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乾宏;蔡雅富;任胜强;邬旭明;袁鹤胜;刘星明;方建军;王强辉;梁宇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时机和有效性.方法 总结该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儿童4例,成人8例;左侧4例,右侧5例,双侧3例;输尿管剪裁整形再植术8例,肾输尿管全切术4例.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2年,病情稳定.2例患儿术后发育正常,健肾代偿性增大;8例输尿管剪裁整形再植术者,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经B超及IVU复查,术侧肾、输尿管积水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肾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儿童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成人患者可根据病变情况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
作者:段义星;樊皓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纵观近几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纳米电子和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主流方向.美国纳米技术的研究热点正由半导体芯片领域转向生物医学领域,纳米生物技术已经被列入美国的优先科研计划.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主要集中在纳米药物载体治疗与诊断技术、生物相容性材料、天然纳米生物材料、纳米中药等方面.目前纳米技术正处于取得重大突破的前夜,已经取得的令世界为之震动的系列成果,纳米生物技术也将高速发展,只有认识它、发展它,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发展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作者:张阳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Gerota筋膜内后腹腔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肥胖患者采用12肋下腋后线孔气囊扩张建立Gerota筋膜内后腹腔间隙,进行腹腔镜肾切除4例,肾囊肿去顶12例,肾盂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17例,离断性肾盂成形1例,肾上腺肿瘤切除2例.结果 35例手术顺利完成,仅1例输尿管结石因术中气腹机故障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0~160 min(平均63.1 min).术中出血量10~240 mL(平均55 mL).肾盂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患者,6例术后少许漏尿2~6d(平均3.5 d).住院时间4~26 d.术后随访35例,2~13个月(平均5.1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为减少脂肪组织的干扰,肥胖症患者可在Gerota筋膜内建立后腹腔间隙行腹腔镜手术,简便易行,路径直接,组织分离少,手术时间缩短.
作者:孙方浒;申鹏飞;张文刚;朱汝健;王仙友;陈湘;张显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锐性分离宫腔粘连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40例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锐性分离治疗,其中不孕症37例,同时行腹腔镜下手术,对盆腔情况和输卵管通畅程度进行全面评价,月经减少者3例,手术后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随访3~6个月,并再次行宫腔镜检查,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 36例患者一次成功,另外4例因宫腔狭小,再次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手术中、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0~30 min,平均20分,手术中出血5~15 mL,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次手术成功率为9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具有安全有效性,近期疗效明显.
作者:严德文;许丽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腔内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与闭锁,提高后尿道狭窄腔内手术成功率.方法 后尿道狭窄患者46例,狭窄段长度0.8~2.5 cm,平均1.5 cm.均行尿道内切开及尿道瘢痕电切术治疗.结果 43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3.5%(43/46),其中38例一次成功,5例因狭窄复发而行2、3次腔内手术成功;3例失败原因均为术中尿道出血多视野不清晰而改为开放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均定期行尿道扩张.32例随访6~36个月,排尿通畅.结论 腔内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及闭锁,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后尿道狭窄的首选方法.术后尿道扩张是预防再狭窄的重要手段.
作者:齐桓;郑少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术式和手术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患者的生育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输卵管妊娠妇女经手术治疗后的生育状况,比较剖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输卵管保守手术与切除手术之间的区别.结果 宫内妊娠率在开腹手术组为27.0%,在腹腔镜手术组为51.1%,重复性异位妊娠在开腹手术组为39.7%,在腹腔镜手术组为18.0%.两组不孕率分别是33.3%和30.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内妊娠率在输卵管保守手术组为50.0%,在输卵管切除组为22.4%,重复性异位妊娠率在输卵管保守手术组为21.7%,在输卵管切除组为34.5%.不孕在两组分别是28.3%和43.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去除了引起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后,宫内妊娠率明显增加,而不孕率和重复性异位妊娠率明显降低.结论 在影响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后生育结局的因素中,腹腔镜手术明显优于开腹手术,保留输卵管的手术明显优于输卵管切除术.如患者没有引起输卵管妊娠的相关因素,则其生殖预后良好.
作者:邱晓红;韩丽英;李荷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3年6月~2005年5月,120例手汗症患者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接受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切断T2~T3,合并腋窝多汗者同时切断T4.术中采用红外线测温仪监测手掌温度的变化.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气胸置入胸管后肺复张.术中监测交感神经干切断前后手掌温度平均升高2.5℃,术毕患者手掌多汗的症状立即消失.平均手术(58.3±23.2)min,术后平均住院(1.6±0.8)d.5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多汗,5例出现背痛,均能耐受.随访1~23个月,平均(12.4±4.6)个月,无1例手汗症复发.结论 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外科技术,但其特有并发症的预防值得重视.
作者:魏翔;潘铁成;汤应雄;胡敏;李军;陈涛;喻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自2003年11月~2005年9月完成的经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升结肠肿瘤5例,乙状结肠肿瘤7例,直肠肿瘤10例,1例升结肠肿瘤并发肝转移.Dukes分期A期10例,B期4例,C期8例.结果 22例均完成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手术时间(120±20.4)min,术中出血(170±30)mL.术后(12±3)h离床活动,(36±3.5)h肛门排气.术后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3周后痊愈.全组随访2~23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局部复发,无T rocar处及小切口处肿瘤种植.结论 Dukes分期A、B和C期的结直肠肿瘤可行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可以达到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症状轻,胃肠功能恢复快.
作者:李平;周旭坤;李忠;罗毅;江涛;刘顺顺;吴梅清;李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颈胸部手术损伤胸导管发生乳糜漏的现象临床较为常见,发生率约为1%~3%[1],但腹盆腔手术后发生乳糜漏临床罕有报道,发生率约为0.26%[2].2005年5月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明利;钟克力;夏利刚;潘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该研究比较了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TVS)与宫腔镜检查(hysteroscopy,HS)在诊断绝经后服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对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以探讨与其相关的监测方法.方法 随诊了46例绝经后因乳腺癌服用TAM(20mg/d)超过6个月的妇女.所有患者均施行了TVS、HS以及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TVS以子宫内膜厚度≥5mm为阳性判断标准.结果 TVS检查结果阳性21例(45.7%)中,经HS及病理诊断证实内膜息肉14例,单纯增殖型内膜2例,萎缩型内膜5例;TVS检查结果阴性25例(54.3%)中,内膜息肉8例,单纯增殖型内膜3例,萎缩型内膜14例.TVS检查的特异性为70.8%,敏感性为63.6%,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68.0%.而HS分别为100%、96.0%、95.7%和95.7%.息肉病人的TVS结果与非息肉病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9).结论 由于TAM对绝经后的子宫内膜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够引起内膜基质水肿,产生类似增生内膜的超声影像,导致TVS的检查结果与HS下所见以及内膜病检不相符.服用TAM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单纯以TVS作为其内膜病变的筛选方法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且特异性较差.在确诊子宫内膜息肉方面HS具有特殊优势.
作者:高婉丽;冯力民;王伟娟;刘小春;李晶华;王军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改进步骤与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改进后71例病例均来自2004年,对照组为方法改进前43例,均来自2004年.结果 改进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手术耗时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改进组血清β-HCG术后比术前下降幅度为91%,对照组为76%(P<0.05),术后1~3个月输卵管通水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通畅性检查结果大致相同.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的改进是有意义的.
作者:田乔;李燕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内镜、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1990~2004年肠镜及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0岁)、中年组(31~59岁)及老年组(≥60岁),从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和病理学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结直肠癌患病高峰为50~65岁,男性结直肠癌构成比高于女性.青年组以腹痛来就诊的占70.97%,中老年组以便血来就诊的占65.57%,说明临床症状具有不典型性.各组直肠癌均有较高的比例,青年组右半结肠癌的发病率(32.26%)明显高于中老年组(16.39%).青年组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为多,肿瘤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中老年组以高分化腺癌多见,肿瘤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结论 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患者有不同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对有下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应尽早、全面地进行结肠镜检查.
作者:王为;周国华;徐爱蕾;周红宇;陈叶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密集多点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对贲门口齿状线及以上5、6 cm范围的曲张静脉密集多点结扎,每隔3周重复治疗,直至曲张静脉全部根治.术后3、6、12个月定期随访及胃镜复查,术后3个月结果 作为近期疗效判断依据,6个月以后作为远期疗效判断依据.结果 21例患者共完成40次、321点结扎,平均每例结扎1.9次、15.3点.近期食管静脉曲张根治率为100%,复发出血率为0;经过平均10.6个月随访,远期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为5%,复发出血率为0.结论内镜下密集多点结扎术治疗能有效根治食管静脉曲张和预防再出血,远期疗效较好.治疗不受肝功能状态的影响,并发症少.
作者:刘吉奎;董家鸿;蔡景修;欧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胃平滑肌瘤与胃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1992年10月~2005年1月40例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男26例,女14例)中,胃平滑肌瘤32例(男20例,女12例),胃平滑肌肉瘤8例(男6例,女2例).经胃镜、X线钡餐、B超、病理等检查,手术后组织切片病理检查予以证实.结论 对胃腔内型肿瘤胃镜下诊断率较高,熟练掌握胃平滑肌肿瘤的镜下特点,对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明确手术治疗方法,肉瘤的早期诊断明显提高5年存活率.
作者:蒋鑫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念珠菌性食管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 对30例念珠菌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多以吞咽疼痛或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及上腹部不适为主.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8例.内镜表现按照Kodsi分期Ⅰ~Ⅳ期分别为15、9、5和1例.内镜刷检涂片及黏膜活检阳性各15例,念珠菌培养阳性19例.给予伊曲康唑治疗2周,24例临床治愈.结论 念珠菌性食管炎无特异临床表现,内镜检查下刷检或活检是诊断的关键.伊曲康唑是治疗该病的高效药物.
作者:王德荣;张淑红;颜淑红;冯秀兰;杨秀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在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结果 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对MAP、HR、SpO2的影响较小,186例中心率减慢者5例,血压升高者8例,及时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静脉复合全麻,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喉显微外科手术.
作者:单廷义;李红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子宫附件肿块合并慢性阑尾炎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该院1999年6月~2005年6月实施的22例子宫附件肿块合并慢性阑尾炎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全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子宫附件肿块合并慢性阑尾炎腹腔镜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符合联合手术的原则,体现了微创的优越性,并可以明确慢性阑尾炎的诊断.
作者:汤利民;严立俊;汤乐毓;张□;张棉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联合疝无张力术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BPH)并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用环状网塞填充疝环口,以达到修补缺损,用片状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再一期行TUVP.结果 术后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股沟区无紧缩感、疼痛轻、拔出尿管后排尿顺畅、伤口一期愈合;短期无术后并发症及疝复发的优点.结论 TUVP联合疝无张力术一期治疗高龄BPH并腹股沟疝效果良好,尤其对合并其他内科疾病的患者更具有优越性和实用性.
作者:朵永福;龙启;梁伟新;张勇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宫腔造影(3D-SHG)测量子宫纵隔长度,对切除子宫纵隔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子宫纵隔的患者,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并对纵隔进行宫腔内的测量,指导宫腔镜下子宫 纵隔电切术.结果 根据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测量的子宫纵隔长度及宽度进行切除,经术中腹腔镜监测, 可达到完整切除纵隔及避免副损伤的目的.结论 3D-SHG可对子宫纵隔进行术前宫腔内的测量,其测量结果对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具有指导作用,增加了手术切除纵隔组织的准确性,安全性,认为可代替常规的腹腔镜及超声等监测.
作者:杨清;王玉;张静;蔡爱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优点及佳手术配合技巧.方法 对该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计88例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病人的术前访视及物品准备、术中体位摆放及护理配合予以总结.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医护配合默契,并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结论 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给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必须配备专职护士,确保手术配合成功.
作者:王玉霞;刘秀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