±6.4):(10.0±3.7)min,P <0.05]、置入双J管时间(18.0±7.2):(8.0±3.7)min,P <0.05]、输尿管缝合时间[(30.0±7.5):(13.0±3.6)min,P <0.05]和总手术时间[(116.0±20.4):(72.0±122)min,P <0.05]显著多于B组.两组均无1例改行开放手术,A组1例双J管放置不到位发生漏尿,1例术后6个月发生输尿管狭窄.B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结石的定位寻找和输尿管缝合、双J管的置入是学习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技术难点.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学习曲线大约需15例左右经验积累,即可达到较熟练程度.

    作者:李浩勇;梁培育;周治彦;宋鹏;许海波;颜毅;欧善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腔内外联合断流术与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腔内外联合断流术与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的疗效及其对门静脉压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67例食管曲张静脉患者按分层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联合断流术组(82倒)和内镜下套扎术组(85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门静脉压力、血流动力学.结果 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后穿静脉显示率明显低于术前,明显低于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术后,而EVL术后下降不明显;两组患者术后食管曲张静脉分级与术前比较均有较大改善,但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食管周围曲张静脉与术前比较均有较大改善,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后明显好于EVL术后.两种治疗方式均无患者死亡,主要并发症包括感染、腹内出血、门静脉血栓和肝功能衰竭,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随访3年,联合断流术组复发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均低于内镜下套扎术组.术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压力、大血流速度和门静脉血流量较术前均显著下降,而且联合断流术组下降幅度大于内镜下套扎术组.结论 腔内外联合断流术比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能更好地治疗食管曲张静脉,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血流动力学.

    作者:孙吉春;冯超;黄飞舟;聂晚频;刘浔阳;叶启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