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鼻胃镜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黄瑛;邵彩虹;张冰峰;王小卉;庄燕华

关键词:经鼻胃镜, 儿童, 麻醉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经鼻胃镜检查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价值和前景.方法 儿科医院预约胃镜检查的28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8.89岁,所有患儿均从鼻腔进镜,完成对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胃镜观察,并行幽门螺旋杆菌快速检测和病理活检.结果 经鼻胃镜比较适合于5岁的儿童.其诊断符合率96.8%(27/28),受检患儿恶心、反胃等不良反应较少(14.3%).结论 经鼻胃镜作为胃镜领域的新成员,用于儿科临床,检查结果可靠.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鼻窦术后鼻中隔穿孔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迟发鼻中隔穿孔的可能原因.方法 对9例鼻窦手术迟发鼻中隔穿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出院后复诊发现鼻中隔有较多结痂,鼻腔脓性分泌物较多.在随后的复诊中逐渐发现鼻中隔软骨部分坏死,变黑至穿孔,随着鼻腔脓性分泌物的减少,穿孔周围黏膜炎症消退,穿孔不再扩大.结论 鼻中隔穿孔是鼻内镜鼻窦手术过程中多因素综合损伤的病理结果.

    作者:孙亚男;孙艳;郑岩;韦钧;徐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治疗53例回顾分析

    目的 分析鼻内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53例.其中,Ⅰ级15例、Ⅱ级31例、Ⅲ级7例.结果 53例病人均手术顺利、病灶完整切除,未见明显并发症,在随访过程中仅出现1例复发病例.结论 鼻内镜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尤其对Ⅰ~Ⅱ级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骆云珍;钱林荣;杨雪明;李海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术后胆管镜的应用体会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通过总结胆管镜治疗胆管术后残石的经验,分析胆管镜治疗过程中并发症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986例胆管探查术后留有T管患者采用PENTAX纤维胆管镜及PENTAX ECN-1530电子胆管镜处理,其中76例患者仅行胆管镜检查,910例患者进行取石治疗.结果 取石时间10 min~2 h不等,取石次数1~11次,平均取石1.2次.等离子碎石后取石68例.由于结石位于末梢胆管内且近端胆管明显狭窄导致结石取不出28例,无死亡病例.取石中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窦道断裂、胆汁性腹膜炎、窦道成形不全、还纳T管后脱出导致瘘道闭塞、胆管出血、网篮嵌顿、肠瘘等,共13例.无急性重症胰腺炎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发生.结石取净率96.3%.结论 随着胆管镜的普及,胆管镜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显降低了残石率和再手术率,进一步提高取石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关键问题.

    作者:孔静;吴硕东;咸国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妊娠期腹腔镜手术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7年10月该院收治的妊娠15~26周、盆腔肿块直径6 cm患者17例,采取腹腔镜下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完成卵巢囊肿剔除手术16例,其中单侧卵巢囊肿13例,双侧3例;子宫浆膜下肌瘤剔除术1例.平均手术时间32.7min;术中平均出血3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d;未发生手术并发癌.17例均已妊娠至足月分娩,在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阿氏评分未发现异常.结论 妊娠期腹腔镜手术对母体或胎儿均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英红;张祖娟;刘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11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适应证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4月~2007年7月116例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有急慢性阑尾炎施行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31~85 min,平均49 min.术后住院2~7 d,平均3.5 d.并发症3例,胆总管横断伤1例,阑尾动脉出血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结论 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急慢性阑尾炎为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适应证,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伍贤能;罗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8例报告)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04年10月~2008年5月后腹腔镜手术治疗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150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量40~120mL(平均60mL),均未输血,瘤体直径2.5~7.5 cm(平均4.5 cm),术后住院时间5~10 d(平均7 d).病理检查报告均为嗜铬细胞瘤.随访3个月~4年,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无需服用降压药物,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前景广泛.直径超过6cm的肿瘤也可以被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顺利切除.

    作者:乔鹏;张军晖;闫勇;王建文;田溪泉;邢念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可行性、效果及其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7年7月行腹腔镜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的6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8~25岁,平均20.7岁,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讨论手术操作要点及腹腔镜手术特点.结果 6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3~6 h,术中失血量150~35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0 d.无肠吻合口漏,无移植段乙状结肠缺血坏死发生.1例术后肠道重建的吻合口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痛苦小、出血少、恢复快、瘢痕小等诸多微创特点,应用其代替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苏洋;吴硕东;孔静;田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儿童胃镜7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胃镜对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儿童胃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方法 对临床疑似上消化道疾病738例小儿进行胃镜检查,同时取胃黏膜做HP感染检测.结果 浅表性胃炎372例,占50.4%;浅表性胃窦炎285例,占38.6%,其中伴局部糜烂117例,局部萎缩42例,伴胆汁反流50例;糜烂性胃炎67例,占9.1%;反流性食管炎105例,占14.2%;十二指肠球炎151例,占2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1例,占12.3%;球后溃疡4例;幽门管口溃疡3例;胃溃疡5例.结论 儿童胃病中浅表性胃炎检出率高,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儿童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兰允昌;王教常;杨祖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胃镜引导下治疗胃石症的方法探讨和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胃镜引导下治疗胃石症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器械、不同方法诊治的胃石症患者158例.结果 不同时期、不同器械、不同方法治疗胃石症的成功率分别为33.3%、97.5%及100%.结论 胃镜引导下圈套切割碎石效果较好,切割用力和圈套开幅是制约治疗效果的关键.专业的胃石切割碎石器更具优势.

    作者:兰永臻;王朔;鄢凤梅;周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56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6月5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120~200 min,平均140min,住院时间为5~12 d,平均6 d.术后出现胆漏1例,经引流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

    作者:王志伟;罗家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Ⅰ a~Ⅱa宫颈癌患者分别行腹腔镜(20例)和开腹(28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盆腔引流管时间、保留尿管时间、镇痛药物应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采用癌症治疗功能总体评价量表(FACT-G)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随访调查.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开腹相比腹腔镜术后患者排气时间早、下床活动早、疼痛轻(P<0.05).两组拔盆腔引流管、保留尿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3次,腹腔镜组FACT-G平均得分均高于开腹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作为提高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途径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边爱平;赵倩;张君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鼻石2例报告

    鼻石为一鼻腔少见疾病,现报告2例如下: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43岁,工人.体检时发现右鼻内异物2 d于2007年1月10日来院就诊.前鼻镜检查见鼻总道下部前段可见少量粘脓痂,见图1,其后部可探触及硬物.

    作者:陈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无注气内镜下小切口颌下腺切除术

    目的 评价无注气内镜下小切口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12例颌下腺炎或颌下腺良性肿瘤的患者采用内镜下小切口颌下腺切除术,切口位于下颌骨下缘1.5 cm,长度2~2.5 cm.结果 所有12例患者均于内镜下完整切除颌下腺及肿物.术后病理:7例是混合瘤、4例是慢性颌下腺炎、1例颌下腺表皮样囊肿.手术时间50~80 min,平均为(63.8±9.1)min,术中出血10~40 mL,平均为(25.8±10.4)mL.没有手术并发症,无1例中转手术,术后仅遗留小切口疤痕,美容效果好.结论 内镜下小切口颌下腺切除术是可行的,操作相对简单,便于中转,术后美观好,为临床治疗颌下腺良性疾病提供一种新术式.

    作者:罗小宁;黄晓明;卢星;郑亿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鼻胃镜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经鼻胃镜检查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价值和前景.方法 儿科医院预约胃镜检查的28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8.89岁,所有患儿均从鼻腔进镜,完成对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胃镜观察,并行幽门螺旋杆菌快速检测和病理活检.结果 经鼻胃镜比较适合于5岁的儿童.其诊断符合率96.8%(27/28),受检患儿恶心、反胃等不良反应较少(14.3%).结论 经鼻胃镜作为胃镜领域的新成员,用于儿科临床,检查结果可靠.

    作者:黄瑛;邵彩虹;张冰峰;王小卉;庄燕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病例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目的 探讨降低LC中转开腹及医源性损伤和提高LC质量的关键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作者从2001年~2007年的LC资料,本组共524例,复杂LC共127例,将开展LC前3年复杂病例数、中转开腹率、胆管损伤率与后4年的数据对比,并分析复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及处理措施.结果 在开展LC早期3年,中转开腹率8.7%,胆管损伤率1.61%;开展LC后4年,中转开腹率下降为1.5%,无胆管损伤.结论 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病例的原因分析,总结出有效的处理措施是减少LC中转开腹率及医源性损伤和提高LC质量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新喜;李纪忠;蔡瑞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通管复元汤对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复通术后妊娠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术后中药通管复元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双侧输卵管阻塞的62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术后中药通管复元汤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术后两组均给抗生素预防性治疗3个月.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6.9%、9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宫内妊娠率,研究组84.4%.对照组4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术后中药通管复元汤能有效防治榆卵管阻塞再通术后粘连,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妊娠率.

    作者:王永宏;刘文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联合取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附266例报告)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下联合取材方法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6例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比较钳夹、刷检、灌洗及联合取材方法诊断肺癌的阳性率.结果 3种不同取材方法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钳夹80.85%、刷检71.03%、灌洗59.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3,P<0.01);联合取材法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钳夹+刷检87.61%、钳夹+刷检+灌洗93.36%,高于任何单一的取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钳夹+刷检+灌洗联用略优于钳夹+刷检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下联合取材可提高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李刚;汪细和;王文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

    目的 探讨诊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K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关系及其对ERCP成功率、EST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该组4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占所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60%(48/80).EKCP造影成功率97.9%(47/48),47例患者中45例(95.7%)成功施行EST取石.2例EST失败,1例因结石太大网篮圈套困难,另1例因十二指肠变形,内镜难以达到理想位置取石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该组EST术中创口出血者4例均经局部内镜止血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 胆道结石发生率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有关.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ERCP及EST治疗胆管结石的影响是有限的,只要操作者耐心、细心,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管结石经内镜下取石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许君望;王淑英;宋政军;张素红;孟如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支气管肺活检在肺隐球菌病诊断的作用(附40例分析)

    目的 分析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评价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在诊断中的作用,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确诊为Pc的相关资料.结果 该组病例共40例,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42.5岁.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表现具有多形性.19例经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14例经TBLB、6例经皮肺穿刺(PCNB)确诊,痰培养阳性2例(1例为下呼吸道分泌物),血培养和胸腔积液培养阳性各1例.其中有16例次行TBLB,均在X光监视下进行,活检时经X光二维影像证实活检钳在病灶处,阳性14例,阳性率为87.5%(14/16).TBLB操作后有1例发生气胸,经对症处理后吸收,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PC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与影像学表现常不相符,TBLB对PC的诊断阳性率较高,操作相对较简单,且并发症较少.临床上怀疑PC时,TBLB可作为首选的介入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汪金林;曾运祥;李时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重症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内镜分析

    目的 分析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并发中、重度结肠炎内镜、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 分析总结12例接受骨髓移植术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的内镜下表现资料.结果 4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的1~57 d并发不同程度中、重度结肠炎,肠镜和病理活检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或上皮层坏死脱落,肠腔正常结构消失,直、结肠多发性溃疡,见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未见巨细胞病毒(CMV)包涵体和巨细胞,诊断为结肠aGVHD.予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其中3例予FK506、抗CD3单克隆抗体治疗.2例出现血CMV抗原血症,给予更昔洛韦/磷甲酸钠治疗.1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余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并发aGVHD所致结肠炎,诊断有赖于肠镜和病理活栓并为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楠;沙立娜;朱建华;黄俊;施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