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豫峰
目的初探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进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4trocar 位,切除胆囊后,经穿刺确认胆总管,然后在其前壁切开1.5~2.0cm的切口,以胆道镜探查并取净结石,直达胆道远端.放置T管,经右侧肋缘下锥孔引出.结果该组27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术后6d出院.经造影,T管于术后15~21 d拔除.无并发症,无残余结石.结论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一种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豫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无气腹穿刺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麻醉后在腹肌充分松弛的情况下,在脐周作1 cm左右的皮肤切口,主刀和助手提脐部两侧腹壁皮肤,用穿刺锥直接穿刺,根据手感,当穿刺锥进入腹腔后,手掌离开穿刺锥,将trocar向内推进3~5 cm,取出穿刺锥,接上气腹管建立气腹.结果 112例病人直接裸穿(无保护鞘),无胃肠道和大血管损伤.结论穿刺锥比较钝,只要操作技术熟练,不容易导致胃肠道和大血管损伤.放入第一支trocar时,不一定必须事先建立气腹.缺乏经验和操作粗暴是穿刺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初学者不能盲目选择.
作者:吴本华;舒晔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顽固性鼻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经鼻内窥镜寻找出血点并予止血.结果在鼻内窥镜直视下对发现的出血点予双极电凝止血治疗,6例患者同时行局部小范围区域性填塞.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无不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诊治顽固性鼻出血方法简单、有效、患者痛苦小,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士礼;陈学明;张浩;吴继昌;何刚迅;胡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选择性抑制剂尼美舒利(Nimesulide,NIM)对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c)抑制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及MGC803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NIM对MMC-c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及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MM对MMC-c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NIM能增强MMC-c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及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而对MGC803细胞元明显影响.结论 COX-2选择性抑制剂NIM能增强MMC-c对部分人胃癌细胞抑制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作用有无可能取决于癌细胞COX-2的表达情况.
作者:刘红英;张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胃癌(GC)患者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抗体(CagA).结果CagA抗体在218例患者中总检出率为69.27%.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中Ca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43,74.11和90.24%,经x2检验x 2分割法显示:三组胃疾病阳性率总体间差异有显著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与CagA阳性Hp感染有关,定期随访CagA抗体阳性Hp感染特别是已进入慢性萎缩性胃炎阶段的患者,可能有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伏娥;叶红军;王俊萍;李坚;钟李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1资料与结果日产Olympus END Type 1T10纤维鼻咽喉镜,包括电视监视系统及活检系统,共检查79例.男54例,女25例,其中5例经镜检查未见异物而予观察,服用抗生素3 d后症状消失,考虑为异物局部划伤所致,余者均在纤维咽喉镜下顺利取除.
作者:肖来华;王胜利;赵晓宇;曹立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对5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内窥镜下等离子刀低温消融术治疗,术后随访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于术后1~5个月随访,显效32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4.4%,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刀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准确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肖立峰;张天虹;李云川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肾镜在胆道结石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两年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术中术后应用输尿管肾镜取石、碎石的情况.结果胆道残石率大大下降.结论输尿管肾镜在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创伤小,价值大.
作者:张文生;吴启菁;陈孝安;丁建业;凡曙青;李锦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1999年7月~2002年5月,笔者利用椎间盘内镜在支撑喉镜下施行了191例咽喉部病变的观察与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建亚;闫勇;李克勇;於子卫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3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对3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软性输尿管镜直视下一次操作成功33例,成功率91.7%,2~6周内结石全部排净.发生输尿管穿孔1例(2.8%),放置双J管引流后愈合.合并输尿管炎性息肉7例,均于术中用钬激光切除.结论经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为输尿管结石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易于临床应用.
作者:李贤新;陈泽波;周卫阳;刘运初;倪梁朝;杨尚琪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腹腔包虫病的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回顾总结42例腹部包虫病人行腹腔镜内囊摘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42例病人,完成手术37例,中转开腹手术5例,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治疗腹腔包虫病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苏河;高鹏;李徐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2年7月~2004年1月间63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该组63例中行肝叶切除49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37例,胆肠吻合+肝叶切除或胆总管取石28例.肝门部肝胆管狭窄整形19例.术后残留结石41例,术后经胆道镜取石32例.有9例术后常有上腹隐痛或发烧.结论对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尤其是胆道狭窄病变的患者,应用肝叶切除并内引流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阳德;黄林;王少闯;王荣兵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中处理脾蒂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以来13例LS的临床资料,包括使用的不同器械和手术方法.结果 13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 h(2.0~4.5 h),术中出血10~800ml;1例巨脾,手术时间4.5 h,术中出血80 ml;3例应用LigaSure处理,手术时间平均为2.5 h,术中无出血;8例应用超声刀分离,手术时间平均3.0h,出血量10~200ml;2例应用单极电凝,手术时间约3.0 h,出血约100ml.结论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脾切除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脾周围韧带的分离和脾蒂的处理是腹腔镜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康建省;乔占英;侯森林;吕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BS)对肺内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胸片显示<1 cm非典型病灶,常规进行FBS检查,组织活检、刷检、涂片、灌洗液TB-PCR检查,痰常规细胞学、细菌学等联合检查.结果FBS确诊阳性率69.8%.阴性结果30.2%.FBS活检阳性率(43.2%)高于刷检(26.O%)和痰检(18.9%),低于灌洗液TB-PCR(67.8%)和痰TB-PCRCR7.9%).结论胸片诊断支气管炎、肺内感染等其他炎性病灶,纤维支气管镜检不做为临床诊断首选方法.对胸片可疑诊断非典型结核的小病灶结合免疫生化、细菌学等实验相关检查,结合FBS检查,对非典型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磊;粟俊;钟力平;卜志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回顾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5例,其中O型17例,Ⅰ型8例.结果 2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一次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月经异常症状改善,不孕5例中3例妊娠.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在保留子宫及避免子宫疤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卓静;陈佩珊;沈丽珠;黄西戎;张晓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4mmStorz 30°鼻内窥镜经唇龈沟小切口入路清除上颌窦内病灶,再经鼻腔切除同侧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术中、术后分别用5%聚维酮碘溶液(PVP-I)冲洗窦腔,全身和局部均不用抗真菌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3,6个月经鼻内窥镜检查,上颌窦窦腔内黏膜光滑,无异常分泌物,自然窦口引流好.随访6个月~5年,患者症状均消失,鼻腔无分泌物,鼻窦cT复查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清除病灶彻底,不损伤鼻腔、鼻窦正常生理功能,保证上颌窦正常的引流功能,复发率低,疗效好.
作者:周明光;汤建国;范正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经腹腔镜治疗高龄胆囊良性疾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3年7月采用腹腔镜治疗78例高龄胆囊良性疾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0例,胆囊结石嵌顿及胆囊萎缩25例,胆囊息肉3例.全部病例均获治愈.中转开腹3例,术后胆漏等并发症10例(12.82%).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经腹腔镜治疗高龄胆囊良性疾患只有掌握适应证,具备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术中术后严密监护,积极处理并发症,才能使老年患者安全度过手术.
作者:邓宏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筛窦骨化纤维瘤累及眶纸板、颅底骨质时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对2001年6月~2003年7月影像导航辅助下经鼻内镜切除累积眶纸板、颅底骨质的筛窦骨化纤维瘤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显示影像导航系统应用于鼻内镜手术中对病变彻底切除的必要性.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1例复发,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术中并发脑脊液漏,于鼻内镜下修补,一次成功.结论影像导航辅助下经鼻内镜治疗累及眶纸板、颅底骨质的筛窦骨化纤维瘤是一种风险相对较小,损伤少,病变去除较为彻底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栋梁;周明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LC)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3月在国内先开展LC以来,共施行LC手术125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60例中死亡12例,手术病死率为0.09%.其中死于出血性休克2例,感染性休克5例,右心功能不全合并呼吸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1例,肝癌合并肝衰1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1例.结论严格掌握和控制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操作规范程度,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水平,将有利于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手术病死率.
作者:高瑞岗;保红平;方登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脓肿引流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该中心应用腹腔镜施行肝脓肿引流术的病例资料.结果全组46例,腹腔镜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55 min,(60±35)min,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2 d,(14±6)d,35例获得3~30个月的随访,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1倒胆漏,2例引流不畅,经调整引流管位置、腹腔灌洗等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术后1个月复发,经再次腹腔镜下引流术痊愈.结论腹腔镜下肝脓肿引流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腹腔污染轻,患者恢复快,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阳德;李坚;李年丰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