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梁;付强;王雪玲;吴梅华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选择性抑制剂尼美舒利(Nimesulide,NIM)对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c)抑制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及MGC803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NIM对MMC-c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及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MM对MMC-c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NIM能增强MMC-c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及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而对MGC803细胞元明显影响.结论 COX-2选择性抑制剂NIM能增强MMC-c对部分人胃癌细胞抑制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作用有无可能取决于癌细胞COX-2的表达情况.
作者:刘红英;张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胃癌(GC)患者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抗体(CagA).结果CagA抗体在218例患者中总检出率为69.27%.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中Ca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43,74.11和90.24%,经x2检验x 2分割法显示:三组胃疾病阳性率总体间差异有显著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与CagA阳性Hp感染有关,定期随访CagA抗体阳性Hp感染特别是已进入慢性萎缩性胃炎阶段的患者,可能有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伏娥;叶红军;王俊萍;李坚;钟李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不同处理方法对动脉血氧合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病人按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三组:A组将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旷置于大气中,使肺自行萎陷;B组将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内置入一通过湿化装置与氧流量表相连的细导管,氧流量为1L/min;C组将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出口处接上一负压吸引管,调节适宜压力使肺完全萎陷.在单肺通气前、通气后30和60min分别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并计算Qs/Qt值.结果PaO2在OLV 60min时A组下降明显,B和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Qs/Qt在OLV 30min时B和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OLV 60min时B和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组与C组间在OLV 30和60min PaO2,Qs/Qt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B组与C组的非通气侧肺处理方法都能降低肺内分流,提高动脉血氧合,但C组的方法更方便胸腔镜手术中的操作.
作者:袁爱武;阳世光;李丽梅;杨军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初探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进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4trocar 位,切除胆囊后,经穿刺确认胆总管,然后在其前壁切开1.5~2.0cm的切口,以胆道镜探查并取净结石,直达胆道远端.放置T管,经右侧肋缘下锥孔引出.结果该组27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术后6d出院.经造影,T管于术后15~21 d拔除.无并发症,无残余结石.结论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一种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豫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中处理脾蒂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以来13例LS的临床资料,包括使用的不同器械和手术方法.结果 13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 h(2.0~4.5 h),术中出血10~800ml;1例巨脾,手术时间4.5 h,术中出血80 ml;3例应用LigaSure处理,手术时间平均为2.5 h,术中无出血;8例应用超声刀分离,手术时间平均3.0h,出血量10~200ml;2例应用单极电凝,手术时间约3.0 h,出血约100ml.结论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脾切除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脾周围韧带的分离和脾蒂的处理是腹腔镜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康建省;乔占英;侯森林;吕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肾镜在胆道结石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两年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术中术后应用输尿管肾镜取石、碎石的情况.结果胆道残石率大大下降.结论输尿管肾镜在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创伤小,价值大.
作者:张文生;吴启菁;陈孝安;丁建业;凡曙青;李锦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结核分支杆菌实时PCR对非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临床可疑结核病人行纤支镜检查、活检及刷检,BALF行实时PCR与培养查结核分支杆菌.结果经检查临床确诊为肺结核47例,实时PCR其敏感性明显高于培养和刷片镜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9,61.7和34.0%.结论通过三种方法比较分析,证明实时PCR技术是一种速度快、敏感性高及特异性好的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重要方法,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钟白云;唐银;周辉;曾德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优点.方法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9例.结果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2例.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1例,尿崩、高热、意识障碍1例.无死亡.结论神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微创、照明良好、视野开阔、并发症较少等优点,是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
作者:孟辉;冯华;王宪荣;高伯元;朱刚;林江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介绍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方法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3例.腹腔镜下靠近脾门解剖二级脾蒂.从下极向上极方向逐支分离脾叶动静脉,边分离边用血管夹夹闭离断.结果 3例顺利完成,术后5~7d出院.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手术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应福明;冯雪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佳方案.方法对56例112侧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经鼻内镜检查、随访3~6个月,治愈70侧(62.5%),好转35侧(31.2%),无效7例(6.3%).56例112侧中,并发眶周血肿5侧(4.5%),鼻腔粘连或闭塞16侧(14.3%),出血2例(1.8%).结论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次手术需要注意辨清鼻腔解剖结构,重点处理好病变的中鼻甲和完整切除钩突,术前术后配合全身、局部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促进炎症消退,提高治愈率.
作者:林海;甄泽年;赵敏;陈贤明;陈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BS)对肺内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胸片显示<1 cm非典型病灶,常规进行FBS检查,组织活检、刷检、涂片、灌洗液TB-PCR检查,痰常规细胞学、细菌学等联合检查.结果FBS确诊阳性率69.8%.阴性结果30.2%.FBS活检阳性率(43.2%)高于刷检(26.O%)和痰检(18.9%),低于灌洗液TB-PCR(67.8%)和痰TB-PCRCR7.9%).结论胸片诊断支气管炎、肺内感染等其他炎性病灶,纤维支气管镜检不做为临床诊断首选方法.对胸片可疑诊断非典型结核的小病灶结合免疫生化、细菌学等实验相关检查,结合FBS检查,对非典型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磊;粟俊;钟力平;卜志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LC)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3月在国内先开展LC以来,共施行LC手术125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60例中死亡12例,手术病死率为0.09%.其中死于出血性休克2例,感染性休克5例,右心功能不全合并呼吸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1例,肝癌合并肝衰1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1例.结论严格掌握和控制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操作规范程度,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水平,将有利于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手术病死率.
作者:高瑞岗;保红平;方登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经腹腔镜治疗高龄胆囊良性疾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3年7月采用腹腔镜治疗78例高龄胆囊良性疾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0例,胆囊结石嵌顿及胆囊萎缩25例,胆囊息肉3例.全部病例均获治愈.中转开腹3例,术后胆漏等并发症10例(12.82%).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经腹腔镜治疗高龄胆囊良性疾患只有掌握适应证,具备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术中术后严密监护,积极处理并发症,才能使老年患者安全度过手术.
作者:邓宏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对滑膜血管瘤诊断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回顾总结1994年以来关节镜下发现诊断的3例膝关节骨滑膜血管瘤的诊治经过,经一年以上的随访,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3例术前均误诊,全部在膝关节镜检查中发现后确诊,并经病理证实,镜检同时一期行关节镜下手术,术中配以钬激光应用,使血管瘤萎缩、闭塞、消融.术后随访8N~54个月,关节活动正常,肿胀和伸直障碍症状消失,关节自发性积液症状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关节内滑膜血管瘤十分罕见,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MRI的广泛应用,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的诊断将会获得提高,而钬激光的应用亦为其治疗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李杰;王立德;王福生;张羽飞;王学群;乔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我科于2001年10月~2002年2月应用国产EBH-Ⅲ型微波仪于鼻内镜下热凝筛前神经、鼻丘、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48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牟基伟;姚雅芬;范宗宪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LC)黄疸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98年8月~2003年7月2195例LC术后一周内发生黄疸的18例临床资料.结果 LC术后发生黄疸共18例,占同期LC的0.82%,经B超、ERCP、肝功能及再手术明确:肝外胆管结扎2例、胆总管残留结石4例、胆漏2例、不明原因黄疸2例、炎性黄疸4例、肝炎后黄疸3例、输血后黄疸1例.再手术4例,ERCP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3例,均治愈.结论详细的病史资料、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预防LC术后黄疸的保证.LC术后黄疸需根据不同的原因而作相应的处理.
作者:鲁葆春;任培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顽固性鼻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经鼻内窥镜寻找出血点并予止血.结果在鼻内窥镜直视下对发现的出血点予双极电凝止血治疗,6例患者同时行局部小范围区域性填塞.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无不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诊治顽固性鼻出血方法简单、有效、患者痛苦小,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士礼;陈学明;张浩;吴继昌;何刚迅;胡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使用内窥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T定位、锁孔入路、硬质内窥镜辅助对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术.残余血肿术中置管,术后24h后血肿腔注射尿激酶1万u和自体血浆1ml.治疗完成后,按GOS愈后评分标准进行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评分以判定疗效.结果该组74例与小骨窗血肿引流手术22例作对照,两组术前临床资料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05).但疗效评价小骨窗引流组近期优良率为45%,病死率24%,而该组优良率为79%,病死率为2.7%.结论内窥镜辅助行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快,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朱新洪;罗宗晚;胡继实;郭灿;杨焕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子鼻咽镜下鼻咽活检的体会.方法从2000年8月~2003年8月,在电子鼻咽镜下用鼻咽活检钳行鼻咽活检270例,活检前用1%麻黄素收缩鼻甲及黏膜,2%丁卡因进行表面麻醉;检查时取仰卧位,从双侧鼻腔分别入镜观察,活检时从一侧鼻腔入镜,另一侧鼻腔入钳咬取组织.镜下观察鼻咽部出血情况,然后用麻黄素棉签压迫活检创面,从前鼻孔麻黄素棉塞填塞30min左右.结果鼻咽镜下病灶形态:结节型196例、溃疡型22例、黏膜增厚42例、菜花样5例、黏膜下型15侧;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210例,一次阳性率为98.5%.结论电子鼻咽镜下进行鼻咽活检安全、准确、阳性率高.
作者:温尊北;曾德豪;田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的方法.方法鼻内窥镜下对148例变应性鼻炎微波热凝鼻丘及下鼻甲前端治疗.结果 148例随访半年,总有效率87.1%,16例半年后失访,132例随访1年,总有效率82.5%.结论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及严重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爱民;李靖;吴志燕 刊期: 2004年第07期