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来华;王胜利;赵晓宇;曹立新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的方法.方法鼻内窥镜下对148例变应性鼻炎微波热凝鼻丘及下鼻甲前端治疗.结果 148例随访半年,总有效率87.1%,16例半年后失访,132例随访1年,总有效率82.5%.结论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及严重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爱民;李靖;吴志燕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急性重症段、叶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急性重症肺炎感染患者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对病灶的段、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每隔5~7d 1次,一般1,2次,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病程.结果 10例患者灌洗1次在1周内体温降至正常,1周治愈率66.7%,4例患者在第2周进行第2次灌洗后体温降至正常,2周治愈率为93.3%,无效1例6.7%.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肺炎,疗效可靠,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唐国梁;付强;王雪玲;吴梅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顽固性鼻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经鼻内窥镜寻找出血点并予止血.结果在鼻内窥镜直视下对发现的出血点予双极电凝止血治疗,6例患者同时行局部小范围区域性填塞.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无不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诊治顽固性鼻出血方法简单、有效、患者痛苦小,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士礼;陈学明;张浩;吴继昌;何刚迅;胡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子鼻咽镜下鼻咽活检的体会.方法从2000年8月~2003年8月,在电子鼻咽镜下用鼻咽活检钳行鼻咽活检270例,活检前用1%麻黄素收缩鼻甲及黏膜,2%丁卡因进行表面麻醉;检查时取仰卧位,从双侧鼻腔分别入镜观察,活检时从一侧鼻腔入镜,另一侧鼻腔入钳咬取组织.镜下观察鼻咽部出血情况,然后用麻黄素棉签压迫活检创面,从前鼻孔麻黄素棉塞填塞30min左右.结果鼻咽镜下病灶形态:结节型196例、溃疡型22例、黏膜增厚42例、菜花样5例、黏膜下型15侧;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210例,一次阳性率为98.5%.结论电子鼻咽镜下进行鼻咽活检安全、准确、阳性率高.
作者:温尊北;曾德豪;田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AICL的原因,探讨降低中转开腹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1例LC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02 LC中,2例胆管损伤(1例胆总管重复畸形横断伤、1例右肝管损伤)、2例胆囊动脉断裂出血、6例胆囊急性炎症水肿及1例胆囊重度萎缩均行AICL并妥善处理.结论强调重视胆管和胆囊血管畸形,对胆囊急性炎症水肿或重度萎缩致Calot三角区三管结构关系不清的病例,果断AICL处理是LC避免损伤胆管、血管并发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降低中转开腹率的重要手段是恬守LC的适应征和禁忌证.
作者:何瑞龙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对32例腺样体肥大的患者采取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30例一次治愈,2例经二次治疗痊愈,随访1年均无复发,无任何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飞;高文燕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经耳道鼓膜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对48例患者在耳内窥镜下经外耳道行鼓膜成形术.结果 48例中显效45例(93.75%);有效2例(4.2%);无效1例(2%),总有效率为98%.结论在耳内窥镜下经耳道鼓膜成形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易掌握、费用低等诸多优点,便于在各级医院开展.
作者:张英华;盛才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对5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内窥镜下等离子刀低温消融术治疗,术后随访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于术后1~5个月随访,显效32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4.4%,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刀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准确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肖立峰;张天虹;李云川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2年7月~2004年1月间63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该组63例中行肝叶切除49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37例,胆肠吻合+肝叶切除或胆总管取石28例.肝门部肝胆管狭窄整形19例.术后残留结石41例,术后经胆道镜取石32例.有9例术后常有上腹隐痛或发烧.结论对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尤其是胆道狭窄病变的患者,应用肝叶切除并内引流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阳德;黄林;王少闯;王荣兵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腹腔包虫病的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回顾总结42例腹部包虫病人行腹腔镜内囊摘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42例病人,完成手术37例,中转开腹手术5例,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治疗腹腔包虫病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苏河;高鹏;李徐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或喉内窥镜下行鼻咽腺体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19例需行鼻咽腺体切除术的惠者全身麻醉后用鼻或喉内窥镜暴露鼻咽腺体后用XTPS电动切割器经口在直视下切除鼻咽腺体组织,1例是经鼻切除突入鼻腔内的腺体组织后再经口切除余下腺体,并渗出性中耳炎、鼻窦炎鼻息肉、OSAS等同时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增殖的鼻咽腺体均可在直视下一次性彻底切除,术中出血少,术后检查鼻咽部各结构标志清,黏膜光滑,无粘连发生.结论内窥镜下行鼻咽腺体切除术可直视下操作,创伤少,可在临床上应用和适当推广.
作者:刘悦胜;王跃建;马玲国;林枫 刊期: 2004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工人.因感冒后出现持续性鼻塞、头痛、流脓涕6个月于2002年3月21日收入院,鼻镜检查见:鼻黏膜出血,中隔右偏,左中鼻道见荔枝肉样肿物,光滑边界清.CT扫描显示:双侧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左鼻道后方致密影.
作者:任雨青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结核分支杆菌实时PCR对非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临床可疑结核病人行纤支镜检查、活检及刷检,BALF行实时PCR与培养查结核分支杆菌.结果经检查临床确诊为肺结核47例,实时PCR其敏感性明显高于培养和刷片镜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9,61.7和34.0%.结论通过三种方法比较分析,证明实时PCR技术是一种速度快、敏感性高及特异性好的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重要方法,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钟白云;唐银;周辉;曾德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4mmStorz 30°鼻内窥镜经唇龈沟小切口入路清除上颌窦内病灶,再经鼻腔切除同侧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术中、术后分别用5%聚维酮碘溶液(PVP-I)冲洗窦腔,全身和局部均不用抗真菌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3,6个月经鼻内窥镜检查,上颌窦窦腔内黏膜光滑,无异常分泌物,自然窦口引流好.随访6个月~5年,患者症状均消失,鼻腔无分泌物,鼻窦cT复查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清除病灶彻底,不损伤鼻腔、鼻窦正常生理功能,保证上颌窦正常的引流功能,复发率低,疗效好.
作者:周明光;汤建国;范正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7例进行胆道镜检查和取石病人的B超、T管造影和胆道镜检查记录,对3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和诊断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超、T管造影和胆道镜三者的诊断准确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分别为84.5,5.6,9.9,74.6,1.4,23.9,98.6,0和1.4%.但电子胆道镜与B超(P=0.791)、T管造影(P=0.457)的诊断效率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点,B超能提供结石位置与数量、胆管扩张情况,T管造影能提供有元残余结石、胆管狭窄、胆道引流是否通畅,胆道镜能直接了解结石、肿瘤、狭窄、炎症、出血和发现B超、T管造影不能发现的结石,并可同步进行取石.三者在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诊断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不能相互替代,建议胆道结石的术后病人常规进行三者检查,在大程度上降低胆管结石残余率.
作者:刘蔚东;张阳德;何剪太;万小平;李年丰;龚连生;刘恕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吸收性止血绫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比研究方法,观察鼻内镜手术用凡士林纱条和止血绫纱布行鼻腔填塞的止鼻效果及鼻腔反应情况.结果应用止血绫纱布止血效果好,头痛及鼻腔疼痛较轻,抽除填塞物时鼻腔很少出血,术后鼻腔黏膜反应轻.结论止血绫纱布是一种良好的鼻腔、鼻窦内窥镜手术填塞止血材料.
作者:覃文格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介绍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方法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3例.腹腔镜下靠近脾门解剖二级脾蒂.从下极向上极方向逐支分离脾叶动静脉,边分离边用血管夹夹闭离断.结果 3例顺利完成,术后5~7d出院.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手术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应福明;冯雪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LC)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3月在国内先开展LC以来,共施行LC手术125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60例中死亡12例,手术病死率为0.09%.其中死于出血性休克2例,感染性休克5例,右心功能不全合并呼吸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1例,肝癌合并肝衰1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1例.结论严格掌握和控制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操作规范程度,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水平,将有利于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手术病死率.
作者:高瑞岗;保红平;方登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在治疗曲霉菌性非侵袭型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并和相应的传统上颌窦根治术作比较.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术治疗曲霉菌性非侵袭型上颌窦炎(35侧)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治疗曲霉菌性非侵袭型上颌窦炎(52侧),其中经典术式21侧,改良术式31侧.结果鼻内窥镜术治愈为88.6%(31/35);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总的治愈率76.9%(40/52),其中经典术式为61.9%(13/21),改良术式为87.1%(27/31).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术是治疗曲霉菌性非侵袭型上颌窦炎的有效微创手术,而改良的上颌窦根治术对无法坚持术后定期换药的患者是可行的术式.
作者:林刃舆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本文采用随机对比的方法比较使用善宁、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联合用药和单纯善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
作者:伍运生;吴建维;陈出新;邝慕珠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